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霄
摘要 介紹了衢州市耕地質量管理工作的主要成效和主要做法,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為衢州市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及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耕地質量管理;標準農田;土壤污染;成效;建議;浙江衢州
中圖分類號 F323.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196-01
近年來,衢州市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為目標,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樹立耕地保護“量質并重”和“用養結合”理念,以標準農田建設與質量提升、農業“兩區”土壤污染防治、耕地占補平衡和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為重點,強化管理手段,加大資金投入,構建了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及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長效機制。現將主要成效和做法總結如下。
1 主要成效
1.1 實施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
2009年以來,衢州市累計開展千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31 446.33 hm2,至2017年底已有20 666.67 hm2標準農田由二等田提升至一等田。2012年以來,全市開展補劃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73個,共提升面積3 630.174 4 hm2,累計提升資金2.99億元。
1.2 開展標準農田質量評定與驗收
近3年來,標準農田質量評定與驗收面積累計達到1 054.416 hm2。其中,納入標準農田儲備庫的一等田面積為107.409 1 hm2,二等田面積為947.006 9 hm2。
1.3 開展農業“兩區”土壤污染防治
根據《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浙江省農業“兩區”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衢州市土壤污染防治2017年工作計劃》等有關文件精神,結合衢州市土壤特點和實際情況,制訂《衢州市農業“兩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全市設立土壤環境常規監測點75個、綜合監測點35個,為進一步掌握污染情況的分布,2017年加密取樣486個樣點,目前農業“兩區”土壤環境監測點網初步建成,并開展正常監測工作。通過監測點取樣檢測及時掌握土壤環境的變化及其變化的原因,最大限度地防范突發事件發生。
1.4 深化化肥減量增效工作
為了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化肥對環境的污染,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衢州市通過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推廣商品有機肥、擴大沼肥綜合利用、擴大綠肥種植面積等措施,2017年完成化肥減量1 875.8 t,完成任務的117%。
2 主要做法
做到“兩統一、兩加強、兩把關”,做好全市的耕地質量管理工作。
2.1 實行“兩個規范”,在制度上嚴格標準農田質量管理
一是規范操作規程。按照省廳統一規定工作流程,即“申請與受理—勘測與取樣—檢測與評價—評定與驗收”,制定了衢州市標準農田質量評定與認定工作流程圖。在驗收認定上,與國土部門加強配合,明確職責分工,農業部門負責質量等級評定,國土部門負責面積審核。二是規范驗收程序。設立衢州市耕地質量評定專家庫,對補建標準農田質量評定引入專家評審制度,專家庫成員由農業、國土、水利、環保等部門推薦,質量評定時由專家對評定結果進行會審。在補劃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驗收時引入審計制度,由第三方機構對項目實施單位的資金使用情況、提升工作情況進行審計核查,審計報告作為項目驗收的依據。
2.2 著重“兩個加強”,在組織管理上保障耕地質量提升健康有序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千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各縣(市、區)建立由分管農業副縣(市、區)長為組長,縣級農業局、財政局、國土資源局、水利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及各有關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各有關鄉鎮作為該項工作的實施主體。補劃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由農業和國土2個部門牽頭實施,各縣(市、區)成立了由縣級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相關職能單位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明確了各部門及鄉鎮的職責和任務。二是加強宣傳培訓。為在全市營造一種保護耕地、培肥地力、增強綜合生產能力的良好氛圍,衢州市對市、縣兩級土肥技術干部進行宣傳培訓;同時,向農民宣傳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對確保全市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指導農民科學施肥,培肥地力,搞好農田基本建設,調整產業結構,確保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降低。
2.3 嚴把“兩道關口”,在操作上確保耕地質量不降低
一是嚴把標準農田占補置換審核關。嚴格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標準農田占補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浙江省農業廳 浙江省國土廳關于做好標準農田管理權限下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實事求是、科學公正,堅持“誰勘驗誰簽字、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對建設項目占用和補充的標準農田質量等級嚴格把關,確保標準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二是嚴把商品有機肥質量管理關。實行商品有機肥定點企業協議管理,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按照招投標方式,全市統一確定商品有機肥定點企業。定點企業必須規范管理、按(下轉第199頁)
(上接第196頁)
標生產、誠信經營,建立規范的原料臺賬、生產臺賬和銷售臺賬。市農業局負責全市商品有機肥管理的指導、協調、監督等工作,縣(市、區)農業局負責本轄區商品有機肥生產、銷售、使用的日常監管和驗證、審核及補助資金的管理,農業行政執法部門負責商品有機肥產品執法檢查和違法行為的查處等工作。對違反《衢州市商品有機肥政府采購項目定點采購協議》的定點企業,立即終止當年《衢州市商品有機肥政府采購項目定點采購協議》,且3年內不得參加全市農業部門商品有機肥政府采購和享受政策補助。
3 建議
3.1 標準農田質量建設引入市場機制
建議通過政府買服務的方式逐步使標準農田質量評價、質量提升等工作走向市場運行的軌道,建議省廳出臺統一的指導性文件,供各地參考執行[1-2]。
3.2 建立標準農田質量管理系統
建議由省廳牽頭,聯合技術部門開發標準農田質量管理系統,接入國土部門的標準農田儲備庫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做到儲備項目、提升項目、占用及核減地塊的面積與質量等級等數據能實時更新。通過系統實現標準農田占補置換核減網上申報、審批和報備[3-4]。
3.3 深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建議省廳盡早出臺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方案,明確任務分工和職責,指導各地開展新一輪的工作;統一土壤污染防治各項考核指標的統計口徑,指導各地填報相關報表,確保統計數據的合理性。
4 參考文獻
[1] 劉榮志,黃圣男,李厥桐.中國耕地質量保護及污染防治問題探討[J].中國農學通報,2014(29):161-167.
[2] 鄔宗應,王向東,李小剛,等.六安市金安區耕地質量建設和改良利用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4(18):6018-6019.
[3] 龔政.淺談通江縣加強耕地質量建設之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8):87-88.
[4] 楊志海,王雅鵬,麥爾旦·吐爾孫.農戶耕地質量保護性投入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兼業分化視角[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12):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