林光耀 董備 孟令松 田一平 黃文起
【摘 要】目的:探討核馨圈在兒童核磁檢查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將2017年4月-2017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核磁室開展核馨圈前的25例行核磁檢查患兒作為對照組,2017年10月-2018年3月開展核馨圈后的25例行核磁檢查患兒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檢查成功率及圈員間產生的無形成果。結果:觀察組檢查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方案實施前相比,實施后各圈員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凝聚力、自信心、責任心、協調溝通能力評分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核馨圈在兒童核磁檢查中應用效果顯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檢查成功率,提升圈員服務質量。
【關鍵詞】 核磁檢查;兒童;核馨圈;檢查成功率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036-01
核磁是一種安全、先進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因其具有鮮明的軟組織對比性、多方位成像、無痛無害、可重復性強等優勢逐漸成為兒童首選的檢查方法[1]。而為進一步提高臨床檢查效率,鎮靜常被用于臨床上兒童行核磁檢查中,但易因鎮靜效果不佳、評估不到位等導致檢查不能順利完成的現象,需要重新預約、反復鎮靜、重復檢查,不僅延長了檢查周期,影響治療決策制定,也給患兒及家屬帶來了心理負擔。故分析檢查失敗原因、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對患兒核磁檢查成功率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2]。本研究旨在探討核馨圈對兒童核磁檢查成功率的影響。具體信息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4月-2017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核磁室開展核馨圈前的25例行核磁檢查患兒作為對照組,2017年10月-2018年3月開展核馨圈后的25例行核磁檢查患兒作為觀察組。其中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0.5-4歲,平均(2.07±0.41)歲。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0.5-3歲,平均(2.01±0.46)歲。同時圈員共11名,男6名,女5名;年齡25-43歲,平均(34.17±0.68)歲。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兒及家屬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僅在對患兒實施核磁檢查過程中告知其所需注意事項、協助患兒擺放體位等。觀察組將核馨圈活動應用于患兒核磁檢查中,方案如下:①成立核馨圈小組。核馨圈小組成員由放射科磁共振技術組11名工作人員組成,圈長以投票方式選出,主要負責主持圈活動,每周進行1次;②選定主題。運用頭腦風暴法列出多個活動主題并進行全面評估,最終將主題選定為“提高患兒核磁檢查成功率”;③現狀把握及原因分析。經過活動前期調查與統計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檢查成功率主要受未達到檢查所需鎮靜效果、灌腸后即刻排便兩方面的影響,且與預約流程不規范、缺乏鎮靜評估工具、檢查流程序列順序不合理、宣教不到位等因素有關;④目標設定。將核磁檢查成功率設定在86.6%以上,希望圈員間借此活動能夠協同合作、拓展思路并提高技能等;⑤制定對策與實施。針對以上諸多影響因素,圈員間集體進行剖析細節并獻計獻策,根據主要原因選出具體實施方案;⑥加強醫患溝通。認真對患兒及家屬講解檢查禁忌癥、線圈選擇、體位擺放等;⑦加強學習。詳細記錄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并由圈長組織展開討論,將問題解決,同時每月定期舉辦圈內講課,以提高圈員的專業技術。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并比較兩組檢查成功率,其中核磁檢查成功是指避免任何原因導致患兒檢查中某序列中斷或圖像質量差,認為該檢查序列成功。②采用無形成果評價表[3]對方案實施前后各圈員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凝聚力、自信心、責任心、協調溝通能力、積極性與品管手法認識等方面進行評定,評分方法:各圈員根據自身情況對表格中各項目進行評估,各項評分均在1-10分范圍內,成果與分值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檢查成功率 觀察組檢查成功22例,成功率為88.00%(22/25),對照組檢查成功16例,成功率為64.00%(16/25),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947,P=0.045)。
2.2 無形成果 與方案實施前相比,實施后各圈員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凝聚力、自信心、責任心、協調溝通能力評分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核磁屬于一種無輻射的綠色檢查手段,在檢查過程中對患兒造成的不利影響較小,但由于核磁檢查掃描時間長、噪音大、掃描部位細微移動均可使圖像出現扭曲現象,進而影響檢查結果。故需采取相應處理措施以提高圖像質量及檢查成功率。而通過醫務人員共同努力在工作中耐心細致的護理患兒,能夠為其提供溫馨融洽的檢查環境,從而提高檢查成功率[4]。
核馨圈是由工作相近或互補的工作人員為有效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而自發組成的一個團體,而后經過全體合作、集思廣益對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不斷完善與管理,進而達到預期目標[5]。本研究經核馨圈活動的開展,發現家屬不清楚鎮靜要求、預約人員不了解鎮靜注意事項、鎮靜過早、缺乏鎮靜評估工具等為影響檢查所需鎮靜效果的主要因素,灌腸后未完成即刻排便與宣教不到位、環境嘈雜、體位選擇不當等因素有關,其中檢查所需鎮靜效果、灌腸后即刻排便是影響檢查成功率的兩項主要因素,故需將其作為本期活動改善重點。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檢查成功率高于對照組,方案實施后各圈員在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凝聚力、自信心、責任心、協調溝通能力等方面均有了顯著提高,表明核馨圈活動的開展對兒童核磁檢查成功率的提高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且能夠加強各圈員的專業技術。研究所開展的核馨圈活動主要包括合理構建核馨圈小組、確定主題、現狀把握及原因分析、目標設定、制定對策與實施、加強醫患溝通等內容,通過將科學的管理方法應用到臨床實踐中,不僅可改善工作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還能夠有效提高圈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協作性,更重要的是可有效提高兒童核磁檢查成功率,進而使檢查質量進一步提高[6]。
綜上所述,核馨圈活動的開展對兒童核磁檢查成功率的提高及圈員專業技能的完善均有著積極促進作用,可較好的解決臨床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娜,王大毅,楚俊紅,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消化科檢查延遲發生率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15):1911-1914.
[2] 袁燕華.核磁共振檢查患者安全舒適需求的雙視角護理干預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7):2366-2369.
[3] 張愛東,丁金立,李宏軍.磁共振增強檢查中對比劑釓噴酸葡胺不良反應的護理[J].中國數字醫學,2016,11(08):94-96.
[4] 王傳兵,張玲,李大鵬.金屬植入物對1.5T磁共振掃描熱效應的安全性影響[J].中國醫療設備,2015,30(08):27-29.
[5] 卞勇,姚瑩,王丹,等.水合氯醛口服復合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兒核磁共振檢查鎮靜的療效及安全性評估[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5,36(12):1080-1085.
[6] 敬茜,趙俐紅,孫家瑜,等.1例核磁共振檢查患者驚恐發作的急救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5,14(06):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