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雯婷
【摘要】:九年級第二學期的社會復習工作時間短、任務重,如何針對當年的社會學業考試目標解讀要求將第一輪基礎復習高效的開展是值得每一位畢業班教師思考的問題。在近幾年的畢業班教學工作中,本人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究,在第一輪復習中逐步引入概念地圖的復習教學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從問題的提出與概念地圖的實踐和反思來作一個淺顯總結與說明。
【關鍵詞】:第一輪復習 概念地圖 知識體系
一、問題的提出與思考
九年級的復習教學歷來是至關重要。我們傳統的一輪復習課堂上往往只能見到教師的獨舞與獨唱,從基礎落實的面面俱到、材料分析的層層深入到答案的組織歸納,教師一手操辦。而原本作為課堂活動主體的學生在講臺下猶如老僧入禪,或則是在書本上劃劃重點,或則是一字不差的去摘錄教師復習課件上的板書,而無暇顧及老師對重難點的講解和解題思路方法的分析,甚至有的還在教師的滔滔不絕之中步入了夢鄉。如此一來一輪復習的課堂變成了教師填鴨式的教法和學生被動式的學習。學生成了“知識容器”,不產生厭煩心理就已經很不錯了,更不用說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何談學生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另外純粹的知識重復和題量的增加,把學生淹沒在背誦和題海之中,不僅復習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也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利于學科之間的組織協調。
二、概念地圖在一輪復習中的運用
1.理清歷史脈絡,完善知識體例.(歷史)
傳統教學:在復習中我們可以通過找尋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來構建各自知識點之間的體系。近代工作人民的抗爭主要涉及到四個階階段,第一階段,器物層面,主要是地主階級(洋務運動)、第二階段制度層面,主要是資產階級(包括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第三階段思想層面,主要是進步知識分子(新文化運動等),第四階段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開始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找尋到相關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之后,傳統的線性線索梳理方式還不夠直觀,大量的文字存在也會給人一種雜亂感和壓迫感。
概念地圖教學:如果把線性線索轉化為概念地圖將會呈現出如下:
概念地圖展示的知識體系鮮明的突出了歷史事件的主題,通過各種分支來表示各自內容的分支結構,每一個分支又著重突出其重點信息,對一些關聯事件之間輔以連接線來表示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
思考:如此一來,這幅知識體系圖就顯得中心明確、重點突出和記錄完整,也更加易于為學生所接受。這里必須要注意的是要重視對歷史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架構,培養學生的歷史整體意識,進而牢固掌握歷史知識。
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把一節課的內容梳理并壓縮成關鍵信息,加之各要素的聯系組成的一個知識體系圖,刪除了原先冗雜的信息,保留了最關鍵的部分,真正的把書本“讀薄”。如此一來,不僅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更重要的是通過動手,學生掌握了一種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便于他們對知識的分類、存儲和管理。
思考:上述的知識體系圖例并不完善,特別是并沒有解釋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為什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么一定要強調“市場經濟”。這時候教師不僅要對思維導圖進行完善處理,還必須在處理的過程中和學生解釋清楚為什么。我國的“國民經濟”在建國后的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曾經先后實行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兩種,非公有制經濟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國內經濟體制的時候出現的,它改變了過去的單一的公有制局面,而過去的計劃經濟是純粹的公有制,因此現在我們在講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的時候一定要強調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學生不僅解開了自己的困惑,也從動手實踐中體味到了學習的樂趣:原來記憶可以做到這么簡單。
2.嘗試圖文結合,突破抽象概念(地理)
再來看看概念地圖在七年級地理部分復習過程中的作用。地理學習重點之一是基于地圖的把握,要求學生能從地球儀和地圖中獲取信。地球儀與地圖所涉及的地理概念較多,對其進行圖文的整合是幫助學生理解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學生很快便掌握了地球儀與地圖的相關知識,從圖形中去把握也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其實在地理部分的復習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對用圖表來表達知識結構,促進知識的內化,概念地圖的運用,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識圖和作答能力。
三、需要注意的幾點
概念地圖在復習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可以幫助學生系統的構建9本書中的知識網絡體系,幫助學生記憶與理解知識,讓復習變得輕松和高效,也真正可以逐步實現“生本課堂”的目標。但是在實踐的操作過程中,我認為還有幾點是需要注意的:
(一)注重細節。概念地圖的運用不能僅僅是能畫出知識體系就可以的,在復習的過程中必須對這個體系加以語言上的豐富,寥寥數筆只能勾畫的是整體的框架,細節部分還得師生一起來進行完善,畢竟細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二)重視引導。教師在做概念地圖時要特別注意對學生的引導,通過提供一兩次的范例,鼓勵學生自己動手來構建知識體系之間的內在聯系。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建構形態各異的概念地圖,讓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進步,促進學生思維的擴散和發展。
(三)合理選用。對于概念地圖的選用并不是適用于所有的知識點復習,其主要是作用于理解復雜知識點和難點知識點方面。如果是簡單的知識記憶,概念地圖的效果就不那么明顯,反而會因為涉及概念地圖的設計而把簡單的情況復雜化。由此,在具體操作中一定要根據學習的任務做好判斷和選擇。
概念地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引入九年級社會的復習教學工作就目前而言算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其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種教學的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萬能的,我想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讓學生記住什么知識,更重要的是真正實現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培養,盡可能的給學生以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習真正成為一種樂趣與內在的自我需求。
【參考文獻】
【1】《初中地理概念地圖》 文永明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初中歷史概念地圖》 林玉連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