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霞
【摘要】 目的:分析PDCA管理模式對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生的控制效果,對護理質量的提高作用。方法:選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間本院新生兒病房收治的120名新生兒和100名全體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5年3-12月期間收治的60名新生兒設置為常規護理組(醫院未開展PDCA循環管理模式);2016年1-10月期間收治的另外60名新生兒設置為PDCA護理組。比較分析兩組新生兒的基本資料、護理效果以及醫院感染發生情況,PDCA管理模式實施前后全體護理人員操作規范程度。結果:PDCA護理組新生兒家屬對新生兒院感疾病的認知度和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字2=9.09、17.25,P=0.00、0.00);護理人員用藥失誤情況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8.54,P=0.00)。PDCA管理實施后,護理人員手衛生執行、院感知識知曉、隔離醫治合格、醫療廢物處置合格、防護用品使用和醫療用具專用率明顯高于實施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68,P=0.03)。結論:PDCA管理模式應用于新生兒病房,能有效降低新生兒院感的發生率,提升護理質量和護理人員的操作規范性,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PDCA管理模式; 新生兒; 院內感染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ontrol effect of PDCA management model on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Method:A total of 120 newborns admitted from March 2015 to October 2016 in the neonatal ward of our hospital and 100 nursing staff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Among them,
60 newborns admitted between March and December 2015 were set up as routine nursing group(the hospital did not carry out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 model);another 60 newborns admitted between January and October 2016 were set up as PDCA nursing group.The basic data,nursing effect and the occurr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the newborns in the two groups and all nursing staff operating standard degree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PDCA management model were compared and anlayzed. Result:The degree of recognition to neonatal nosocomial diseas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neonate family members in the PDCA nursing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字2=9.09,17.25;P=0.00、0.00).The medical errors of nursing staff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routine nursing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8.54,P=0.00).After implementation of PDCA management,the rate of implementation of hand hygiene,knowledg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isolation and treatment qualified,medical waste disposal,protective equipment utilization and medical applianc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mplementa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字2=4.68,P=0.03).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PDCA management model used in neonatal ward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operational norms of nursing staff,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oolication.
【Key words】 PDCA management model;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Fifth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7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21.021
