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方
摘 要:隨著我國的教育教學體制不斷改革,對中職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的生物知識,提升學生的生物文化素養;另一方面,教師要采用高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生物教學效率。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教師可以應用VR技術。文章將具體探討VR技術的內涵、傳統中職生物教學的不足之處及應對舉措,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在中職教育體系中,生物課程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為了深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了解,教師可以應用VR技術,實現抽象知識的具象化轉化。
一、VR概述
1.內涵
所謂VR技術,就是虛擬現實技術。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網絡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虛擬現實技術是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以互聯網作為依托,可以對虛擬世界進行模仿,帶給體驗者如臨其境的感受[1]。在虛擬現實技術的作用下,三維動態視景形成,體驗者能完全進入虛擬環境之中,感受主體與客體的交互。虛擬現實技術是美國學者最先研制成功的,這一技術與計算機仿真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密切相關,可以建構出虛擬的信息環境,豐富用戶的情感體驗。虛擬現實技術改變了現實環境,使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融合在一起。就目前來看,虛擬現實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如計算機領域、經濟領域、軍事領域等。來自不同區域的參與者可以進入一個共享空間,在共享空間中進行交流和互通。虛擬現實技術呈現了若干虛擬對象,參與者可以對虛擬對象進行客觀評價,實現對象設計的優化。
2.虛擬現實技術與教育的融合
隨著時代的不斷更迭,虛擬現實技術和教育領域的融合越來越緊密,更多教育學家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在學習環境的創設上,對傳統教學課堂進行了重構。虛擬現實技術的教育應用如下所示:第一,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第二,虛擬現實技術能容納學習者的技能實訓。第三,虛擬現實技術支持各類語言的學習。第四,虛擬現實技術對特殊教育具有突出的裨益作用。在未應用虛擬現實技術之前,學習者的感官能力發展受到限制;在應用虛擬現實技術之后,學習者的感官能力得到發展,身心感受被聯結在一起。技術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支持,在未來虛擬現實技術的潛能將得到更好開發。為了提升教育的技術附加值,教師可以把握虛擬現實技術的內涵,發揮虛擬現實技術的優勢。
3.技術平臺和發展前景
虛擬現實技術以互聯網作為基礎,計算機成為虛擬現實技術的重要平臺。在信息技術發展之初,信息處理環境并未得到優化,人們需要適應計算機的發展,與計算機達到工作上的同頻。在現代技術理念的影響下,計算機的適應性得到增強,人類可以參與到信息處理環節,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信息處理系統建立在多維數字空間之中,而多位數字空間的構建就以虛擬現實技術作為核心。
我國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極強的自發性。企業以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作為目標,彼此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國內智能手機企業越來越多,很多企業都將著眼點放在虛擬現實技術上,將手機生產和VR技術聯系在了一起,推出了現代化的VR設備。在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到教育領域的過程中,也應該關注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前景,發揮現代設備的重要價值。
二、當前中職學校生物教學的不足之處
1.理論脫離實際
對中職生物知識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一切生物知識都是從現實生活中生發而來的,以生活實踐作為基礎[2]。如果脫離實踐,中職生物知識就會成為無本之木。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分析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生物知識、認識生物知識、應用生物知識。很多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學習特點,在學生還沒有充分理解基礎知識、脫離現實生活的情況下,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自主創新,致使學生的學習能力無法得到提升,中職生物教學陷入困境。
2.教學觀念滯后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至為關鍵的作用。在教學體制改革的背景下,中職生物課程面臨一些變化,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適時引導。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學習方法迥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長期以來,我國推行應試教育,很多教師被束縛在傳統教學體系的桎梏下,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部分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展開授課,極大壓抑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中職生物教學水平的提升。
3.教學手段落后
應試教育存在極大弊端,為了彌補應試教育的不足,我國推行教育體制改革,促進了教育行業的發展。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其與教育領域的融合更加緊密。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裨益作用,滿足了教學體制改革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年長教師沒有對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學習,仍然采用口傳身授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師沒有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等創設教學情境,僅是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理論灌輸,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對中職生物課堂產生抗拒心理。
4.教學內容失衡
