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作為一種新興的社交媒介,其特有的信息內容全方多方式呈現、交流相對隱私,交往方式更加多樣在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使用過程中對人際交往的影響日益擴大,探究微信的使用對現代人的人際交往造成的正反兩方面影響,為探究信息社會下的互聯網社區提供了新的視角。
【關鍵詞】:微信 人際交往 影響
一.微信交往的特點
微信(WeChat)是2011年推出的一款智能終端并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應用軟件,其覆蓋范圍超過200多個國家,超過20種語言,品牌微信公眾號數量已達800萬個,“微生活”逐步興起。
1.信息傳遞即時便捷。自微信誕生以來,寄身于移動智能設備中,與電腦等網絡終端設備相比,攜帶更為方便,更加貼近使用者。第二,微信實現了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就可以和另外一個好友聯系,突破了空間上的局限性;第三,操作簡單快速,降低了使用者的難度,為微信的應用普及提供了客觀的前提。第四,受眾面廣也增強了微信的實用性。
2.信息內容全方位、多方式呈現。微信的受眾面積廣,實現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連接與互動。
3.交流相對隱私。微信模擬了現實生活中的對話方式,另外,在添加的好友中,也可以對好友進行標簽分類和權限設置。一方面保證了自己隱私的相對安全,避免信息外泄;另一方面也排除了日常垃圾信息的干擾,便于用戶有選擇地閱讀網絡信息,完善社交關系。
二.微信的使用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微信作為一款應用軟件,在使用過程中對人們的交往產生了積極、消極兩方面的影響。
(一)微信的使用對人際交往的積極影響
微信的使用將線下的熟人之間的交往延伸到線上,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溝通需求和情感交流,對人們的交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具體如下:
1.降低人際交往的成本。隨著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的普及,人們交流過程中,需要斟酌字句的過程逐漸消失,文字往返的時間越來越短,交流過程也越來越快,降低了信息傳遞和人際交往的成本。
2.提升自我認同感,加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微信所構建的網絡社區僅僅是一個“熟人社會”,彼此之間都是好友,才會看到對方所發布的消息內容。在熟人社會中,它使得屬于某個“圈子”的社會成員容易找到身份定位,有助于形成歸屬感和認同感,個體的角色價值很容易在“圈子”中得到確認和實現。馬斯洛認為,每個人都有情感,每個人都希望與他人進行情感的交流,這種需要就是愛的需要,他認為,都有給予愛和接受愛的需要,都渴望與他人保持情感關系,渴望在他人或者全體中有一個位置。微信朋友圈中的點贊、轉發等行為,增強了個人的認同感,有助于消除人際交往中的隔閡。
(二)微信的使用對人際交往的消極影響
1.人際交往中人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包容性逐漸別消解。根據馬克思的觀點,人的交往必須建立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之上,虛擬交流并不能替代人們正常的、真實的交流,而人的個性在這種被技術異化的交往形式中,不能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網絡上的虛擬交往逐漸成為人們日常面對面交往的阻礙,大多數人會在虛擬世界中迷失方向,忽略正常的面對面的交流。
2.為虛假信息的傳播提供渠道。微信作為基于熟人社會的新型社交媒介,為人們的交往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私密的空間,其內部的信任度要遠遠高于外部的信任,一旦某些虛假信息獲得某個微信用戶的信任,并在朋友圈中傳播,與其相關的人則或多或少地不加甄別該信息。但另一方面,也為虛假信息的擴散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如果虛假信息被大部分人認定為真的,則很難得到澄清
3.人情負擔將會加重。微信作為一款即時通訊軟件,傳遞信息是一項基本的功能,因而,在朋友圈中傳遞信息也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借助親朋好友的關系互相幫助好友轉發帖子,擴散消息。微信朋友圈的興起還催生出了微商的發展,即買家和賣家利用微信朋友圈平臺進行交易,而由于朋友圈自身的相對封閉性,使商品信息發布者的好友不得不面對密集的商品信息,這對沒有購買欲望的好友來說加重了心理負擔。
三.破解微信在使用過程中對人際交往產生的消極影響
1. 積極參與線下集體活動,提升自我溝通能力。微信因其與現實強大的結合性,迅速在用戶之間廣為傳播,但是微信作為一種社交媒介,有一部分人因躲避現實生活而過度沉迷于網絡里的虛擬空間,造成與人溝通能力的下降。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積極參與線下的集體活動可以提升個人的交往能力,
2.提高防范意識。微信朋友圈為我們的交流、反饋、互動提供了便利,但同時也讓表演者,尤其是朋友圈中的狂熱分子,在各種“秀”中犧牲了個人隱私,且隱私的犧牲多數是無感的,部分“秀”是以博眼球為目的的,以隱私披露為手段。每個微信用戶既是社會交往的參與者,又是受益者,用戶既要約束自己的行為,又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
3. 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提升自律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避免過度沉迷。通過提升自己的自律能力,有效地時間管理訓練,進一步科學合理地安排日常的生活、工作、學習和休息,增強自身對時間管理的信心,避免過度沉迷于微信交往,形成良好的社交認知。
結語:微信作為一種新興的社交軟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行為、交往觀念,提升個人自制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積極參與現實的集體活動,提高自我防范意識,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技術異化對人際交往產生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美]馬斯洛《動機與人格》.許金聲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44頁.
【2】王偉波,李秋華.大數據時代微信朋友圈的隱私邊界及管理—基于傳播隱私管理的理論視角【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11).
作者簡介:李早;湖北大學哲學學院201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