PDCA管理模式即質量管理模式由美國質量管理的專家提出,是一種用于質量管理的科學化循環體系[1]。此管理模式在控制醫院感染方面起到了顯著作用[2]。由于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對外界異物的抵抗能力比較弱,適應外界環境能力較差,因此在醫院內感染的發生率相較于其他年齡段的人群要高出許多,有研究指出,新生兒由感染所引起的病死率已超過20%[3],對新生兒的預后造成較大的影響。本院通過在新生兒病房感染管控中實施PDCA循環管理模式,護理質量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提高,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間本院新生兒病房收治的120名新生兒和100名全體護理人員。其中2015年3-12月期間收治的60名新生兒設置為常規護理組(醫院未開展PDCA循環管理模式);2016年1-10月期間收治的另外60名新生兒設置為PDCA護理組。納入標準:近期均未使用抗菌藥物及激素;均未進行過侵入性操作;均無明顯的器質性疾病,新生兒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生產過程中發生危急癥的產婦;新生兒有異常;有過流產史的產婦。兩個時間段的護理人員均為同一組護理人員。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1.2.1 常規護理組 新生兒給予常規管理,對新生兒家屬進行健康宣教,給患兒家屬講解發生院內感染的原因以及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4]。
1.2.2 PDCA護理組 開展PDCA管理模式的護理,包括: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4個基本步驟[5]。其實施方法和具體內容如下。(1)計劃階段:了解新生兒病房的基本狀況,收集新生兒病房中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問題,認識問題,查找原因,新生兒病房感染控制的主要問題是新生兒病房中的醫護人員對院內感染沒有充分的認識,在護理過程中,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意識較弱,院內感染的監控組織監管不嚴格;病房內布局不合理,奶具清洗的地點和配奶區域沒有完全分開;新生兒生活用品消毒不規范;醫護人員手部的衛生程度未達標。(2)執行階段: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與管理,增加新生兒病房醫護人員院內感染知識,定期給予新生兒病房的醫護人員進行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主要內容包括《醫院感染管理規范》以及《消毒技術規范》等。讓醫務人員充分認識到感染控制的重要性,熟悉規范制度,并落實自身;同時為確保在后期工作中有章可循,及時制定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相關章程,建立新生兒病房院內染監管小組,不定期檢查新生兒病房的院內感染工作,并督促工作人員執行。對新生兒病房布局進行優化,嚴格區分配奶區及奶具清洗區,并且對奶具和嬰兒生活用品進行消毒,將其儲存在無菌環境,在新生兒病房中安裝空氣凈化器,并定期清潔通風口濾網,每天對新生兒病房以及地面進行消毒;在醫護人員接觸患兒前、接觸患兒體液前及進行無菌操作前,醫護人員的手必須經過嚴格消毒以達到標準的概率。(3)檢查階段:實施三級檢查措施,包括一級檢查(由醫院感染控制小組每月、病區護士長每天執行監察工作,并給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提出指導意見)、二級檢查(由病區專科感染護士做定期及不定期檢查,主要檢查項目:生活用品、醫療用具、防護用具、醫療廢物、病房內空氣質量、醫護人員的手衛生、病房衛生等)、三級檢查(值班的護理人員需嚴格按照院內預防控制感染的制度要求操作,完成工作分配;護士長以及病區專項醫院感染護士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感染培訓,并及時考核相關知識,同時將考核成績納入績效表中)。(4)處理階段:根據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檢測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并把結果反饋給醫院感染協會。將PDCA的質量管理周期定為1個月,在一個周期后,將這個周期監管和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全科室人員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討,查缺補漏,不足之處擬定解決方案,同時應用于下一個PDCA循環管理周期中。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比較分析新生兒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胎齡、體重、住院時間。觀察記錄兩組新生兒的護理效果,包括新生兒家屬對新生兒院感疾病的認知度,使用陳曉瓊等[1]研究所用工具進行,量表對認知度調查得分0~100分,60分及以上表示認知度好,60分以下表示認知度不好;護理滿意度,新生兒家屬根據自身感受對護理質量進行滿意度評價,分為滿意和不滿意兩個選項;護理人員用藥失誤以及醫院感染發生情況。比較PDCA管理模式實施前后全體護理人員操作規范程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l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新生兒的一般資料比較 常規護理組新生兒男33名,女27名;平均胎齡(35.23±4.50)個月;平均體重(2 564.77±134.60)g;平均住院時間(6.23±1.12)d。PDCA護理組新生兒男29名,女31名;平均胎齡(36.20±3.76)個月;平均體重
(2 571.03±123.52)g;平均住院時間(6.59±1.38)d。
兩組新生兒的性別、胎齡、體重、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新生兒的護理效果比較 PDCA護理組新生兒家屬對新生兒院感疾病的認知度和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字2=9.09、17.25,P=0.00、0.00);護理人員用藥失誤情況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8.54,P=0.00)。見表1。
2.3 PDCA管理實施前后護理人員操作規范程度比較 實施后護理人員手衛生執行、院感知識知曉、隔離醫治合格、醫療廢物處置合格、防護用品使用和醫療用具專用率明顯高于實施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字2=4.68,P=0.03),見表3。
3 討論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對于新生患兒的治愈率不斷提高[6]。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身體發育尚未完全,各器官功能不完善,還沒建立好第三道免疫屏障,因此更易發生感染,另外新生兒的特異性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整體的免疫功能低下,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差,更易受醫院內的細菌或者病毒感染,嚴重時會威脅新生兒的生命[7-10]。醫院的感染管理工作的重點是控制和預防新生兒病房院內感染工作[11-12]。目前,PDCA管理模式已經在我國醫學領域廣泛使用,該管理模式通過不間斷、反復地運作,以大環套小環的形式不斷循環管理,從而提高管理質量[13-15]。
