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
【摘 要】目的:使用我院2012年新引進的飛利浦雙排螺旋CT機對60例肝細胞癌患者進行螺旋CT掃描,研究螺旋CT對于鑒別和診斷肝細胞癌中的重要價值。方法:選取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進行診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對所有病例進行增強掃描和全肝平掃。在造影劑注射30秒之后開始掃描肝動脈,75秒之后開始掃描門靜脈。對所有病灶在螺旋CT雙期掃描中的表現進行觀察并合理分析。結果:在肝動脈期的掃描中,共發現了68個病灶,其中的30個表現出均勻強化的特點,另36個表現出不均勻強化的特點,剩下的2個為表現出明顯的強化。在門靜脈期的掃描中共發現了61個病灶,都是低密度的,其中有12例可以看見門靜脈癌栓的形成,另外還有8個病灶可以看見假包膜的形成。結論:螺旋CT掃描可以充分地反映出肝細胞癌的主要特征,對于肝癌的臨床診斷和鑒別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螺旋CT;肝細胞性肝癌;臨床診斷
【中圖分類號】R96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203-01
CT掃描技術在肝細胞性肝癌的臨床診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近幾年新興的螺旋CT掃描技術,它具有掃描的速度更快,準確性高的特點,克服了很多傳統CT掃描技術的缺點,對臨床醫生的診斷的準確性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據。本次實驗對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細胞性肝癌患者進行螺旋CT掃描,對其結果進行分析,研究螺旋CT對于鑒別和診斷肝細胞癌中的重要價值。具體實驗信息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選取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進行診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齡在20歲-70歲之間。均已確診為肝細胞性肝癌,其中38例經手術或者活體檢驗證實,其余22例通過其臨床資料即甲胎蛋白檢驗呈陽性,并結合多種臨床影像學的檢查(包括血管造影和和超聲等)等方法得以證實。
1.2 實驗方法 使用我院2012年新引進的飛利浦雙排螺旋CT機對這60例肝細胞癌患者進行螺旋CT掃描,儀器型號為MX4000。
進行檢查之前要求患者禁食四個小時,掃描前半個小時患者口服2%的泛影葡胺0.8L以充盈腸胃。首先對患者進行全肝平掃,之后進行增強掃描。造影劑選用濃度為350的碘海醇。造影完成30秒后進行肝動脈期的掃描,75秒之后開始掃描門靜脈。每次掃描的時間在15-30秒之間,掃描期間注意讓患者屏氣。
2 結果
該60例患者總共發現68個病灶,大小在1-7厘米之間。
2.1 全肝平掃 全肝平掃檢查共發現38個病灶,其中34個是低密度灶,其密度有些均勻有些不均勻,不均勻的病灶可以看見密度更低的脂肪變性或者壞死區域。其余4個因合并脂肪肝所以表現為高密度灶。有1個病灶中含有高密度的鈣化灶。
2.2 肝動脈期掃描 在肝動脈期掃描中共發現68個病灶,CT表現形式較多,其中的30個表現出均勻強化的特點,另36個表現出不均勻強化的特點,剩下的2個為表現出明顯的強化。病灶的周邊或者中心可以看見供血動脈的有3個。
2.3 門靜脈期掃描 在門靜脈期的掃描中共發現了61個病灶,都是低密度的,其中有12例可以看見門靜脈癌栓的形成,主要表現是門靜脈的主干或者分支有增粗的現象,充盈出現缺損或者是不顯影。另外還有8個病灶可以看見假包膜的形成,主要表現為周邊有完整或者不完整的 高密度帶。
3 討論
原發性的肝細胞性肝癌是一種來自于肝臟細胞或者肝臟內導管的細胞的惡性腫瘤,作為當今社會中惡性程度很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它具有發病隱匿、發展迅速、死亡率高、預后差等的特點。據以往臨床經驗可知,肝細胞性肝癌的高發年齡為42-58歲,是一種中老年病。但是近年來各項研究表明,肝癌的發病率具有年輕化的趨勢,高發年齡已經提前到35-52歲。此外肝癌的發病還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點,主要表現為沿海地區發病率高于內陸地區,我國東南部高于西北部。從我院近幾年來收治的肝癌患者來看,也同樣反映出肝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并且出現發病率年輕化的特點。
中青年患者體內新陳代謝比較旺盛,一旦發生肝癌病變,癌細胞增長速度會很快,惡性程度也比老年患者高。經查證資料得知,肝癌發病率年輕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生活習慣不良,包括不良的飲食習慣、酗酒、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等。②濫用藥物。③沒有良好的心態。
隨著目前影像學的檢查技術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利用影像學手段檢出以及定性肝細胞性肝癌的準確率也不斷提高。傳統的CT掃描技術的掃描速度慢,很難在肝癌強化地峰值期完成掃描。除此之外,由于一些病灶表現出低密度的特性,因此在傳統CT掃描中不宜與其他的病變相鑒別,對于一些細小的病灶也容易發生遺漏的現象。新興的螺旋CT掃描技術就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這些缺點,可以以極快的速度來完成掃描,除此之外,螺旋CT掃描技術相對于傳統肝臟平掃,具有更高的病灶檢出率和診斷的準確性,對臨床醫生的診斷的準確性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據。綜上所述,螺旋CT掃描可以充分地反映出肝細胞癌的主要特征,對于肝癌的臨床診斷和鑒別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值得在臨床中進行大面積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原發性肝癌全人群生存率的分析和比較[J]. 高姍,楊萬水,張薇,高靜,項永兵.腫瘤. 2010(12)
[2] 肝臟增強CT與肝臟MRI在診斷肝癌準確率方面的對比研究[J]. 項昆,趙鶴亮,張亞杰,鄭昌英.實用癌癥雜志. 2014(09)
[3] 增強CT技術與MRI在診斷肝癌準確性方面的對比研究[J]. 張建軍.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5(24)
[4] 肝癌100例CT影像診斷分析[J]. 武耀麗.中國醫藥指南.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