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懷斯生活在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思潮風起云涌的時代,但是卻一生遠離城市的喧囂。通過對懷斯生活的時代、受教育背景和生活經歷等各方面研究,結合他的作品進行分析,尋找他具象的寫實語言和抽象的意識之間的關聯,從而來揭示現當代繪畫中抽象與現實的關系,對當今繪畫的影響以及這種繪畫語言對振奮民族精神的影響。
【關鍵詞】:懷斯 藝術思潮 民族精神
一 、引言
懷斯是一位很有世界性影響的藝術家。他的繪畫在美國的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美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寫實主義畫家之一。他獨特的繪畫風格對我國七八十年代的鄉土藝術也有著較大的影響,“懷斯風潮”影響了當時大多數藝術家,對我國的油畫發展有著不小的影響。在他創作《愛國者》過程的自述里,懷斯衷心的認為自己是一個抽象主義者,但他運用具象的形式語言表現自身的抽象精神,運用象征和隱喻的繪畫語言來展現他的內心情感。很多人說,從一個人的畫中能看出這個人的性格。我想,這應該是作者想要表達或者說想要呈現在欣賞者面前的一部分內容。
二、懷斯與懷斯的懷鄉情懷
懷斯,上個世紀懷鄉寫實主義繪畫大師。他在作品中很擅長營造氛圍,使人們的感覺身臨其境,從而觸動欣賞者回憶起以往的經歷,引發共鳴。懷斯的追求是“開墾自己的宇宙”。
因為在一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出生,懷斯的想法比一般藝術家更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在20世紀40年代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濟條件相當艱苦,很多藝術家為了生活所以不得不去從事其他的工作。但懷斯明白如果一直兼顧兩種不同藝術折磨的緊張與痛苦,那么他必然會在純藝術創作上很難有大的成就。所以懷斯不在繼續把精力耗費在插畫上。而這一明智的選擇獲得了他太太——貝茜的熱烈支持。當在懷斯用蒼白的語言來形容自己的靈感時,描繪不出來自腦海忽閃即逝的抽象靈感時,貝茜則能體會他的所想,并且給與懷斯一種我與你感同身受,這使懷斯在創作上獲得了極大的動力。懷斯的父親影響了懷斯的創作風格,而他的妻子在懷斯的繪畫道路中表演了一個為之瘋狂的“畫迷“的角色,這一切都使懷斯的繪畫風格趨于成熟。
1945年老懷斯死于意外事故,對于懷斯而言是巨大的打擊和深沉的悲痛。懷斯在自述中說,作品《1946年的冬天》中畫面中將男孩的傷心于彷徨表現的淋漓盡致,是懷自己在描述的失去父親之后的心情。它蘊涵了畫家抽象的精神世界,具有象征意義的形象表現的是懷斯失去父親的恐慌和彷徨。《克麗絲蒂娜的世界》用具體的事物來表現出畫家對父親深深的思念。在畫面中一位少女深情的凝望著遠處房屋的方向,那正是老懷斯的墓碑所在,感受到少女的滿滿的彷徨與不安。
在懷斯的心里認為自己是抽象主義。而他理解的抽象主義是另外一種核心——高度抽象的精髓[2]。懷斯很想當別人站在他的畫面前時,希望他們凝視的并不是事物的表面,而是看出他畫中所想表達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凝視作品時產生的無限的情感。通過畫面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感受他眼中的世界。
三、 對懷斯繪畫語言的思考
在繪畫語言和形式多元化的現在,越來越多的的藝術家在追尋個人風格的同時受到主流思想的影響,容易不堅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或者是太固執于自己堅持的觀念,在形成自己藝術風格的道路上走了許多彎路。
對于藝術而言,凡舉出的藝術都不無抽象的,因為藝術中的抽象性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在這里我認為,“抽象”是指藝術家精神世界,不再單單是一個具體的事物。正如老懷斯教導懷斯說的一句話,于其他的藝術家不同的是,懷斯用具體的形象來表現出了他內心的精神世界——高度抽象精髓。懷斯在自述中說到自己為了抓住那腦海里轉瞬即逝的靈感,而那些靈感往往與他的記憶有關。所以他不曾離開過他的故土,防止外界的喧囂打破了他內心的平衡。將現實生活中對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事物的觸動,與自己的內心世界相結合于畫面中。幾乎所有的藝術家在創作時都在追求那腦海中一閃即逝的靈感,努力去將其描繪于畫面中。可是大多數時候人們往往不能深刻地體會到藝術家想呈現在欣賞者面前的情感,我想這是每一個藝術家一生探究的課題。
現代社會人們更加的忙碌和浮躁,關注更傾向于物質性和實用性。懷斯的繪畫語言不僅僅對藝術家有影響,而懷斯的作品也是現代人應該關注的。對我而言,現在也已經漸漸體會不到“家鄉”這個詞帶來的歸屬感。這不是我們這一代的悲哀,是時代變化的產物帶來的悲哀。對于藝術家而言,藝術不應該單純的只是為了藝術;對于普通的人們而言,生活不應該只是為了生活。
四、對民族精神的振奮
懷斯獨特的藝術繪畫語言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并在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中國掀起了“懷斯風潮” [3],當時的一些青年畫家很受影響。這種運用事物的客觀形象帶著畫家獨特的視角,使得畫面中的悲傷情感突出。這一悲傷情感正好符合了當時藝術家的內心的情感,滿足了他們當時的心里需求。這是對當時人們的思考,而對于現在的人們來說,懷斯的藝術風格也具有著對生命和民族精神的內在思考。
懷斯將“家鄉”這個次深刻的印在自己的腦海里,將現實帶給他的感受,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識將情感與畫面完美融合。通過對自然的事物客觀深入其中將物體的瞬間性與形象和精神上的愉悅結合在一起,成功將客觀現實和主觀感受的完美融合。使得作者仿佛抓住了瞬間的永恒,探索出畫面中物質的神秘莫測,讓人回味無窮。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和信息的快速傳播,對于記憶里的東西在逐漸淡化。對于藝術家而言,為抓住人們的情感共鳴,更應該去追溯歷史,追溯本源文化。探究過去的人和事有利于了解社會、民族和國家,將本源文化與現代化相結合,更利于挖掘現代人的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 劉君:《開墾自己的宇宙——安德魯·懷斯》,《世界文化》,2005年第四期,第21頁。
【2】 何政廣主編:《懷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0 頁。
【3】秦儉.從“懷斯風”看中國的寫實主義[D].1991:5.
作者簡介:馬佳維(出生1994),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江蘇淮安,職務/職稱[如作者無職務或職稱,可不寫],學歷在讀研究生,單位江蘇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油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