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
摘要: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經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應用也是人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為當代大學生學會計算機基礎知識是必要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已經是當代大學教育中的重要學科。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校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學科。本文分析了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特點,并提出了如何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進行改革。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創新
計算機信息技術在不斷的發展,計算機已經被各行業普遍利用。電子商務時代已經來臨,順應時代的發展是各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教育行業也需要不斷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綜合素養人才。高等職業院校作為國家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培養的人才需要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良好的素質來符合社會的需要。不僅要注重理論培養,而且要注重技能的培養。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當今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要求。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能是現代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要求。
一、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特點
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改革是教育適應人才的發展需求,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環節。傳統的教育思想已經不能為社會所需,計算機作為社會科技進步的代表,計算機課程更要不斷的改革來適應社會發展。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需要從教學思想上開始創新改革。學校可以對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創新改變,從本質上轉變計算機基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1.改革傳統的教育觀念。傳高職院校教師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先從教育觀念上改變,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觀,在教學中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堂上把學生當成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尊重學生,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多和學生互動,除了課堂理論實踐的講解更要多組織學生進行上機操作,鼓勵學生到企業中參加實習,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對于學生的評價需要全面,貫穿到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
2.對課程目標進行改革。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不斷實施,高職院校對于教師教學模式的要求不要再局限于傳統的《課程標準》。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自主進行,因材施教。對于課堂的要求不要只注重教師的課堂結果,要多注重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這樣可以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能力,是教學內容多種多樣,課堂氣氛活躍,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與創新
1、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新課改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強調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當作主體。計算機基礎教師要樹立起創新性與能動性相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師則更要以學生為主,把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心放在學生身上,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學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操作性較強,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的“學”作為重心,把學生當作發展中的人,把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放首位,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以實踐為主,引導、啟發訓練學生自主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2.提高學生對實踐上機課的認識。如今計算機已經普及,從小學開始學生們就開始使用電腦和一些簡單的操作,但是對于計算機的認識只是表面的認知,運用計算機大多進行聊天、看電視、玩游戲,更多的是把計算機作為一種消遣娛樂的工具。很多大學生對于計算機的認識也是處于模糊階段。因此教師要想讓學生對于計算機上機課程一直保持興趣就需要不斷的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革。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法會是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課堂上情緒低落。教師在進行上機課的時候要轉換角度,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起輔助作用,回答學生遇到的實際操作難題,并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創新。教師要真正的教會學生去自主學習,是學生把理論轉化為實際操作。
計算機基礎課程應用的改革是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體現,教師對計算機基礎教學進行創新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一名職業院校的教師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素養,不但要在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革,更要在教學理念上進行創新,才能培養出綜合素養的計算機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黎綺敏.淺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策略.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J].2016.6
[2] 李奕霖,肖雨昕,張繼元.淺談大數據時代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創新教學.電腦迷[J].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