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韓明麗 趙根
摘要 研究林下仿生栽培、露地遮陽網栽培和大棚設施遮陽網栽培3種不同栽培方式對鴨兒芹栽培性狀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質地和色澤以林下仿生栽培為最佳;株高、株幅和產量以大棚設施遮陽網栽培為最佳。
關鍵詞 鴨兒芹;栽培方式;產量;浙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 S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049-01
Study on Artificial Wi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 in Northern Zhejiang
CHEN Li-ping HAN Ming-li ZHAO Gen
(Hu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uzhou Zhejiang 313000)
Abstract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including bionic cultivation under forest,sunshade net cultivation in open field and greenhouse shading net cultiv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ionic cultivation under forest had the best color and texture.Greenhouse shading net cultivation had the highest plant height,plant width and yield.
Key words 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cultivation method;yield;Northern Zhejiang
鴨兒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別名三葉芹、鴨腳板、鴨掌菜,隸屬于傘形科(Apiaceae)、鴨兒芹屬(Crypto-taenia DC.),在朝鮮、中國、日本和北美洲的東部地區都有廣泛分布。在中國,野生鴨兒芹主要分布在河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北、湖南、山西、陜西、甘肅、四川、貴州、云南,浙江主要分布在山區、半山區、山溝、林下及溪溝邊較陰濕的地區,或陰濕草的叢中。鴨兒芹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100 cm,無毛,有香氣,果實呈條狀長圓形,花期4—5月,果期6—10月。鴨兒芹性味苦、微辛、性溫,有祛風止咳、活血化瘀、鎮痛之癢之功效[1]。中醫認為,鴨兒芹具有增強人體抵抗力的作用,對體質虛弱、尿閉和腫毒等癥均有療效。
近年來,野菜越來越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同時鴨兒芹作為一種藥食兩用蔬菜,已有多位學者對鴨兒芹的藥學原理、綜合利用、營養成分、適應環境人工馴化栽培技術[2-3]及繁殖方法等方面進行了相關報道,使鴨兒芹的價值逐步得到了開發和利用。本文通過對鴨兒芹的人工野化栽培[4],研究浙北地區鴨兒芹的人工馴化栽培技術,從而為鴨兒芹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大面積的示范推廣提供技術材料。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鴨兒芹,采于埭溪鎮山林場。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3個處理,分別為林下仿生栽培,利用香樟樹林冠自然蔽蔭作用進行林下仿生栽培;露地遮陽網栽培,在露地搭建高度為60 cm的遮陽網蔭棚進行人工蔽蔭栽培;大棚設施遮陽網栽培,設施大棚內部搭建高度為60 cm的遮陽網蔭棚進行人工蔽蔭栽培。3次重復,小區面積6 m2。
1.3 栽培管理
1.3.1 選地整地。種植前深翻土壤,深耕20~25 cm,林下仿生栽培時不破壞周圍樹木的根系,施用腐熟有機肥30 t/hm2左右或撒施三元復合肥375 kg/hm2,整平后做成80~100 cm寬的畦備用。
1.3.2 分株繁殖。4月上旬,將鴨兒芹的母根在距離地面5~6 cm處剪去地上莖,然后將植株連根挖起,分割成單株,使每一分株均帶有一定根系,每穴定植3~4株。
1.3.3 定植。定植宜選擇晴天上午進行,株行距為10 cm×20 cm,定植2行,定植后要澆透水,并注意保持合適溫度,以利于鴨兒芹的存活和生長。
1.3.4 肥水管理。定植后澆施1次定根肥水,以盡快促進其發根生長。成活后每隔10~15 d追施1次尿素150~225 kg/hm2,共2次;每采收1茬追肥1次,以保證鴨兒芹的產量和品質。鴨兒芹耐澇能力強,忌干旱,因此需經常澆水,以保證田間土壤的濕度。
1.3.5 中耕除草。定植成活后至封行前,要中耕除草2~3次,可結合施肥進行。特別是大棚設施栽培方式,要在封壟前加強除草工作。
1.3.6 遮蔭。鴨兒芹一般在溫度25 ℃以下生長良好。夏季由于溫度高、光照強,枝葉容易發黃老化,為了保證其生長,要進行遮陽降溫。
1.3.7 病蟲害防治。在林下仿生栽培和露地遮陽網栽培條件下一般無病蟲害發生。大棚栽培會有少量病蟲害發生,葉斑病防治,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葉面噴霧;蚜蟲防治,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6 000倍液葉面噴霧。
1.3.8 采收。主要以割茬采收為主[5],輔以間采嫩株。全株當苗高達20~25 cm、顏色鮮綠色時即可采收,距地面2~3 cm處平割,不可傷到生長點。分期采收嫩莖葉,一般每隔40~50 d可采收1次(露地栽培采收時間間隔最短,容易老化),葉片分枝后進入花芽分化時期,不宜采收[6]。
1.4 測定內容與方法
收割時隨機抽取10株植株,用卷尺測定株型(直立/半直立,即株高不小于株幅時,植株表現為直立,反之則為(下轉第51頁)
(上接第49頁)
半直立)、株高、株幅(植株開展最寬處的寬度),觀察質地(粗/纖維多/細嫩/爽脆)和色澤。
2 結果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鴨兒芹在3種栽培方式條件下,大棚設施遮陽網栽培條件下的株高要高于林下仿生栽培和露地遮陽網栽培,平均株高分別為26.2、24.6、20.3 cm,株型分別為直立、直立和半直立,在大棚設施遮陽網栽培條件下平均株高和株幅最大。在質地和色澤方面,林下仿生栽培條件下最為細嫩,且顏色嫩綠;大棚設施遮陽網栽培條件下次之,質地細嫩,顏色為綠色;露地遮陽網栽培條件下質地表現纖維略多,顏色為綠色。在3種栽培方式條件下,大棚設施遮陽網栽培第1次采收產量最高,為8 265 kg/hm2,分別較林下仿生栽培和露地設施遮陽網栽培高1 095、2 085 kg/hm2。
3 結論與討論
不同栽培條件對植物的栽培性狀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直接影響到植物的栽培性狀和產量。該試驗結果表明,在林下仿生栽培和大棚遮陽網栽培條件下,鴨兒芹株型表現為直立,而露地無遮蔭條件下則表現為半直立;同時株高、株幅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林下仿生栽培和露地遮陽網栽培較大棚遮陽網栽培條件產量相應降低。
4 參考文獻
[1] 楊遼生,劉樂園.保健野菜鴨兒芹大棚周年高產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10(3):59-60.
[2] 王國英.鴨兒芹等五種森林蔬菜人工栽培技術研究[J].華東森林經理,2006,20(2):32-34.
[3] 任吉君,周榮,王艷,等.鴨兒芹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02(4):46-47.
[4] 吳寶成,劉啟新.鴨兒芹的綜合利用及其栽培與繁殖技術[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2,31(4):67-72.
[5] 汪舍古,葉建軍.鴨兒芹的人工野化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09(2):71.
[6] 吳寶成,劉啟新.新型蔬菜資源鴨兒芹屬植物的栽培技術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4,53(12):2812-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