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要 20世紀80年代我國日光溫室誕生于遼寧省,進入90年代后,開始大規模推廣。近幾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農業企業資金不斷注入以及政府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各地開始建造大量塑鋼日光溫室。而傳統日光溫室因建造成本低、保溫效果好,仍然很受廣大菜農的喜愛。本文介紹了淮北地區日光溫室結構設計和使用技術,探討了新型材料在日光溫室中的應用,以期為日光溫室建造和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日光溫室;設計要點;新型材料應用;安徽淮北
中圖分類號 S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162-01
1 日光溫室結構設計
為提高日光溫室的采光、保溫性能,必須要對其結構進行合理設計,如日光溫室的方位、跨度和脊高、采光面、后屋面、緩沖間等。合理的結構設計可以保證其在嚴冬季節能夠最大限度地采光、保溫,滿足農作物對光照和溫度的需求。
1.1 方位設計
日光溫室的方位主要是溫室屋脊的走向。通常在設計溫室時,為了利于其充分采光,要坐北朝南、東西延長。在具體的日光溫室方位設計中,必須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設計。在淮北地區建造日光溫室時,由于該地區光照早,最佳方位為正南偏東5°左右。在設計過程中,要注意溫室間距,以確保前棟溫室不影響后棟溫室的采光。
1.2 跨度和脊高
1.2.1 跨度。跨度指日光溫室采光面底腳到后墻內側的距離,直接影響日光溫室的采光和保溫效果。如果跨度過大,會導致前屋面角度變小,既不利于白天采光,也增加了散熱面積,不利于夜間保溫;如果跨度過小,雖然保證了采光和保溫效果,但降低了土地利用率[1]。據相關研究發現,淮北地區日光溫室跨度要根據當地最低氣溫確定。淮北地區最低溫度為-9 ℃,溫室最佳跨度為7~8 m。
1.2.2 脊高。脊高俗稱高度,是指日光溫室從屋脊到地面的垂直距離。在日光溫室跨度一定的情況下,脊高如果過低,就會相應減小溫室前屋面的角度、吸熱面積和溫室空間,不利于日光溫室的采光和保溫,無法滿足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如果脊高過高,則會導致散熱面積增大,影響保溫效果,同時還會增加溫室的建造成本。因此,在設計日光溫室脊高時,要根據溫室的跨度進行確定。當跨度為6.5 m時,最佳脊高為2.8 m;當跨度為7.0 m時,最佳脊高為3.0 m;當跨度為8.0 m時,最佳脊高為3.4 m,……以此類推,確定日光溫室的脊高。
1.3 采光面
在設計日光溫室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其采光率是日光溫室設計的關鍵。在對日光溫室進行采光面設計的研究中發現,日光溫室前屋面以平面最佳,不僅采光量大,且采光均勻。但在實際應用中,這種類型的日光溫室前端操作空間有限,且結構受力較差[2]。因此,必須要對日光溫室采光面進行進一步優化設計,以當地在整個冬季室內所獲得的最大太陽輻射量作為研究依據,依次確定采光屋面的性狀、傾斜角度。總體來說,在淮北地區,日光溫室采光面最佳的設計結構應為:采光面角保持22~23°,前屋面的坡度和弧度為上沿12~14°、中部22~23°、前坡26~30°、下沿70~80°。
1.4 后屋面
日光溫室后屋面可放一部分草氈,以起到儲熱、保溫的效果。同時,日光溫室后屋面也是保溫、采光設計的主要參數,尤其是后屋面的仰角設計。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日光溫室的采光量,必須要合理設計其仰角,仰角過小會影響采光。通常,在對日光溫室后屋面的設計過程中,必須要保證其仰角大于當地12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角5~8°,以保證在冬季時陽光能充分照滿日光溫室的整個后墻,增加溫室采光量。
1.5 緩沖間
在設計日光溫室時,要加強對緩沖間的設計。通常要在日光溫室的一端內設計4 m×6 m的緩沖間,以避免工作人員在出入溫室的過程中,外界冷空氣對溫室內蔬菜等農作物造成不良影響。同時,緩沖間還能方便工作人員休息,也可用于放置所需要的農具。
2 日光溫室中新型材料的應用
2.1 采光面外覆蓋物
我國傳統的日光溫室采光面覆蓋物為草苫,其具有一定的保溫效果,但并不理想,大致范圍為4~6 ℃,最高保溫為10 ℃,雖然具有一定的經濟性,但在使用過程中草苫極容易吸水、重量大、不耐久、污染棚膜。近年來,隨著新型材料的出現,如利用紙被+草苫、雙層充氣膜+保溫被,可進一步提高日光溫室的保溫效果[3]。并且這種新型保溫材料在應用過程中除了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外,還具有質輕、成本低、經久耐用、工廠化生產等特點。
2.2 日光溫室墻體
日光溫室墻體主要包括山墻和后墻,是溫室的結構承力部件和夜間保溫的關鍵。通常,日常溫室墻體結構主要包括干打壘、堆土、磚、替代磚、符合異質墻體等。結合淮北地區的氣候特點,日光溫室墻體的電熱阻>1.5 m2·k/W,荷載滿足于650 Pa風壓、294 Pa雪壓、140 mm/h排雨量和0.15 kN/m2。在研究中發現,如果采用磚砌墻,要保證厚度為70~80 cm,并用土將中間填實;若采用土墻,其厚度就要保持在80~100 cm之間;而采用鋼結構架新型保溫材料制成的墻體則具有最大的優勢,不僅滿足所有的荷載要求,還具有極好
的保溫效果[4]。
2.3 室內覆蓋物
在日光溫室內,地膜、無紡布、小拱棚、中棚、反光膜等都具有一定的保溫效果。研究發現,使用3層覆蓋膜較2層覆蓋膜增溫3 ℃左右,2層覆蓋膜較單層覆蓋膜增溫2.5 ℃左右。并且日光溫室在保溫的過程中,單用保溫幕、浮動覆蓋,具有較好的整體保溫效果;單用地膜、小拱棚、中棚時,局部保溫效果較好。
2.4 防寒溝
在日光溫室的東、西、南側應增置防寒溝,并在溫室外側加貼1排泡沫塑料板,使其厚度保持在10 cm之內,以有效阻斷溫室與外界進行地中傳熱,達到保溫效果。
3 結語
綜上所述,為最大限度地提高日光溫室的采光效果和保溫效果,滿足蔬菜生產和發育需求,必須要結合當地的氣候和光照條件不斷優化日光溫室結構設計。并在此基礎上,加強新型材料的應用,提高日光溫室的保溫效果。
4 參考文獻
[1] 樊平聲,馮偉民,苗彩霞,等.淮北地區新型材料日光溫室設計及使用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11):382-384.
[2] 李南南.大跨度日光溫室新型材料的應用及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0):261.
[3] 張立蕓,徐剛毅,馬承偉,等.日光溫室新型墻體結構性能分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6(3):459-462.
[4] 尚和玉.日光溫室的新型材料骨架[J].農村實用工程技術,199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