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青 袁堂玉 夏德君 于維忠 杜清福
摘要 根據膠東半島的氣候特點,分析了玉米產量的影響因素,提出了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用優良品種、適期播種、合理密植、適時施肥、水分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玉米;影響因素;高產;栽培技術;膠東半島地區
中圖分類號 S513.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029-01
膠東半島地處中國華北平原東北部沿海地區、山東省東部,多丘陵地,土地總面積3萬km2,占山東省的19%。膠東半島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年降水量650~850 mm,年均相對濕度在70%以上。山東省是中國生產玉米的大省之一,膠東半島是山東玉米的主產區之一,提高膠東半島的玉米產量對于糧食增產和平衡糧食供求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1 影響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
1.1 品種
品種是影響產量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選擇優良的玉米品種對于提高產量有直接作用,在同樣條件下,品種的好壞將直接決定產量的高低。因此,選擇適宜當地種植條件的優質、高產、多抗新品種,對于玉米增產具有重要意義。
1.2 光照
玉米喜光,是短日照作物,平均每天有7~11 h的日照玉米才能通過光照階段。因此,要合理規劃玉米的種植密度,以實現最佳光照。
1.3 溫度
溫度對玉米的生長發育、產量和質量都有很大的影響,溫度過低或者過高都會影響玉米的產量。溫度過低,生育期延遲,玉米籽粒不飽滿,從而造成減產;溫度過高,則會造成氣孔關閉,呼吸增強,光合作用就會降低,從而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在玉米不同的生長時期,需要找到最適宜生長的溫度,以實現玉米的優質高產。
1.4 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對玉米的產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種植密度會影響玉米植株對水分和陽光的吸收,同時也會影響玉米在夜間吸收氧氣。若種植密度過大,植株間會相互遮蔽。因此,適宜的種植密度也是實現高產的關鍵之一。
1.5 施肥水平
化肥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玉米是高產作物,需肥量大。玉米生長過程中,尤其需要充足的鉀肥、氮肥作為成長養分。當然,化肥雖能有效提升玉米產量,但也不可過量。因此,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施用化肥。
1.6 水分供應
水分是影響玉米成長的重要環境因子,在玉米的整個生長過程中,適宜的水分供應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玉米的產量和質量。玉米在生長過程中需水量很大,干旱影響玉米的品質和產量。玉米從拔節期至乳熟期的用水量最大,如果這一時期缺水會使穗粒數減少,造成大量減產;但降水量過多,會影響光照,增加病蟲害、倒伏和雜草等危害,也影響玉米的品質和產量。因此,對此期水分的調控非常重要。
1.7 病蟲害
近幾年,我國玉米病蟲害越來越嚴重,逐漸成為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玉米病蟲害較多,對玉米整個生長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常見的病害主要有黑穗病、大(小)斑病、葉蟬、玉米螟等,影響穗的發育,從而造成減產。
2 高產栽培技術
2.1 選用優良品種
優良的品種為玉米高產奠定基礎,選擇適宜性強、生產潛力較大、適應性廣且具有較強抗性、葉片和根系發達、株型緊湊的優良品種。選種時將病粒和壞粒挑出,盡可能保證種苗的質量,提高產量。最后,在選擇玉米品種時應當注意與實際情況相結合,保證玉米種子與本地各種條件相適應。
2.2 適期播種
應根據本地氣象、災害發生規律、土壤墑情和溫度條件來確定播種日期。膠東半島從4月中下旬至6月底均適宜玉米播種,在適播期內,搶墑早播,充分利用春末夏初的氣候條件,避開伏旱。玉米播種不宜過早或者過遲[1]。把玉米抽雄、授粉期安排在伏旱之前,玉米地膜覆蓋、育苗移栽播種期較常規種植提前10~15 d,以確保移栽期和地膜玉米出苗期避過本地霜期。適時早播還可延長生育期,為增加營養物質積累提高產量創造條件[2]。
2.3 合理密植
合理的種植密度對于玉米的高產栽培有著重要的意義。密度過低或過高時,均會造成玉米減產。因此,應按照品種的不同,合理調整種植密度,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3-4]。
合理密植首先要考慮使玉米各生育期的群體結構合理,均衡優化玉米對光的利用。要篩選出最合理的玉米群體結構,就要重視種植密度和栽培結構。
2.4 適時施肥
科學合理施肥能夠提高玉米的產量。施肥的方式有2種,即基肥和追肥。在玉米種植之前,根據實際情況施用基肥,有機肥和氮、磷、鉀復合肥作為重點基肥施用;在玉米生長過程中應適時進行追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進行追施氮肥,保證玉米后期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肥力。
2.5 水分管理
玉米的生長需要充足的水分,然而僅靠天然降雨的灌溉不能給玉米的生長提供足夠的水分。因此,需要實施人工灌
溉。澆水不能僅限于播種前,生長過程中的拔節期、灌漿期都需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給,從而保證玉米的高產。
同時應采取措施,匯集非耕地徑流來補充灌溉,充分利用土壤儲水,減少地面水土流失,提高水分利用率。
2.6 病蟲害防治
由于在玉米種子中就可能存在病菌,所以為預防苗期病害的發生,應在播種之前進行藥劑拌種[5-6]。根據不同的品種,選擇合適的藥劑。可采取噴霧的方式防治玉米植株病蟲害,同時可選擇拌有殺蟲劑的顆粒劑或粉劑撒施的方式防治玉米螟、地下害蟲。在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一般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
3 參考文獻
[1] 張海艷,劉文龍.膠東地區夏玉米適宜品種的篩選[J].種子,2016,35(7):116-118.
[2] 郭然,薛超鋒.提高夏玉米播種質量的技術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06(6):19.
[3] 宋朝玉,張清霞,高峻嶺,等.新型玉米生長調節劑玉黃金及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的影響[J].山東農業科學,2008(2):56-58.
[4] 谷利敏,喬江方,張美微,等.種植密度對不同耐密夏玉米品種莖稈性狀與抗倒伏能力的影響[J].玉米科學,2017,25(5):91-97.
[5] 張繼余,宋朝玉,高峻嶺,等.玉米粗縮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措施[J].作物雜志,2007(5):56-58.
[6] 張艷,郭書亞,尙賞,等.玉米粗縮病的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1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