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靈
摘要 結合商水縣農業發展現狀,闡述了商水縣農村綜合改革措施,包括加快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不斷深化農村改革、穩步推進經營機制創新發展、加大農業服務力度、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以期為商水縣農村綜合改革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村;綜合改革;措施;河南商水
中圖分類號 F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292-02
緊緊圍繞商水縣農業發展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經營機制創新穩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出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局面。現將商水縣農村綜合改革措施介紹如下。
1 加快農業種植結構調整
根據農業部及省市精神,商水縣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并做出了全面規劃。把推進農民持續增收作為主要目標,將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作為指導方向,全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照縣政府提出的“穩麥、減玉、增經濟”的要求,扎實推進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大豆、優質芝麻、優質果蔬發展。落實了優質強筋小麥6 666.67 hm2;壓減了玉米種植面積1.67萬hm2,由2017年的6.67萬hm2調減至5萬hm2;擴大了優質大豆面積5 333.33 hm2,由2017年的1.8萬hm2增加至2.33萬hm2;擴大優質花生面積5 333.33 hm2,由2017年的8 000 hm2增加至1.33萬hm2;擴大優質芝麻面積4 666.67 hm2,由2017年的4 000 hm2增加至8 666.67 hm2;在其他瓜菜面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提升優質品牌。完成優質強筋小麥訂單6 666.67 hm2、優質花生訂單1萬hm2、優質高蛋白大豆訂單1.33萬hm2。調優調強種植業結構的依據是推進農業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持續提高現代農業的比重和效益[1-3]。
目前,主要采取以下4個方面的措施:一是提高農民的科學技術水平以及整體素質,通過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并鼓勵農民參加農業廣播學校學習以及媒體廣泛宣傳農業科技知識等有效措施,進一步提升農民的科學技術水平和整體素質。二是充分發揮區位和自然優勢,推進種植規模化,同時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和發展農村經濟作為首要目標,增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減少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合理化分布各類作物,以進一步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進行集中推廣種植,形成農業規模化。三是推廣品牌作物和特色作物,商水縣的傳統經濟作物是芝麻、大豆和花生,著力擴大其種植面積,推動高效和優質發展。同時本著“提檔次、創品牌、延鏈條、強支撐”的指導思想,大力發展草莓、葡萄、黃金梨和無公害蔬菜等特色高效作物。另外,要促進品種更新換代,進一步加快新品種引進、培育和推廣步伐。四是切實培養新型的農業服務和經營主體,并制訂扶持政策,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實施龍頭帶動戰略。同時加強對農業產業化工作的指導,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精準優質的農業產業,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五是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建立種植業標準,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規范地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和促進結構調整。落實農業標準化生產不僅可以提高全縣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而且有利于推進全縣種植業的結構調整,為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4-6]。
2 不斷深化農村改革
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以縣政府主要領導負責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農業局具體負責,并以縣政府辦公室文件下發了《關于印發商水縣農村土地承包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方案的通知》,召開了動員會、開展了培訓,各鄉鎮、村也都按要求召開了村民大會、出臺了《工作方案》、組建了工作組、發放了宣傳資料、張貼了宣傳標語、進行了清查摸底、梳理了矛盾糾紛。充分利用懸掛橫幅、宣傳車巡回講解和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共發放《致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信》逾27萬份、《確權登記頒證62問題解答》逾1 500份、《政策宣傳手冊》逾2 000本、《工作倒計時表》逾2 000份,接待群眾來訪57人次、電話來訪近500人次。同時還利用電視、廣播、標語、展板、橫幅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
通過正確的引導和廣泛的宣傳,充分調動了農民參與土地確權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確權工作的全面鋪開奠定了扎實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2017年10月24日,省直相關部門負責確權工作的同志們在副省長王鐵的帶領下到商水縣考察調研土地確權和土地深耕工作,市縣領導丁福浩、王富興、牛越麗、王少青、馬衛東、郝四春等陪同調研。在商水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項目部,王鐵副省長認真察看土地確權檔案整理工作,詳細了解商水縣土地確權工作進展情況,對商水縣近期在土地確權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要求省農業部門要及時總結商水縣土地確權的工作經驗,以便在全省推廣。10月30日上午,全省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現場會在商水縣召開。省農業廳黨組成員、省農業產業化辦公室主任王俊忠,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王富興,中共商水縣委書記馬衛東等出席會議。