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沐 周秋峰 趙建國 孟自力
摘要 為鑒定不同小麥品種的綜合表現,篩選出適合黃淮地區大面積生產種植的小麥新品種,于2016—2017年在鄭州市開展了18個小麥新品種的品比試驗。結果表明,在鄭州市有一定優勢的品種是鄭農306、鄭農307、鄭農501、鄭農507、鄭農508、鄭農523,有待繼續進一步進行試驗。
關鍵詞 小麥;品種;豐產性;抗逆性;河南鄭州;2016—2017年
中圖分類號 S512.1.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038-02
中國小麥年播種面積約2 415萬hm2,年平均消費量和產量分別約11.8億、12.0億t。隨著耕地面積的減少和人口的不斷增加,提高小麥的產量是解決糧食需求矛盾及保障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1]。
河南小麥年播種面積為543.6萬hm2,目前生產上大面積種植的小麥品種為半冬性類型,多數為國審品種。順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趨勢,農業增效必然會選擇適合因地制宜連片種植的強筋優質小麥。河南廣大麥區急需如鄭麥7698等強筋、優質、高產的小麥品種,早熟抗病的春性小麥品種進一步向豫南麥區集中且種植面積不斷縮小[2],因而亟須培育適合黃淮地區種植的種質創新新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小麥品種比較試驗于2016—2017年在鄭州市農林科學研究所農作物新品種試驗場進行。前茬作物為綠豆,土質砂壤土,肥力優,田塊平整且灌溉方便。
1.2 參試品種
春性品比參試品種有7個,分別是鄭農307、鄭農304、鄭農306、鄭農305、鄭農310、鄭農309、偃展4110;冬性品比參試品種有13個,分別是鄭農502、鄭農507、鄭農508、鄭農501、鄭農523、鄭農520、鄭農521、鄭農511、鄭農516、鄭農515、鄭農504、鄭農522、周麥18。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20個處理,其中春比7個處理、冬比13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冬比以周麥18作對照品種(CK),春比以偃展4110作對照品種(CK)。大田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4],3次重復,小區面積為15 m2,耬播,行距20 cm,播種量452 kg/hm2,種植密度300萬株/hm2。小區間留走道,東西行向,試驗田四周設保護行[5-6]。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表現
由表1可知,春性品種比較試驗于2016年10月17日播種,10月25日出苗,4月11—16日抽穗,5月29—31日成熟,全生育期為224~226 d。由表2可知,冬性品種比較試驗于2016年10月11日播種,10月18日出苗,4月12—18日抽穗,6月1—3日成熟,全生育期為233~235 d。
2.2 經濟性狀考查
由表3、表4可知,參試品種有效穗數變幅為465.0萬~775.5萬穗/hm2,鄭農307穗數最多,達775.5萬穗/hm2,最少的是鄭農304。穗粒數變幅在31.6~47.2粒之間,鄭農304的穗粒數最多,為47.2粒;鄭農521的穗粒數次之,鄭農522的穗粒數最少,為31.6粒。千粒重變幅在42.7~52.2 g之間,鄭農523的千粒重最高,為52.2 g,鄭農502的千粒重最低。平均株高變幅在70~85 cm之間,鄭農508株高最高,鄭農306的株高最矮。
春比品種間平均實際產量變幅為7 450.5~8 506.5 kg/hm2,其中鄭農307居第1位,產量為8 506.5 kg/hm2,較對照偃展4110(CK)增產5.0%。參試品種中,有4個品種的產量超過對照偃展4110(CK),無增產達極顯著的品種,增產顯著的品種有4個。
冬比品種間平均實際產量變幅為7 447.5~9 213.0 kg/hm2,其中鄭農507居第1位,產量為9 213.0 kg/hm2,較對照周麥18(CK)增產960 kg/hm2,增幅11.6%。參試品種中,有8個品種的產量超過對照周麥18(CK),增產達極顯著的品種有2個,增產顯著的品種有6個。
2.3 抗性鑒定
20個小麥品種白粉病發病均較輕,銹病發生較重的品種有鄭農304、鄭農305、鄭農309、鄭農521、鄭農522。鄭州市2017年春季(3—5月)降水量較常年略偏少,氣溫較常年略偏高。其中3月降水量較常年略偏少,氣溫較常年略偏高;4月降水量較常年略偏少,平均氣溫略偏高;5月降水接近常年,平均氣溫略偏高。春季氣象條件有利于麥蜘蛛、麥蚜等害蟲發生,對小麥銹病、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發生無明顯不利影響。
3 結論與討論
鄭農307產量列春性品種的第1位,全生育期為225 d,株型緊湊,群體整齊性好,熟相較好,耐肥抗倒,分蘗中等,穗型較大,可擴大示范試種。鄭農306全生育期為226 d,分蘗力中等,抗寒性較強,株型較緊湊,抗倒性較好,灌漿速度快,穗層整齊,熟相好,可擴大示范種植。
鄭農507產量列冬性品種的第1位,全生育期233 d,分蘗力強,株型緊湊,抗病性較好,熟相較好,可進一步擴大示范種植。鄭農508產量列冬性品種的第5位,全生育期234 d,株型偏松散,結實性好,落黃好,成穗數多,千粒重較大,可進一步擴大示范種植。鄭農501產量列冬性品種的第3位,全生育期233 d,穗粒數多,千粒重大,熟相較好,抗病性一般,可進一步開展示范試驗。鄭農523全生育期233 d,產量列冬性品種的第2位,穗大,千粒重大,群體大,熟相好,耐肥抗倒性較好,抗凍性較好,可進一步示范種植。
4 參考文獻
[1] 顧晶晶,余慷,陳樹林,等.河南小麥品種穗粒數性狀的動態變化及全基因組關聯分析[J].分子植物育種,2017,15(10):4143-4158.
[2] 劉萬代,常明娟,汪大偉.河南小麥新品種利用現狀分析[J].種子,2017,36(8):99-101.
[3] 姚愛華.2015—2016年當涂縣小麥品比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7(6):62.
[4] 馬永高,陳莉,楊朝華.2015—2016年溧陽市小麥品比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6,22(17):43-44.
[5] 張建偉,楊保安,范家霖,等.河南省中部地區優質小麥品種比較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30):54-57.
[6] 袁延樂.2014—2015年度小麥品種比較試驗[J].種業導刊,2015(9):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