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大數據運用到環境保護的層面,形成了基于環境保護大數據的檢測和診斷的方法,將會是技術層面上的突破。在我國生態環境遭受到嚴重破壞的條件下,如何科學合理的運用大數據技術來對環境問題進行及時準確的分析,并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環境保護;大數據;檢測和診斷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7-0166-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7.100
Research on detection and intelligent diagnosi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g data
Lin Pangku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Longmen Coun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Longmen Guangdong 516800,China)
Abstract: To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method based on the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g data has been formed, which will be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erms of technology. Therefor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Chin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severely damaged, how to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use big data technology to analyze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a timely and accurate manner, and formulate effective solutions to increase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g data;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1 大數據技術應用于環境保護面臨的問題
大數據的使用在我國環保領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要想將大數據技術完美的運用到環境保護的領域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1]。
1.1 人才缺失,技術更新受到阻礙
從某些角度來說,大數據技術的人才還是很缺失的,這也是制約著各級環境保護部門在數據的共享方面和利用水平很難再往上提升的關鍵性因素。目前,大數據的發展呈現著這樣的一個趨勢:全社會都在進行大數據的建設,但是真正能夠將大數據搞好的人才卻并不是很多。人才的供不應求最后就導致了高端的人才都去做具有更豐厚的經濟利益的產業,而環境保護行業短期創益能力較低,所以人才短缺。如果環境保護部門自己出資培養大數據技術人才,周期會很長。
1.2 共享不足,數據的采集受到限制
大數據技術如果要實現數據共享必須要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掌握各種數據信息的單位部門能夠將這個數據共享出來。但是,各個單位難免都會有很多的隸屬關系,有嚴格的規章制度,有標準的數據運行的方式,會對數據的公開有所限制。在很多的地區、部門和層級之間也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數據共享的系統。大數據要想實現數據共享,在這方面需要改變 [2]。
2 發展基于環境保護大數據技術的必要性
2.1 有效提升社會環境的治理能力,強化政府的服務和監管水平
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實現環境保護,對現在環境保護的治理能力的提升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只有不斷收集和整理環境的各個方面的數據,然后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收集而來的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對環境的變化趨勢進行準確的預評估,從而能夠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
2.2 符合發展要求
大數據運用在環境保護方面所帶來的效果是巨大的,所以它擁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和以前相比,現在的大數據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它已經和人們的出行、資源的配置、環境的監測有效地融合在了一起,并不是單獨的用來構建預測的模型,它在環境保護、城市綠化等方面都提供了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案。與此同時,它將會對將來能夠涵蓋海陸空等各種環境的統一構建有很大的引導作用,這樣能夠更加科學地開發和利用自然的資源,從而降低人們對自然的環境破壞的程度,堅持可持續發展[3]。
3 基于環境保護大數據的監測與智能診斷
3.1 運用大數據對空氣質量進行監測
在對空氣質量進行監測和預估的方面,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對收集到的有關于氣象、污染源和空氣質量的數據進行全面而具體的分析,可以有效檢測出大氣中污染物的成分、環境污染的運行速度等。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就可以有效、準確地對未來的天氣甚至是未來一個星期的天氣進行提前預評估,同時也可以對環境的質量進行監測,讓人們在重大污染到來之前做好充分的預防措施。與此同時,通過對空氣質量的監測,可以給環境污染問題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可以降低空氣污染的程度。另一方面,通過對空氣質量的監測和天氣情況的預測,可以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促進環保知識點的普及,也能夠有效集中社會力量來強化環保治理工作,促進人與自然共同進步。
3.2 運用大數據對環境問題進行智能的診斷
大數據技術的普及,將我們的生活質量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借助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地對環境問題進行智能化的診斷。把大數據技術運用到環境保護當中,可以科學的對環境的空氣質量、污染程度等設置一個固定的區間值,用大數據對環境進行監測,然后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與比對,從而對當下的環境問題進行診斷。比如說空氣質量問題,我們可以用大數據對現在的環境進行監測,然后將監測得到的數據和設定的數據值進行比較,系統就會自動報道當下的空氣質量是優、良或差等。這個就是大數據的智能診斷。將這個技術應用到環境保護領域,會給科研人員帶來很大的幫助,也能為他們節省更多的時間去不斷完善大數據技術。因為有了這樣的技術,科學家們就不需要自己去計算和估值然后得出結果,系統會自己自動去計算和判斷,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4]。
3.3 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水污染情況進行監測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水污染的情況也是不容小覷,人們對于水污染的治理也是越來越關注了。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處理水污染的問題,提高水污染環境的治理效率。舉個例子來說,在美國紐約的哈德森河曾經受到過非常嚴重的破壞,生態系統遭受到了嚴重的損壞,那里的水是不能作為飲用水給人們使用的。但是隨著人們對于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有相關的環境管理部門對于這個情況采取了相對的措施,他們利用大數據技術在河流上安裝了傳感器,通過傳感器把河流當中的各種監測到的數據傳送回數據中心,科研人員通過對這個數據的分析,構建起哈德森河的環境模型,對人們的破壞行為進行了有效的評估,并制定出來行之有效的污染治理方案,提高了治理的效率。
4 總結
大數據技術的普及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益處,在環境保護方面它的貢獻也是巨大的。本文通過對大數據技術應用于的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問題做了介紹,并闡述了發展基于環境保護大數據技術的必要性,最后介紹了基于環境保護大數據的檢測與智能診斷。
參考文獻
[1]肖筱華,周棟.大數據技術及標準發展研究[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14(04):34-38.
[2]張孟強,林旭東.大數據時代環境保護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山東工業技術,2015(11):54-55.
[3]徐敏.從數字環保到智慧環保[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1(23):45-46.
[4]藺旭東,張孟強,陳婧,劉佳.大數據技術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5(24):217.
收稿日期:2018-05-02
作者簡介:林龐錕(1982-),男,大學本科,環境監測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