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人們從提高自身素質做起,共創文明、和諧社會的均衡發展。新課改對于一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要求一線教師積極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創新發展而培養出更多的高端人才。多元智能理論為教育教學的優勢發展提供了積極的幫助,因而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基礎理論。筆者立足于初中地理教學數年之久,現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學應用,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
我國“素質教育”倡導學生健康成長、和諧發展,在《新課程標準》深入推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已成教育改革的重要基地。多元智能理論教學為一線課堂的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因而備受教育教學的青睞。筆者現結合豐富的教學經驗,從不同角度分析如下。
一、名次解釋:多元、智能
(一)多元
所謂多元指的是,事物或者主題的豐富多樣性,我們通常將三個以上的整體數據稱之為多元。社會科學將其解釋為: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的宗教,以及不同的社會群體等,在同一社會結構中進行自主、自愿的利益發展……據此而論,多元屬于不同力量的積極組合,即多種力量攜手共事于同一主體,從而進行高端作業,并不斷突破新高。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多元理念則有助于教師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即興趣教學、激勵教學、分層教學、生活教學、實踐教學,以及提問式教學、發散式教學、競爭式教學等,從而真正實現教學目標,其力量不容小覷。
(二)智能、多元智能
筆者對于智能一詞的理解是,智慧、行動、多功能等能力的再發展。相關資料表示:智能是個體進行高效判斷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促進生產與創造能力的高端依據。據此,多元智能理論對于創造新型力量具有積極意義。比如,邏輯智能、語言智能、身體智能、藝術智能、視覺智能等,不僅有助于人們創造出思維、推理、應用等邏輯能力,而且還能夠結合身體條件,將語言表達能力、空間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記憶能力等,諸多能力有力結合,從而形成堅不可摧的力量。因而,教師將多元智能理論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值得一試。
二、將多元智能理論融入教學實踐
(一)融入初中地理課堂
基于初中地理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地理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針對每一章節進行具體分析,并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很重要。明確的教學目標有助于結合多元化智能理論,而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這對于學生全面掌握知識要點很關鍵。比如,為了讓學生能夠全面掌握知識內容,在七年級上冊《人口與人種》的學習中,筆者將多元智能理論融入課堂教學中,結合本節課的教學要求,以及預定的學習目標等,要求學生通過不同角度而掌握知識要點,即通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城市、不同環境,以及不同國家等進行學習。事實上,通過多元化智能理論的融入,學生不但切實掌握了課堂知識,而且還有力拓展了知識面。
另外,為了探索多元化理論對于初中學生學好地理課程的幫助,筆者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我們鄰近國家和地區》的學習為實踐,結合相關教學要求與教學目標,從不同角度讓學生認識我國的近鄰,從而切實掌握中國、日本、東南亞、印度、俄羅斯等國家在地球上的具體位置。通過檢查學生的課堂作業,發現他們已經切實掌握了本章節的知識要點,如此便充分體現了多元智能理論對于初中地理教學的重大幫助。
(二)融入教學理念
傳統教育理念忽略了學生對于學習的實際需求,為滿足我國“素質教育”的條件要求,教師扭轉教學觀念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為此筆者借助多元化的智能理論進行教學實踐,彌補了傳統教學理念之不足,豐富了課堂內容與自己的教學方法。比如,在進行課堂教學中,結合初中學生不同個體的智力情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對其有針對性的進行知識引導、講授、分析、討論等,不但有助于滿足學生對于學習的根本需求,而且還能形成平等、和諧、互助的課堂氛圍。又如,為了切實豐富初中地理教學的課堂內容,借助手機、電腦、照相機等工具,制作成賞心悅目的教學課件,讓學生愉悅爽朗的進行學習地理知識。如此不但符合初中學生的喜好特征,而且他們還可以通過精美的微課件,進行近距離學習。筆者借助于多元化智能理論,不但切實轉變了傳統的教育觀念,而且還通過豐富課堂內容、教學方法等,顯著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因而他們在期末考試中,地理學科:成績傲人、值得慶賀。
總而言之,在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的時代背景下,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教師的權威變為與學生進行和諧交流,并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特征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已呈必然之勢。實踐證明,多元化智能理論不但可以幫助一線教師進行高效教學,而且還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在上文的闡述,純屬自己初中地理教學的經驗之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作者單位:福建省建寧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