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積淀的精華,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不僅蘊含著豐富的創造力,而且還具有很強的綜合育人功能,對于全面提高體育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中華文化底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中央明確提出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要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到很高的地位,要建設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高校植根于文化之中,承擔著文化的傳承、創造與實踐的功能,大學生肩負歷史重任,是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力軍。因此,在新形勢下加強體育院校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體育院校大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當代體育院校大學生的主流文化價值觀是積極向上的,在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問題上,態度大都是支持和肯定的。但從重視和學習程度上來看,多數大學生不夠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沒有認識到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還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對其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膚淺的個人興趣和娛樂層面上,沒有進行深入研讀,對其具體內容,不能做出完整的闡述,沒有真正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沉淀的內涵和意義。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學生,該方面知識的匱乏,是中華文化的遺憾,也是中華民族遺憾。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必須重視這個問題,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體育院校中的普及,積極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傳播的橋梁。
二、加強體育院校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積淀的精華,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既蘊含著豐富的創造力,還具有很強的綜合育人功能,對于全面提高體育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中華文化底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體育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當代體育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流是呈健康、穩定的發展態勢,但隨著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大量涌入,各種錯誤虛假的新聞輿論肆意宣揚,導致中國社會出現了多種文化、觀念相互沖突和碰撞,使部分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淡薄,對共產主義理想產生懷疑,對自己的理想信念模糊,主要表現為價值取向扭曲、價值目標現實化、審美觀點偏差、個人本位思想較重、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等。出現這種局面,作為體育院校高知識分子的大學生,急需汲取一種健康而純潔的文化,幫助和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集多樣性和豐富性為一體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尤其注重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文化資源,進一步促進了體育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二)有利于培養體育院校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燦爛的具有深遠影響的中華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振興民族精神,培養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還能夠改善社會風氣,提高人的精神品格,協調人際關系。在高校這個文化陣地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的內涵,不僅可以規范大學生的行為舉止,還可以使其從中受到啟迪和鼓舞,從而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先天下之憂而憂心,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提倡熱愛祖國,關心社稷。“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舍生取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現了中華民族天下為公的精神境界,提倡崇尚正義,一心為公。“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表現了中華民族奮發向上、不屈不饒的精神,提倡積極進取,堅韌不拔。“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天人合一也”、“ 財(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 ”、“貴和尚中,和諧大同”,表現了中華民族萬物和諧的理念,提倡和諧自然,和諧世界。“克己復禮為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理性修養,提倡慎獨自律,克己內省。“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心者,天下之結也”、“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表現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價值準則,提倡講信譽,守信用。“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積銖累寸”,表現了中華民族勤勞節儉的美德,提倡厲行勤儉、艱苦奮斗。體育院校大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洗禮下,學思并重、省察克治、并進行道德踐履,會達到一個高尚的精神境界,會更加具有使命感,會明確價值取向,正心,誠意,修身,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
三、增強體育院校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
在對體育院校大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要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和推廣。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了德智體等各方面。《教育法》中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必須與生產力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體育院校里開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是符合時代要求,符合教育要求的。“優秀傳統文化不是擺設,不是只供學者研究的對象,而是養成民族靈魂的最好營養。如果一種文化產品,只存在于博物館中,一種文藝形式,只存在于舞臺上,那么我們就可以說,它們已經死亡了。同樣的道理,如果傳統文化只存在于學者的書齋里或研討會上,那么我們也可以說,它已經死亡了”。中華五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經過現代化的洗禮,已經成為一筆精神財富,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重要動力。因此,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設置成體育院校大學生在校修讀的一門公共基礎課,以全面性為原則,進行系統、直觀、形象的教育,使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得到和諧發展。
(二)發揮高校主陣地優勢,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
高校是先進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體育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以整體性為原則,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滲透到校園文化軟件建設、校園文化硬件建設、校園政治文化建設、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校園思想道德文化建設等各個方面,并以黨團學組織、社團組織為媒介,以發展性為原則,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比如: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活動月、報告會、專題講座、研讀小組、電影觀賞、演講誦讀、知識競賽、書畫攝影展、文藝匯演、外出參觀、社會實踐活動等,還可以通過校園廣播、海報、微博、微信平臺等傳播媒體進行文字、聲音、圖象和動畫的宣傳,使體育院校的大學生在無形和有形的環境中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從而自覺學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傳統,優秀的文化遺產需要后人去繼承和弘揚。對體育院校的大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使他們能夠繼承、學習、吸收并弘揚本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成長為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一代新人,是體育院校德育工作者一項任重而道遠的職責。因此,只有不斷探索適合體育院校大學生特色的教育方法和形式,才能完成這個艱巨而偉大的任務。
(作者單位:西安體育學院體育傳媒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