會前與會人員還在中共商水縣委書記馬衛東,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郝四春等的陪同下深入到商水縣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服務中心進行了現場觀摩。期間,商水縣農業局負責人靳紅花對商水縣土地確權工作的前期準備、中期整改、后期突破、取得成果等一系列工作程序和方法進行了詳盡的介紹,并帶領眾人觀摩了商水縣土地確權檔案整理工作現場、檔案管理存放環境及商水縣土地確權數據合庫后的成果演示。面對商水縣土地確權工作取得的成績,省農業廳領導、各市級領導及各兄弟縣市均贊不絕口。11月9日,商水縣作為河南省首批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數據庫匯交縣,完成了向農業部的數據匯交,數據庫成果完整、規范,符合匯交相關要求,順利通過農業部質檢。截至目前,全縣涉及土地確權的23個鄉、鎮(場、辦)558個行政村的經營權證書已全部發放到農戶手中;數據匯交合庫工作也已全部完成,全縣土地確權檔案整理工作正在有序進行,數據庫匯交已通過農業部質檢,2017年底可以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3 穩步推進經營機制創新發展
一是快速增加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按“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原則,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2018年,全縣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29家,累計達到2 112家,新增市級合作社16家,累計達到66家。新增家庭農場60家,累計達到364家,其中市級示范家庭農場16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家。二是切實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擴大宣傳范圍,加強宣傳力度,政策上鼓勵農戶把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現代農業主體,從而實現農業經營機制規模化。2018年,商水縣新增加土地流轉面積達到2 000 hm2,累計流轉面積達到2.77萬hm2,規模土地流轉2 600 hm2,累計達到4 600 hm2。全年接待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上訪9起。按照《信訪條例》《農村土地調解仲裁法的要求》的要求,分別提出了答復和調解意見。該措施不僅有效地化解了農村土地承包產生的糾紛,保障了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而且維護了全縣農村社會的穩定團結。
4 加大農業服務力度
要實現農業技術的進一步推廣和應用,有效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具體需要從以下2個方面著手。一是積極推廣應用適合當地種植的穩產、高產、抗逆、優質品種的農產品,同時優化品種結構,主推化除化控、配方施肥、綜合防治病蟲害等關鍵技術,進一步推進良種良法配套化。二是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加快基層農技區域站建設,完善農技推廣服務網絡。并且有目的地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科技包百村活動,切實做到技術要領到人、科技人員到戶、良種良法到田,從而實現科技與農戶的“零距離”接觸。
5 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把確保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目標,將嚴查目前隱患大、風險高的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作為重點,認真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緊緊圍繞農產品監管開展切實有效的工作,使商水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一是基地為主,鞏固基礎。印發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宣傳冊15 000張,對商水縣23個無公害生產基地下發了農產品安全檢測告知書并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配合農廣校在基地舉辦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培訓班5期,培訓技術人員逾500人次,增強了基地生產安全農產品的責任意識,提高了農戶生產管理的技術水平,為商水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打下堅實基礎。二是注重實效,強化認證。以質量為中心,以效益為目的,以市場為導向,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提升工程,并加強無公害生產基地和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進一步推廣“名牌”農產品和“綠色食品”戰略,大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產地認定工作。截至目前,商水縣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達23個,面積達4 000 hm2。三是深入實際,加強監管。為確保商水縣農資市場和縣城大型超市的農產品質量合格,縣質檢站配合執法大隊積極開展市場監管,采取日常巡查和專項整治相結合的辦法,以為商水縣食品安全和農村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四是健全制度,確保安全。近年來,完善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農產品監管制度,并狠抓落實,對照制度逐一實施,為確保商水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6 參考文獻
[1] 溫家寶.不失時機推進農村綜合改革 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體制保障[J].求是,2006(18):3-9.
[2] 李明華.發展農村土地產權交易市場:當前我國農村綜合改革的最大紅利[J].探索,2015(1):114-118.
[3] 于傳崗.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綜合改革的新思維[J].農業經濟,2009(1):23-26.
[4] 張新光.中國近30年來的農村改革發展歷程回顧與展望[J].現代經濟探討,2007(1):36-40.
[5] 王敬堯,鄧正陽.農村綜合改革:現實困境、關鍵領域與改革路徑:首屆“中國縣域治理高層論壇”綜述[J].中國行政管理,2016(3):156-159.
[6] 項繼權.當前農村綜合改革的方向和重點[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5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