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旺年
摘要 通過對福龍兩優1031種植表現的觀察與調查,提出晚稻機插高產栽培技術,包括適時播種與培育壯秧、大田整地、適齡移栽與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管水、病蟲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晚稻;福龍兩優1031;機插;種植表現;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024-01
福龍兩優1031是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與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三亞分公司用福龍S2A與龍恢1031配組育成的雜交組合,2015年通過福建省審定(閩審稻2015009)。2017年連城縣在文亨、宣和、北團等鄉(鎮)晚稻示范種植福龍兩優1031品種18.6 hm2,取得了較好的增產增收效果。本文在對福龍兩優1031機插種植觀察、調查的基礎上,總結其高產栽培技術,旨在為生產上推廣應用提供技術依據。
1 種植表現
1.1 產量表現
2017年福龍兩優1031在連城縣蓮峰鎮、文亨鎮、宣和鄉晚稻示范種植15.2 hm2,經測產驗收,平均產量8 438~9 228 kg/hm2。福龍兩優1031表現出穩產高產、適應性較好的特點。
1.2 農藝性狀
福龍兩優1031產量構成因素較協調,平均株高125.3 cm,穗長22.6 cm,有效穗數229.035萬穗/hm2,穗粒數148.2粒,結實率85.62%,千粒重31.2 g。田間表現方面,福龍兩優1031作晚稻機插種植表現為分蘗力中等、植株較高、群體整齊,穗大粒多、葉片光合作用功能期長,后期青枝蠟稈、轉色好。
1.3 生育期
福龍兩優1031作晚稻機插種植,6月25日播種,7月15日移栽,9月20日始穗,9月26日齊穗,10月30日成熟,全生育期127 d。
1.4 抗性
福龍兩優1031在福建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連城縣作機插晚稻種植田間調查未發現有稻瘟病,細菌性條斑病輕發,未發生倒伏。
2 機插高產栽培技術
2.1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福龍兩優1031作晚稻機插種植應以安全齊穗期等因素綜合考慮適時播種。在連城縣福龍兩優1031作晚稻機插種植以6月下旬播種為宜,采用水稻全營養基質機播育秧,用種量15.0~22.5 kg/hm2。秧田施肥一葉一心期施45%進口復合肥75.0~112.5 kg/hm2作斷乳肥,移栽前4~5 d施尿素45~75 kg/hm2作送嫁肥;水分管理以畦土保持濕潤為宜;秧苗一葉一心期噴施300 mg/kg多效唑促進秧苗多蘗矮化[1]。
2.2 大田整地
頭季收獲后要及時翻耕搶插,以延長大田營養生長期和有效分蘗期。機插秧大田整地要做到田平、水淺,施足基肥。大田耕整后需視土質情況沉實,砂質土沉實時間為1 d左右,黏土要沉實2 d左右,保持淺水插秧。若整地達不到要求或當天整地插秧,將造成插秧過深,影響分蘗和產量[2]。
2.3 適齡移栽,合理密植
福龍兩優1031作晚稻機插種植適宜的秧齡約為20 d,葉齡4~5葉。移栽規格為30 cm×14 cm或30 cm×16 cm,密度19.5萬~24.0萬叢/hm2,確保基本苗30萬~45萬株/hm2。
2.4 科學施肥管水
機插水稻采用中、小苗移栽,寬行窄株淺栽,為低節位分蘗創造了有利環境,但由于機械植傷的影響,緩苗期延長,分蘗后期高峰苗容易偏多。福龍兩優1031作晚稻機插種植施肥原則為施足基肥、控制分蘗肥施用、適當增加穗肥施用。施純N 150~180 kg/hm2,N∶P2O5∶K2O=1.0∶0.3~0.5∶0.7~0.9。其中,氮肥基肥占60%左右,分蘗肥占15%~20%,穗、粒肥占20%~25%;磷肥全部作基肥全層施用;鉀肥基、蘗肥占50%,穗肥占50%。基肥要重視有機肥的施用,以提高營養元素的平衡供應能力,孕穗期、破口期和齊穗期分別用磷酸二氫鉀2.25~3.00 kg/hm2兌水葉面噴施,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3]。
移栽時田間保留薄水層,移栽后7 d結合施分蘗肥灌水施除草劑,分蘗期田間留淺水層,莖蘗數達預期穗數的80%時,排水烤田,分次烤實,減少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生長中后期除孕穗期及抽穗揚花期田間保持淺水層外,其他時期采用濕潤間隙灌溉的水管方式,提高根系活力[4]。
2.5 綜合防治病蟲害
晚稻生長前、中期多以高溫高濕天氣為主,病蟲害發生與危害較重,在抓好健身栽培的基礎上,做好病蟲害的監測預報,適時、適量噴施藥劑防治病蟲害,推行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稻瘟病在發病初期施藥,重病田5~7 d后再噴藥1次;穗瘟在破口期施藥,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50~2.25 kg/hm2或2%加收米液劑1 125~1 500 mL/hm2兌水750 kg/hm2噴細霧防治;紋枯病分蘗期病叢率超過15%、孕穗期超過30%時,用5%井岡霉素水劑2 250~3 000 mL/hm2或30%愛苗乳油225 g/hm2兌水9 00~1 125 kg/hm2噴粗霧防治;細菌性條斑病在發病初期用20%葉青雙可濕性粉劑1 500~1 875 g/hm2或20%噻唑鋅懸浮劑1 875 mL/hm2兌水750 kg/hm2噴細霧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及稻縱卷葉螟用
20%氯蟲苯甲酰胺75~150 mL/hm2或44%丙溴磷1 500 mL/hm2于低齡幼蟲高峰期兌水900 kg/hm2噴霧防治;稻飛虱用25%吡蚜酮懸浮劑225~375 g/hm2、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300~450 g/hm2、50%敵敵畏乳油750 mL/hm2等于低齡若蟲高峰期兌水900 kg/hm2噴粗霧防治。
2.6 適時收獲
福龍兩優1031生長后期功能葉具有光合作用功能期長的特點,適當遲收以提高結實率與千粒重,提高產量與品質。
3 參考文獻
[1] 蔡壯夫,彭銳,彭既明.H優518在湘北丘陵區桃江縣作晚稻機插秧栽培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雜交水稻,2016,31(1):42-44.
[2] 劉懷珍,黃慶,陸秀明,等.一季中晚稻-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2,39(20):1-3.
[3] 劉良英,周紅華.長江中下游地區雙季晚稻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20):70.
[4] 王德正,王守海,袁毅,等.雙季晚稻皖粳97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初探[J].安徽農業科學,2001(4):43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