中職生物具有綜合性的特征,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理論講解,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實際訓練。很多教師偏重理論課程,認為理論知識的學習最為重要,可以提升學生的試卷成績,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忽視實驗教學,割裂了理論知識與生物實驗的關系。由于教學內容失衡、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比例失調,學生并不能獲得全面發展,核心素養教育的目的也無法實現。
三、將VR技術應用在中職生物課堂中的必要性
1.深化理論認知
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在中職生物課堂,可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很多生物知識都具有抽象性特征,學生在理解知識時會遇到很大阻礙。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薄弱,難以辨認教學重點,對教師傳授的重點知識進行自主吸收。為了加深學生對中職生物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入虛擬現實技術,讓學生在具象事物中認識生物知識。虛擬世界對學生來說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認識圖像時會增強自己的感受性和模仿性,對理論知識進行自主吸收。長期以來,中職生物教學都是以課堂作為主要陣地,這會加大學生的心理壓力,甚至會對生物學習產生厭倦心理[3]。虛擬現實技術豐富了生物課堂的內容,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收獲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2.提高教學效率
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在中職生物課堂,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真正投入生物課堂之中。傳統教學模式以口傳身授的理論灌輸為主,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虛擬現實技術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相連,虛擬現實技術將理論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達到了化抽象為具體的目的。同時,虛擬現實技術明確了課程的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達到了化復雜為簡單的目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在中職生物課堂中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中職生物的教學效果。
四、將VR技術應用在中職生物課堂的重要舉措
1.進行虛擬演練
生物具有綜合性特征,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的理論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檢驗生物知識的正確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真實的實驗環境。虛擬實驗環境的創設離不開以下幾個要素:第一是實驗工具,第二是實驗資料,第三是實驗單元,第四是實驗流程。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實驗體驗,教師應該采用半真實半虛擬的方式,引入實物模型,讓學生應用實物模型進行實驗。在正式開展虛擬實驗之前,教師應該對實驗數據進行采集,建構生物實驗模型,并對各項參數進行設置,形成虛擬化的實驗環境。在正式進行實驗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入虛擬器材庫,對實驗儀器進行選擇,自主配備試劑等,同時調整參數獲得不同的實驗結果。以解剖實驗為例,學生可以挑選合理的實驗設備,對人體皮膚表層進行解剖,觀察肌肉和骨骼。隨著實驗的不斷推進,學生可以選擇放大功能來細致觀察人體結構、細胞等。在虛擬現實技術的作用下,學生不僅可以看到心房心室的構造,還能聽見血液流動的聲音。
2.應用VR軟件
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催生了一系列虛擬現實教育軟件,教師可以發揮軟件的作用,對生物教學情境進行模擬。虛擬現實技術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中職生物教學不僅局限在課堂,還可以擴展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教師可以利用虛擬實驗室軟件,讓學生在具體指導下自主設計實驗、完成實驗。虛擬實驗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生物理論知識的認識,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實踐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虛擬現實技術的重要價值。以減數分裂實驗為例,減數分裂這一教學內容具有抽象性特征,學生只有對蝗蟲精母細胞的減數分裂過程進行觀察,才能充分理解減數分裂的內涵。虛擬實驗室模擬了精子的形成過程,教師可以布置實驗任務,讓學生對減數分裂的階段性特征進行分析,從而幫助學生發現規律。
3.利用VR設備
在虛擬現實技術的助力下,各種VR設備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也改變了學習者的學習方式。中職生物教材的很多場景無法再見,學生的認知結構建構會面臨阻礙。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虛擬現實技術設備的作用,讓學生穿上數據衣,戴上數據手套,感受真實環境。以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例,教師在講解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帶領學生進入虛擬自然世界之中,如原始社會、農耕社會、工業社會等,讓學生把握時代的變化。
綜上所述,在教學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傳統中職生物教學方法逐漸落后于時代發展的潮流。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該發揮虛擬現實技術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顧鳳梅.基于VR技術的生物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模式的構建[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5):138-140.
[2]平 瑞,胡 斌,牛永斌.基于VR-GIS的塔中地區油氣勘探與生物遺跡地質信息系統框架設計[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382-384.
[3]李春海,鄭潮順,陳建宇,等.在體脊柱側凸VR模型構建方法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7(7):748-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