本文研究中,將PDCA管理模式應用于新生兒病房院感控制中,經過對比分析PDCA管理模式實施前后,家屬對新生兒醫院感染的認知度、護理的滿意度皆有較大幅度的提高,而護理人員用藥失誤率顯著降低。這是由于PDCA管理模式注重“查缺補漏”,對于護理人員工作過程中知識和實踐上存在的漏洞,通過定期的集中式講課來進行改善,從醫護人員的角度最大化降低操作風險。研究還發現,實施PDCA管理后,護理人員對手衛生執行、院感知識知曉、隔離醫治和醫療廢物處置合格、防護用品使用以及醫療用具專用率均明顯高于實施之前。筆者采取PDCA的護理質量管理不浮于表面,這種規章制度通過長時間的塑形,將督促護理人員形成“操作定式”,能自覺遵守各操作環節、遵循相關“無菌化”的規章制度[14]。研究發現,PDCA管理模式實施后,新生兒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有明顯降低,提示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新生兒病房感染管理中的有效性,可以使新生兒的安全得到保障[16]。根本原因在于循環管理的護理改進模式,可以不斷通過臨床實踐來總結新生兒易感因素及各種操作風險,進而在實踐過程中盡量規避這些風險,從而實現醫院感染的一級預防。同時,PDCA護理組的新生兒住院期間醫院感染的發生率相對更低,可能與臨床醫師和護理人員操作過程中嚴格執行了手衛生有關,具體原因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
綜上所述,PDCA模式應用于新生兒病房院感控制管理中,能顯著提高新生兒病房院感管理質量,能顯著降低新生兒在醫院病房發生感染的概率,提高了醫務人員的洗手次數及洗手的合格率,值得在各醫院新生兒科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曉瓊,張小英,李慧.PDCA法在控制母嬰同室新生兒醫院感染中的應用價值[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7):1594-1595.
[2]葉旭琴,俞桂珍,祝娟英.PDCA循環在提高醫務人員于衛生依從性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2):2617-2618.
[3] Bauserman M S,Laughon M M,Hornik C P,et al.Group B Streptococcus and 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nursery in the era of intrapartum antibiotic prophylaxis[J].Pediatr Infect Dis J,2013,32(3):208-212.
[4]鄭家紅,周嬌,徐歡.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8):4632-4634.
[5]和凡,鄧明,吳燕漫,等.PDCA法在我院高危藥品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藥房,2013,24(45):4261-4263.
[6]焦莎莎,李興洲,李少武.PDCA循環應用于臨床路徑管理的實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3,20(1):36-39.
[7]黃琪,王建軍,劉海玲,等.PDCA循環在規范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中的應用[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3,12(5):356-359.
[8]黃金姣,梁金清,李春蓮,等.PDCA循環管理在門診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4):267-268.
[9]蘇月巧,宋敬坤,楊圣俊,等.PDCA循環法在毀損肺全肺切除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4,23(23):3650-3651.
[10]鄒平林.PDCA循環模式應用于新生兒科低年資護士手衛生依從性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9(19):441-442.
[11] Sharpe S M,Talamonti M S,Wang C E,et al.Early national experience with 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for ductal adenocarcinoma:a 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and 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from the national cancer data base[J].J Am Coll Surg,2015,221(1):175-184.
[12]王麗,谷美便,單雪,等.應用循環質量管理護理程序降低新生兒外周中心靜脈置管機械性靜脈炎發生率的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9):1397-1398.
[13]朱江華,羅密,李玲,等.PDCA循環法促進我院新生兒科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效果分析[J].廣東藥科大學學報,2017,33(5):649-653.
[14] Song W,Shen Y,Peng X,et al.Study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processes via the platform of Hospital Group[J].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5,95(20):1595-1598.
[15]鐘小丹,張達娟,林杏屏.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肺炎新生兒靜脈留置針常見并發癥及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7):1359-1360.
[16] Beaula T J,Packiavathi A,Manimaran D,et al.Quantum chemical computations,vibrational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antimicrobial studies of 2,3-Pyrazinedicarboxylic acid[J].Spectrochim Acta A Mol Biomol Spectrosc,2015,138:723-735.
(收稿日期:2018-04-19) (本文編輯:李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