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代沁蕓
摘要:質量管理是環境監測工作的根本保障,本文探討了當前基層環境監測站質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如何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以期促進環境監測服務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基層環境監測站;質量管理;監測質量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7-0141-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7.083
Discussion o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basic-leve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Li Dan,Dai Qinyun
(Fuling Distri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Chongqing, Chongqing 408000,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this paper,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basic-leve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s were discusse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brought forward to enhance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o promot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Key words: Basic-leve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Monitoring quality
環境監測是環保事業的基礎性工作,環境監測數據為環境管理、環保執法與決策提供基本依據,監測數據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環境管理服務的質量、環保執法的公正性以及所作決策的科學性。基層環境監測站承擔著采集大量環境監測基礎數據的任務,在環保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質量管理是通過質量保證、質量控制等技術手段對環境監測實施全程序管理,是為保證監測數據具有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采取的各種措施,是環境監測的根本保障[1]。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政府和社會各界開始高度重視環保問題。這就迫切要求基層環境監測站不斷加強質量管理、提高監測服務質量,及時為環保管理提供準確可靠的監測數據,為解決好環境污染問題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2]。
1 當前基層環境監測站質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基礎建設和人力資源薄弱,投入力度有待加強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必須依賴于健全的機構,然而因為受制于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基層環境監測站的現實情況卻是:嚴重缺少人力資源,尤其是負責實驗室樣品監測和質量管理的人才,導致質量控制力度不夠,監督監管相對薄弱[3]。由于經費不足,基層環境監測站基礎設備也比較匱乏,無論是新監測儀器設備的采購,還是老舊監測儀器設備的更新都難以做到及時;一些監測實驗室用房并未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化實驗室的要求來建設,水、電、采光、通風、防腐蝕以及消毒滅菌等方面考慮也不周全,溫濕度、電磁干擾、噪聲等給日常監測造成的不利影響時常發生,影響了后期樣品的監測和分析結果的準確度,嚴重制約了基層環境監測站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
1.2 質量意識淡薄,責任心有待提高
基層環境監測站在通過計量認證或者質量督查后,往往容易出現思想松懈、放松質量管理的狀況,認為監測資質已經取得,承檢能力已經具備,質量管理工作就不再作為重點來抓,從而使得質量管理體系運行被動,質量管理工作成為形式。環境監測的整個過程涉及方案編制、點位布設、現場采樣、樣品交接、樣品制備、樣品分析、數據統計、報告編制、審核和簽發等監測站各個崗位的各個環節;在質量保證上涉及試劑耗材驗收、標準物質管理、儀器設備管理、量值溯源、質量控制等各方面具體工作。但由于長期以來質量管理的局限性,環境監測站質量和責任意識較強的只有實驗室分析人員和質管人員,其他崗位人員的質量和責任意識都比較淡薄,如不改變這種局面,很難實現監測站的全面質量管理,致使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效率低下[4]。
1.3 監測技術人員不夠穩定,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有待加強
環境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綜合業務素質是保證監測質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基層環境監測站特殊的體制機制以及歷史原因,在人員招聘過程中門檻相對較低,專業要求相對不高,人員的專業技術化素能較低。質量管理人員大多是從實驗室分析、現場監測等崗位轉崗而來,業務知識比較單一,對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質控報告的編制以及質量管理活動的評價等工作缺乏一定的專業知識。此外,基層環境監測站的工作條件較為艱苦,一些高層次人才難以留住,擁有專業監測技術的人員往往在基層環境監測站工作后,通過各種渠道的考試或遴選進入到更高一級單位或其他行業。人員的不穩定和頻繁調動,使得監測工作更難以有效銜接,也影響了監測工作的質量保證。
1.4 現場監測質量監管力度不夠,質量控制措施亟待完善
由于以往質量管理的局限性,基層環境監測站一般比較注重監測室內的質量控制,如分析人員的持證上崗,分析過程采用全程序空白、平行雙樣、加標回收率、質控樣、密碼樣等內部質控措施,確保分析結果的準確性;現場監測的質量管理工作歷來是比較薄弱的環節,如現場監測儀器的校準、布點和采樣、樣品的保存與運輸、環境條件和現場監測記錄的及時填寫等。現場監測工作質量對后續的室內分析結果有很大影響,如果現場監測時的一些問題不能及早發現,在分析結果出現異常后就很難查找原因。實際上如果是不具有代表性準確性的現場采樣監測信息,室內分析的數據再準確也沒有實用價值。因此,現場監測采樣工作的質量管理有待進一步的加強,相應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也亟待制定和完善。
1.5 質量監督缺少計劃性安排,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需要加強
