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蘭蘭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追求更加深入,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主題。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創新、樂于實踐的主動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方式。就小學數學學科而言,它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自兒童階段開始,便從生活實踐中接觸認識數學,因此,小學數學更應該是緊密聯系生活,注重于其自己的實踐活動。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個人若想在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自身的創新意識十分重要。每個人都有創新的潛能,但如何激發,如何將其發展至最大價值,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從小見大,應及時關注,努力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激發,應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學習,而不只是在黑板上照本宣科。
1、要改變緊張的課堂氛圍。
改變“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課堂模式,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氛圍會更加輕松,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從而為學生發揮其創造潛能提供條件。當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時,學生會慢慢體會到數學的本質,會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探究、交流、實踐,從而更大限度的發散思維,無約束無壓力的盡情展示自己,這樣的過程更能使學生加深對新知的理解。
2、巧用教材。
對于學生而言,教材無疑是陌生又乏味的,此時教師應化身魔術師的角色,創造性的整合教材內容,以學生為主體,改變舊的東西來適應新的需要,同時能夠達到親身示范的作用,成為學生的榜樣,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改變。
3、摒棄簡單呈現,敢于“從零開始”。
巧妙地創設情境,大膽讓學生去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相信學生們的解決能力和創造力,例如:教授角的度量時,教師往往會直接給學生量角器,并描述測量方法,學生按部就班的操作,缺少趣味性,且未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這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出示一個滑梯場景,由“你更喜歡玩哪一個滑梯”引題,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角度,再利用小角湊大角的方式比較角的大小,引導學生發現統一測量工具的重要性,并小組交流探究自制量角器。學生會發現自己的結果和數學家的結論是完全一樣的,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不僅對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時收獲了成功的喜悅。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更可以深入感知生活,比如在教授測量時,可以讓學生準備測量工具親自動手量一量,通過手臂丈量、步行來感受長度,通過稱一稱來感受重量;在教授方向時,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在操場上感知四個方向。由此,學生可以在過程中滋生成就感,深切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它是幫助我們更好的感知世界的朋友,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數學課堂。
三、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在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數學教學生活化對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發揮了重要作用。華羅庚曾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處處都要用到數學。如果總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利用直接灌輸的公式方法解決問題,而未曾創新,自主思考,怎樣將學以致用呢?
此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條件親身實踐。可將語文課中的劇情扮演搬到數學課堂上,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扮演售貨員、售票員、銀行柜員等等生活中的其他角色,這樣不僅使其感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更能將課本上知識與實際相結合。
以我執教的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集合》教學片段為例:
師:同學們,我這里有個腦筋急轉彎,你們來猜一猜!昨天我去超市買東西,付款時發現,從前往后數我是第三個,從后往前數我是第四個,你們知道那時候有多少人在排隊付款嗎?
生1:7個。
生2:不對,是6個。因為耿老師自己是重復的。
師:到底是幾個呢,我們看看大屏幕。(ppt演示)沒錯,我把自己算了兩次,所以實際上應該是6個人。再來一道,有一天我去看電影,在電影院門口遠遠看到有兩個爸爸和兩個兒子迎面走來,可是他們卻買了三張電影票就順利入場了,這是為什么?
生:因為是兒子、爸爸和爺爺。
師:能不能用手指比劃出來呢?這樣,有兩根手指頭重合了,也就是說爸爸同時具有兩個身份,所以實際上只有三個人。那么今天我們也來看看數學上有沒有這種類似重復的現象。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九單元數學廣角——集合。
課前我準備了腦筋急轉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興趣,獲得很好的效果,很多學生努力幫助我解決問題,我還借助多媒體,出示動畫演示,利用了自己的頭像,增強趣味性。同時可以減少課堂上學生的緊張情緒,放松神經,專心聽講,營造了較和諧的課堂氛圍。
師:大家看這是什么體育項目?
生:輪滑。
師:那這個呢?
生:游泳。
師:昨天我在咱們班同學中隨機做了個調查,想知道這些同學對輪滑和游泳當中的哪一個更感興趣嗎?來看看我的調查結果。(出示ppt)誰來幫我數數喜歡輪滑和喜歡游泳的同學分別有多少人?
生:喜歡輪滑的有7人,喜歡游泳的有6人。
師:真棒,謝謝你。那我一共調查了多少名同學?
生1:7+6=13(人)
生2:不對,這里有重復的,不夠13人。
師:那怎么辦呢?誰有好的方法?現在和同桌討論一下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看出來我調查了多少名同學么。看看誰能想到和別人與眾不同的方法。
生:連線或者圈一圈。
師:很好,那連上線的或者被圈起來的代表什么呢?
生:那些就是重復的,只數一次。
我充分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在本班內開展調查,調動學生們積極性,樂于研究探索,也讓他們體會到數學源自于身邊。整個課堂被活躍的氣氛充斥著,學生們爭先恐后的回答問題,當大屏幕上出現他們自己的名字時就更加激發了其表現欲,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本,引導他們自主交流與學習,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又以我執教的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表內除法(一)——解決問題》為例:
師:(出示課件)同學們,看看這上面都有什么?
生:大象,猴子,鱷魚,鴕鳥…
師:那這幅圖上面是哪啊?
生:動物園!
師:有多少同學喜歡去動物園?(生舉手)哇!這么多同學都喜歡小動物呀!今天我們大家一起轉轉動物園吧!這個動物園開展了一場智力大比拼!小動物們想要為難為難大家,還為我們出了題!同學們有信心闖關成功嗎?
生:有!
師:非常好!那我們就開始咯?從小河馬這里出發,大家猜我們終點站可能會是哪里呢?
生:北極熊館!
師:太聰明了!現在我已經準備好咯!你們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開始咯!闖關之前我們熱熱身!先來到了首站,看看這里面會有些什么?咦,小鹿帶來的熱身題目:動手分一分。通過看圖片,誰能猜到這是讓我們分什么呢?
生:香蕉!
師:猜對了!究竟怎么分呢?(課件)孩子們,看看這幅圖告訴我們什么了呀?通過圖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我有個要求,得是和我們最近學習的知識相關的問題哦!
生1:有12根香蕉和四只猴子。
生2:把所有的香蕉平均分給這些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多少根。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外面的世界無疑是五彩斑斕的,他們想要更多的了解和感知,如果將生活中的場景或者事件引入到課堂上來,會大大增加學生的新鮮感,勾起好奇心。在這一課中,我采用了以動物園闖關比賽的情境,貫穿課堂始終,從復習舊知到新知導入,再到鞏固練習,每一個環節學生們都意猶未盡。讓學生們在樂中學,學中樂,我想是每位教師的心愿。
面向21世紀的數學教學,我們要做到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讓數字跳起來,讓符號舞起來,讓學生們快樂的學習和成長。
因此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有助于學生發展的,教師不僅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資源,還要適當的合理巧妙的進行整合加工,發揮自身創造性,讓學生更好的接受新知。同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善于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讓學生飽含熱情去擁抱數學,真正和數學成為朋友。
(作者單位: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團泊洼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