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芳
摘要:在中職學校,經濟法作為市場營銷、會計等專業學生的基礎課,在教學質量與目標上都存在嚴重的偏差。本研究基于對中職學校的經濟法教學的相關問題深入剖析,得出了4點改進建議,希望對中職學校的經濟學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 中職學校 經濟法 教學
在中職學校,經濟法作為經濟類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該課程主要目的在于培養經濟與法律兼備的復合式人才。由于中職學校對于教學任務、考核設計等方面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最終直接影響了中職學校經濟法教學的效果。所以,筆者認為該課題的研究很有必要,具體從以下四點談一些優化與改進的方法。
1. 教學內容應根據專業不同而有差異化
經濟法所涉及的法律有很多,所以不同專業的學生學起來,側重點也應該是不一樣的。在一些中職學校中,許多教師都還未意識到這個問題,這直接導致教師在設計教學大綱時找不準重點,同時,教師在教授過程中,也忽略了學生的專業特點,最終實質性的知識并沒有得到重點的講解,所以教學效果很差。
舉個例子,對于學會計的學生而言,經濟法的更應該側重于對于市場以及調控方面的相關法律;但對于學市場營銷的學生而言,經濟法的教學任務則應該與市場運行的相關法律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以及學生們的知識結構,進行差異化教學,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 教師要不斷調整經濟法的教學方法
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思維能力較弱,但經濟法又是較為抽象的學科,需要一定的邏輯與思維能力,所以,給中職學生教授經濟法,是相當有挑戰的。而中職院校的教師在教授經濟法時,又多采用“滿堂灌”,這更導致學生們對學習經濟法毫無興趣。如果,中職院校的教師還不優化教學方式,學生理解經濟法的難度就會大大增加。那么,如何優化教學方法呢?以下三點可以給出建議:
2.1 在課堂上加強互動
教學過程原本就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如果在課堂上,只有教師單方面不停地講解,缺乏學生的回應與互動的話,學生們還是無法在課堂上保持一定的興趣,最終的學習效果也還是一樣的差。同時,還會使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必不可少,不僅在課堂的講解過程中要采用互動形式,同時還要相應地采用啟發式的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不斷地提出問題,同時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教師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考框架,更加深入地把控知識點。
2.2 多多引用案例
在教學過程中引用案例,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刻了解,同時也能幫助學習將所學到的知識點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舉個例子,中職學校的營銷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經濟法之前,并沒有系統地學習過相關法律的課程,所以并沒有一套成型的知識結構。所以此時,如果去學習高度概況的經濟法,理解起來往往十分困難。再加上,如果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沒有運用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理解起來就有有一定的困難,最終導致學習效果差。
但如果教師能在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結合些具體的案例,學生就會積極地參與進課堂中來,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活躍課堂氛圍。
2.3 在教學過程中帶入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帶入到學習的場景中去,可以運用模擬、扮演角色、實戰等方式。通過這種模擬的場景,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的場景中去。而且通過這樣一種方法,學生的交際能力也會得到大幅度提高。
3. 優化和調整教學手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當下較為主流的電子科技產品,比如多媒體教學等。這樣教師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利用課堂來與學生互動交流,尋找到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使得課堂更加生動,教堂效果也會更好。
4. 優化考評機制
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考評機制,在中職經濟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教師對此問題的忽視,導致對教學法的重視程度不足,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要求較為寬松,有的學生甚至逃課,根本沒有起到教學的相關要求。所以真正落實考評機制將有助于提升教師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幫助學生更加合理、高效地去解決問題。
中職院校的經濟法教學的改進還有很多問題,這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努力,不斷地創新與探索,同時結合時代的特色,調整自身的學習方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湯偉. 淺議中職學校經濟法教學[J]. 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08,(8).
[2] 李雪梅. 淺論中職學校經濟法教學[J]. 商場現代化,2010,(8).doi:10.3969/j.issn.1006-3102.2010.0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