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說《平原上的摩西》,現代性的重寫呈現為工人在時代劇變中的出路,工人地位的邊緣化被去政治化的銘刻在現代性的步伐中。在現代性的邏輯下,人人關系由于物物關系的延伸顯現出危機,因此禮俗形態的展現成為探尋要點。
【關鍵詞】:現代性 禮俗形態 禮物社會
二十世紀的時間浮橋,承載了東北的現代轉型。90年代的市場經濟開始沖擊曾經“想象的共同體”,東北老工業基地被視為蘇聯計劃經濟模式的負面遺產——“工廠不再是民族國家現代化的表征,而已成為迅速發展變遷的中國社會中的邊緣空間?!笔袌鲛D型刺激了工人下崗浪潮,沖擊著一代人關于自我和集體的想象。據數據統計,“1990-2012年,沈陽第一產業就業人口從174.7萬減少至122萬,國家和集體經濟就業人口則由222.4萬劇減至72.2萬?!毕聧徟缮鰜淼默F代性危機,在文化層面呈現為苦難與暴力的底層書寫。與傷痕文學不同,《平原上的摩西》在歷史空間的切割中完成了格調跨越。
一、現代性的驅逐——艷粉街
東北作為歷史的空間載體,承載了從生產到消費的城市變遷,在現代性的邏輯中,都市呈現為一種不在場的在場?!镀皆系哪ξ鳌飞儆鞋F代的、摩登的、以消費為中心的都市氣息,城市空間通過熟人社會的文化記憶展示。
雙雪濤的童年記憶記錄在艷粉街,它坐落于城郊——城市與鄉村的結合帶。艷粉街的居住人群多是小偷、詐騙犯、賭徒等邊緣群體,諸如九十年代名震一時的“三八大案”,涉案從犯在此被捕。這一“混亂之地”,隨即在現代性到來之際以落后的名義被清除,現代性伴隨著一種驅逐,底層的生存地帶在消費主義的框架中被重建為不再適合底層聚集的區域,城鄉間的二元性因過渡地帶的拆除顯得尤為對立。
這并非意味著現代性的到來是錯誤路徑,現代性的舉措也不會因此走向荒謬。只是當“安全隱患”被清除之際也會凸顯現代性的某種局限,那些地緣、禮俗在商品化社會中被迫掃除。艷粉街作為一種思維方式,由此延伸的并非是進步與落后、和諧與暴力的二元性,而是地緣與商品社會的對立審視。
二、禮物與商品——兩種交往形態的對立
艷粉街時期,莊李兩家以禮物、禮俗作為交往模式,傅東心與李斐的師徒關系超越金錢購買,將人與人之間的信念傳承作為交往形態。兩家的交際無需報酬,相處即是互幫互助、禮物饋贈。在地緣破除之后,小說人物所接受的禮物形態呈現某種危機,物與物的關系沖擊著人與人間的禮俗形態。
出租車這一封閉式空間囊括了雙重關系:禮物形態與商品邏輯。兩者相互凝視:莊德增試圖對李父進行熟人認知卻宣告識別失敗,僅在“服務者”這一物物交換層面審視,并意圖用金錢購買勞動(出錢使李父圍著島開幾圈);李父拒絕“舊識”身份,他對資本世界、消費文化持有冷峻的審視與批判。問題延伸,假如李父坦誠“舊識”,抑或莊德增認出李父,結局會如何?雙方能否跨越“服務——消費”的關系回到先前的禮物形態?如此一來,結局很有可能是披著人與人的情感,結算著勞動的賬單,交易結束、人際即止,人與人的關系將會被物物關系所替代。
三、血緣與地緣——人與人關系的呼吁
《平原上的摩西》的第一人稱視角不斷轉換,跟隨著視覺中心移置的是整個觀看與認同機制的改變。莊德增完成了資本意義上的“主奴辯證法”,從出賣勞動到購買勞力,實現了下崗職工到大資本家的階層跨越。購買工廠、實施壟斷、拓展資本,金錢成為莊德增自然化的與人交往的形態。
其子莊樹的成長經歷呈現出叛“父”傾向,不只是生身之“父”,拒絕父親“走后門”式的工作安排,是對資本之“父”的某種拒斥。與此模式不同,孫育新父子的相處模式是反醫學經驗的——鬼魂與人的交流,鬼魂的形式從另一層面上來講意味著“父”與“子”血緣的持續。父與子之間聯接的不僅是血緣,禮俗社會的互助關系也一并傳遞,其子孫天博對李父之女李斐的照顧與地緣脫不開干系。
在《平原上的摩西》中,李父的視角缺失。文章版塊以名字為題,而李父的疑問之名李守廉僅出現一次,這意味著名字這一符號性的身份/認同于李父的解讀之中呈現可疑之態,人物因此而充斥著不可控性——他不能透過姓名符號被解讀。李父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地緣社會的堅守者,他在法律之外他指向親情、道義標準下的合理性,面對“城管打人”事件,他打抱不平、“以暴制暴”,戳穿了以程序正義為借口實無透明性可言的某種權力秩序。
傅東心頗具小資美學,她喜好收藏,時常將“昂貴、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與“廉價、無限復制的旅游區玩偶”[[[] 雙雪濤:《平原上的摩西》,百花文藝出版社,2016,第25頁。]]并置一處,這在某種程度上取消了“精英/大眾”的符號對立。她的繪畫原本屬于生活趣味,既是血緣關系間的禮物,又聯系著地緣記憶,圖畫一旦印在煙盒上出售也就意味著進入了現代性邏輯,它不再是禮俗而是商品,因而“平原”的命名具有雙重性,既是傳統禮物社會的象征,又卷入資本價值的“增殖系統”。在《平原上的摩西》結尾,煙盒“平原”帶來的某種“溫柔的奇跡”,脫離商品物物交換的價值尺度,印證了禮俗社會人與人間關系的溫情回歸。
【參考文獻】
【1】雙雪濤.平原上的摩西[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6.
【2】劉巖.歷史·記憶·生產:東北老工業基地文化研究,北京:北京言實出版社,2016.
【2】黃平.“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以雙雪濤《平原上的摩西》為例[J].揚子江評論,2017,(03)
作者簡介:寇漾,女,1996年3月,籍貫:河南,海南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 :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