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闡述徐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了徐州市的有利形勢和制約因素,提出了構建生態文明產業體系、生態文明安全體系、生態文明基礎體系、生態文明道德體系和生態文明保障體系等五大體系,為加快推進徐州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生態文明; 建設; 策略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7-0246-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7.152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Xuzhou
Huo Zhen
(Xuzhou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enter, Xuzhou Jiangsu 221018,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Xuzhou,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vorable situation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of Xuzhou City, and puts forward five major system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dustry system,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ecurity system,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oundation system,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oral system and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uarantee system.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Xuzhou.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trategy
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1]。黨的十九大全面闡述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部署,為未來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指明了路線圖[2]。本文在闡述徐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了徐州市的有利形勢和制約因素,提出了構建生態文明產業體系、生態文明安全體系、生態文明基礎體系、生態文明道德體系和生態文明保障體系等五大體系,為加快推進徐州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
1 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情況
徐州作為江蘇乃至華東地區煤炭、電力能源基地,徐州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十八大以來,徐州市森林覆蓋率繼續保持全省第一,“綠色徐州”成為城市新名片。多管齊下推進生態修復,打造資源型城市生態轉型典范,生態治理與修復工程顯著。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推出“一攬子”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環境綜合整治效果明顯。成功創建國家節能減排示范城市,節能減排目標如期完成。擁有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企業1家,省級循環經濟示范試點企業13家,循環經濟成效明顯。有序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穩步發展高效農業,低碳經濟與生態農業發展初見成效。充分調動政府、企業和公眾的積極性,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徐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識不斷增強。
2 生態文明建設的形勢分析
2.1 有利形勢
隨著十八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和江蘇省“兩個率先”持續推進,徐州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各級財政用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物質基礎。全面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扎實推進環境綜合整治,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生態保護與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建設美好徐州”的愿景深入人心,人民群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情不斷高漲,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強大的社會基礎。
2.2 制約因素
徐州作為全國老工業基地之一,江蘇省唯一的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偏重問題比較突出,轉方式調結構任務艱巨。徐州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更為凸顯,城鄉環境的差距很大,環境綜合治理的難度更大。生態環境的任務更加繁重,同時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需求更高,徐州的生態文明建設表現出艱巨性、緊迫性、長期性的特點,需要注入更強的動力來推動它前進。
3 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建議
3.1 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構建生態文明產業體系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嚴守占徐州市國土面積24.16%的生態紅線區域,合理確定產業發展布局,強化對產業布局的引導和約束。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推動金融、現代物流、科技服務、軟件和信息服務、商貿流通、文化、旅游等十大重點產業提速發展;突破發展物聯網服務、云計算服務、電子商務、工業設計和環境服務等五大服務業新興產業;統籌發展體育健身業、家庭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三大行業。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大力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抓好產業集群建設,加快發展綠色制造。提升生態農業水平。普及農業清潔生產,加快循環型和節水型農業建設。
3.2 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構建生態文明安全體系
構建生態空間安全格局。科學劃定徐州市的生態紅線,有序構建徐州城市發展堅固的生態安全屏障。保障飲用水安全。實施藍天工程。執行徐州市“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行動計劃,健全完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監測監控體系,全面推進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業廢氣治理、揚塵污染防治、秸桿禁燒等重點工作。加強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的監管。大力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和開發工作。針對徐州主城區28家化工企業關停轉遷,對重污染的化工、印染等企業場地進行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對徐州醫藥、化工行業的污染物排放口加強監管,建成事故狀態下液體自然收納系統。
3.3 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構建生態文明基礎體系
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推進全市采煤塌陷地、采煤廢棄地和工礦廢棄地的生態修復工作。建設以國家級濕地公園、省級濕地公園和濕地保護小區等為基本格局的濕地保護體系。加強徐州生態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構筑“點、線、面”相結合的生態體系作為綠色屏障。實施綠色照明示范工程和集中供熱工程,推行中水利用和循環用水,有效減少廢水和碳排放。實施城鎮垃圾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加快城鎮垃圾處理場建設,加快城區污水管網配套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實施城鎮工業污染源治理工程,加強全省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開展農村面源污染集中治理。
3.4 提升全民生態文明素質,構建生態文明道德體系
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活動,形成濃厚的生態文明氛圍。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活動,鼓勵廣大人民群眾自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組織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單位”創建活動。
3.5 建立健全生態文明長效機制,構建生態文明保障體系
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決策機制。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優先考慮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避免出現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性影響的決策失誤。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保障機制。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和民間資本、外來資本和金融信貸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建立生態文明科技支撐機制。實施科技創新引導工程,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機制。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考評。積極推進節能量、排污權、碳排放權、水權交易試點,創新生態補償的渠道和方式。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監管機制。推進政府問責制度落實,充分發揮新聞媒介的輿論監督和導向作用,強化社會監督。
4 結語
徐州市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進程中,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如產業結構偏重問題比較突出,轉方式調結構任務艱巨,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更為凸顯,城鄉環境的差距很大等。為此,下一步推進徐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除了強化健全組織領導體系之外,還要著力構建生態文明產業體系、生態文明安全體系、生態文明基礎體系、生態文明道德體系和生態文明保障體系等五大體系。
參考文獻
[1]段麗杰,陳文英.關于吉林省生態文明建設探析[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8(2):125-127.
[2]付保榮,綦躍,張潤潔.撫順市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評估及提升對策[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8(3):52-57.
收稿日期:2018-06-15
作者簡介:霍震(1984-),男,碩士,研究方向為環境管理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