基層環境監測站雖然通過計量認證和質量督查,形成了比較全面的規章制度,但由于部分質量管理工作者很少親臨現場或者從事實驗室分析工作,嚴重缺少操作經驗,只能機械性地進行質量監管,對于很多質量管理制度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能否有效地運行無法掌握,導致質量管理工作缺少靈活性,也嚴重阻礙了質量管理工作的進步。在日常的質量監督檢查中,質管人員常根據經驗或近一段時間實驗室關注的重點來組織檢查工作。由于沒有仔細對照評審準則制定按月實施的全年質量監督檢查計劃,故難以做到對監測工作進行系統全面的監督檢查;相當一部分質量管理制度和程序文件都缺少執行情況的實質性跟蹤監督,更缺少監督結果和整改情況的記載,致使監測工作的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證[5]。
2 加強基層環境監測站質量管理工作的建議
2.1 增大投入力度,加強基礎建設,增添人力資源
基層環境監測站需要積極爭取國家、省、市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也需要向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申請增加經費投入和人員編制。積極引進負責實驗室樣品監測和質量管理的專業人才,配備監測質量監督監管必要的人力資源;并適時采購先進的監測分析儀器設備和更換老舊的儀器設備,改善實驗室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條件,按照標準化的要求來建設實驗室,充分考慮到水、電、采光、通風、溫濕度、電磁干擾、噪聲、防腐以及消毒滅菌等各個方面對樣品監測分析結果準確度的影響,以確保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2.2 提高質量管理意識,增強對質量工作的責任心
全面提升質量管理意識,是提高質量管理水平的前提條件。監測質量不僅僅是領導的責任,同時也是每個監測人員的責任,只有全體人員不斷提高質量意識,提升自身的工作責任感和愛崗敬業精神,秉持嚴謹的態度,全面深入的參與到質量管理的各項工作中,才能保證監測質量。要通過宣傳、培訓教育以及實際工作等多種渠道來提升質量管理意識,并制定明確的工作崗位職責、工作運行程序,增強每個職工對質量工作的責任心,使各部門、各人員職責明確、接口清楚、工作協調,全面推進基層環境監測站的質量管理工作。
2.3 積極開展技術交流和培訓,提高人員業務綜合素質
環境監測作為一項專業技術強、涉及的知識面較廣的工作,應該配備一支專業技術水平高、業務綜合素質好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因此,提高監測技術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是基層環境監測站開展質量管理工作的基礎。要加強現有人員的培訓,根據基層環境監測站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和方案。可以邀請專家、學者以及一線優秀監測人員到站進行現場指導、授課,對監測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操作技能的培訓;同時要積極組織人員外出學習和交流技術,增長見識,開闊視野,不斷提高質量意識、業務綜合素質,實現全員充分參與,保證監測質量。
2.4 加強對現場監測的質量管理
現場監測多在室外且流動性大,影響工作質量因素很多,如人員、儀器設備、實驗耗材、監測方法、環境條件等,必須加強對現場監測工作的質量管理和監督檢查。基層環境監測站應積極組織現場監測人員參加業務培訓,學習先進的現場監測采樣技術,尤其要加強實際操作的學習和鍛煉,了解各種監測環境的不同處理,提高靈活解決現場問題的實踐操作能力。每一位現場監測的工作人員必須要熟悉監測規范、監測目的、監測任務,對采樣點位的布設、采樣頻次、環境條件的要求了如指掌,能夠熟練正確地使用現場監測儀器,并熟悉樣品的保存運輸方法,認真記錄原始數據,在規定的時間內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范要求來完成現場監測,以保證現場采集樣品的代表性、完整性、規范性和準確性,全面貫徹質量管理的要求。
2.5 加強質量監督的計劃性,促進質量管理體系合理有效運行
有計劃性地開展質量監督工作,促進質量管理體系的合理有效運行是做好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基層環境監測站一般人員較少,工作任務量又相對較繁重,不能照抄照搬市級站的管理體系文件,要制定符合本站實際的《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等管理體系文件并在工作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增加其科學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工作中發現不適用的程序文件或質量記錄,可以進行適當的刪減,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要仔細對照評審準則制定按月實施的全年質量監督檢查計劃,有計劃性地覆蓋環境監測工作的采樣前準備、樣品采集、保存和運輸、樣品交接、樣品前處理、分析測試、數據處理、報告以及審核等各個環節,進行跟蹤監督、嚴格把關,確保對監測工作進行系統全面的監督檢查;對已經整改的問題進行復查,以便跟蹤監督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確保整改措施起到實際效用,更有效地提高監測站的工作質量。
3 結語
基層環境監測站的質量管理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立足自身實際,增大投入力度,合理的配置相關的人力物力資源,積極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能,有計劃地開展質量管理監督工作,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科學有效地運行和持續改進,更需要全體環境監測工作者增強責任心提高質量意識。如此,才能保障監測數據的準確有效,為環保執法及政府決策提供科學可靠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顧紅明.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環境研究與監測,2011,24(3):14-17.
[2]茆月琴.基層環境監測站監測質量管理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7(10):158.
[3]火明惠.如何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J].低碳世界,2017(25):7-8.
[4]陳麗華.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綜合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6):232-233.
[5]周良,尹衛萍.淺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2,24(5):5-7.
收稿日期:2018-04-25
作者簡介:李丹(1985-),女,碩士研究生,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分析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