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琴 周玲
摘要 復合農林業是我國傳統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經營方式,本文以復合農林業的含義以及中國可持續農業基本特點為切入點,分析了發展復合農林業的意義,以期為農業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 復合農林業;定義;中國可持續農業;特點;意義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274-01
復合農林業也可稱為混農林業、農林復合系統、農用林業等,是我國傳統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經營方式。該農業實踐模式和古代農業基本平行,然而并未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直至20世紀70年代左右,由于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糧食短缺問題以及環境惡化導致的資源危機,復合農林業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才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該農林業模式不僅能夠促進糧食、人口、資源環境的良性循環,緩解農林矛盾,而且可以提高自然利用率。因此,分析復合農林業的特點及其可持續發展策略對解決貧困化和推動復合農林業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復合農林業的定義
復合農林業技術是指一種在一定的可利用土地范圍內把多年生木本植物與畜禽、農作物等多種有機成分結合,并進行生產的土地利用模式。該農業模式有農林業、混農林業、農林復合經營、農林復合生態系統、生態林業等名稱。相關古籍和文獻中對于樸素而有效的復合農林業有零星的記載,至今也流傳過很多較好的模式。目前,世界農業領域仍然在大力研究復合農林業理論和實踐,我國在復合農林業方面有多種模式,對該領域的研究也起始于20世紀50年代左右,直至70年代后期,因人口劇增、糧食短缺,再加上環境惡化和資源危機等矛盾,使國際農業研究領域越來越重視復合農林業,所以正式在此時間段內成立國際復合農林業研究委員會,同時復合農林業被正式確立為獨立學科。復合農林業主要研究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研究內容包括以下4個方面:一是系統分類和結構,研究空間結構、系統組成、功能類型、時間結構等;二是多用途樹種基因庫,建立和收集多用途樹種基因庫并進行相應篩選、培育和推廣;三是功能過程,研究不同的作物和樹木在陽光、水分、養分等各個方面的競爭和互補關系,并系統地探索放牧規律、物候特點與生產力、生產效率之間的關系,同時建立對應的系統模擬模型;四是系統設計與診斷,建立對應的專家系統,并著力研究評價指標體系和優化調控模型[1-3]。
與單一林業、農業、牧業相比,復合農林業具有顯著的效益,其復雜的時空結構提高了水、光、熱等資源的利用效率,所以具有較高的生產力。復合農林業不僅具有改善局部地域小氣候的優勢,而且大量樹木作為屏障可以使農作物和畜禽具有良好的生存和生育環境。同時,復合農林業還有著美化環境、減少經營風險和提高人口就業率等作用。
2 中國可持續農業的特點
農業可持續發展是一種農產品模式,可以通過不斷產出而滿足社會需求,并能較好地保護和利用資源,同時可以促使資源利用、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等方面實現良性循環并改善生態環境。生產持續性、生態持續性和經濟增長持續性的統一就是農業可持續性,其發展的戰略目標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一是脫貧致富目標,通過可持續農業能提升農民經濟收入,促使農村經濟全面綜合發展,消除農村貧困情況;二是糧食安全目標,可持續農業可以推動發展谷物糧食生產,擴大糧食單位面積總量,增加糧食總產量,保證農產品的有效供給,解決溫飽問題,消滅社會饑荒現象;三是保持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良性循環目標,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和保護農業資源,把解決現代人類以及未來子孫后代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作為根本動力,從而努力實現資源與環境、資源利用與人口增長的良性循環[4-6]。
3 發展復合農林業的意義
中國是農業大國,具有資源短缺、人口眾多和農業生產力水平不一致等特點。21世紀的中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高速時期,農業在此時期內也面臨資源不斷消耗和環境負荷加重以及不斷增長的人口趨勢等各方壓力,因而需要農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各方需求。發展復合農林業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由于多產業結合的復合農林業可以使一維農業生態系統向多維復合生態系統轉變發展,所以這種土地利用模式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氣候等資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夠增加生態系統在空間、時間上的多樣性,使該地域的生物資源可以得到深層次的挖掘;二是隨著我國人口的持續增長,資源開始短缺并且環境進一步惡化,如果僅僅依靠減少耕地面積或者犧牲林業用地提高林木覆蓋率和滿足糧食需求無疑是不現實的。復合農林業作為一種全新的土地利用模式,可以在保證糧食生產總量不減少的同時大幅度地提高林木覆蓋率,最重要的是解決長期以來農業和林業之間因爭地產生的矛盾,同時為協調糧食增產、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等提供可行性思路。另外,復合農林業還能充分利用生物學的種群特性,使不同生態位上的種群達到基本的相互依存和共生互補關系,進一步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7]。
4 結語
綜上所述,復合農林業不僅可以通過可持續發展較好
地保護和利用資源,而且能夠促使資源利用、農業生產和生
態環境等方面實現良性循環,從而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和推動農業健康穩定發展。
5 參考文獻
[1] 黃輝.林業從業人員素質的提升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37(6):56-57.
[2] 趙燃.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問題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4):112.
[3] 張勁松,孟平,宋兆民,等.我國平原農區復合農林業小氣候效應研究概述[J].中國農業氣象,2004(3):52-55.
[4] 任海,李高飛,申衛軍,等.發展廣東復合農林業避免農業土地的荒漠化[J].熱帶地理,2004(3):231-236.
[5] 孟平,張勁松,高峻.中國復合農林業發展機遇與研究展望[J].世界林業研究,2004(6):30-34.
[6] 劉友兆,陳利根.西部開發中復合農林業芻議[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1(4):50-52.
[7] 關英智,賀曉國.復合農林業在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中舉措[J].民營科技,201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