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朝暉
【摘要】:提高和創新美術教育課堂藝術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教師都應該積極探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教學藝術,按教學大綱要求,盡善盡美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關鍵詞】:美術 教育 改革 案例
“美是教育的本質”美育是立教之本。葉圣陶認為美育正是幫助學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質量自然形成的方式。美育是立于學生成長的教育。
2015年度,中小學美術學科要以“行法規、促教改、抓標準、提內涵”深化課改,構建和諧高效課堂為中心,以審美育人為宗旨,體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特質,打造“文明、雅致、快樂”校園,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切實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改進美育教學應著力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幫助學生增強審美意識,引導學生自覺按照“美的規律”去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要改進美育教學還應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如何理解人文素養,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可以說,人文素養是流淌在學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既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氣魄,更是一種氣韻。
圍繞“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來切實改進美育教學,是美育內涵建設的根本,所以說美育課程改革是我們一直發展的正確方向和必由之路。
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應該主動參與,積極思維,經歷一個思考、實踐、發現、探究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改變灌輸的教學模式,摸索能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大膽實踐勇于創新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招術。
時代的進步,網絡的發達,傳統的美術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子網絡的各種資信,源源不斷地為教學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資料,也為學生打開了五彩繽紛的美術視野。近幾年在美育教學上已顯現出突飛猛進的教育成果。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多媒體技術優化后的課堂教學對學校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教材,有利于重、難點的突破。學生們喜歡活動的畫面,有趣的情節,而多媒體的直觀具體、變換靈活,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正符合學生要求,能夠更有力地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一些美術理論知識。在教學中,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發揮他們的主觀創造力和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同樣,在評價一幅繪畫作品時,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作品是否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見,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對學生的能力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我們通過改革教學方案,將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對同學們講解《動漫天地》這一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情境導入,欣賞評述。
利用多媒體放映多種學生熟悉的動漫形象(如孫悟空、葫蘆兄弟、福娃、喜洋洋、貓和老鼠等)利用游戲的方式引進新課。(設計理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使對自己看過的動畫片及漫畫形象展開聯想)
再以提問的方式進入主題,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理解動漫概念及特征。
其次是從千奇百怪的動漫形象欣賞,提升學生審美情趣的欣賞力,從而更真實地了解什么是動漫。利用多媒體按時間順序展示中國、歐美及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動漫作品片斷。(引導學生欣賞多種不同形式的動漫作品,使學生理解動漫形象的不同表現形式,開拓視野,擴展認識)
最后在老師的示范引導下給予學生親自嘗試練習。放手學生有足夠的練習機會,發現審美樂趣。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寫著一句格言:“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對此我深有感觸,讓學生親自動手嘗試、發現,從中感受到樂趣并獲得成就感,可促進他們學習并最終學會學習。
如設計與應用、造型與表現課程,以往教學模式基本是老師示范多,老師一邊教,學生一邊畫,最終學生表現的東西千篇一律,沒有自己的想法。現如今的課堂模式提倡“10+35”的課堂模式,即一堂45分鐘的課10分鐘屬于教師,35分鐘屬于學生,一些家長和教師對此有疑惑:“老師不教,學生哪里會呀?”是啊,教學教學,教師不教,學生不會,先教后學,順理成章,這是大家習以為常的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對于美術課堂我們可以運用“嘗試”教學法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我的做法是先不講動漫形象的繪畫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在展示示范后,讓一位或幾位學生站在講臺上,自行觀察范作先試著畫或試著做,這樣,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體地位,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比起教師在前面示范更能吸引其他同學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不過采用這種“嘗試”教學法不一定適合每堂課來使用,也要根據本堂課的難易程度來選擇。
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嘗試情況進行指導,同時,通過與學生談話討論的方法,把動漫形象的五官畫法、表情畫法以及運用夸張、變形的繪畫手法等重點內容總結出來,并書寫到黑板上以強化學生的記憶,教師看似退到了“幕后”,但對課堂的監控,課業的指導及矯正并沒有放松,時時發揮著主導作用,學生通過這種摸索、嘗試的學習,能逐漸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養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美術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多樣,只要我們認真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內容的側重點,教學過程的創新性,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讓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體驗學習的樂趣,在實施過程中深入滲透新的課程理念和目標意識,善于總結經驗,勇于創新才能不斷改進和完善美術教學,提升美術教學的魅力。
讓我們的美術教學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孩子們盡情地享受美術帶來的樂趣,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努力。
【參考文獻】
【1】對中學美術教育價值作用的認識與思考[J]. 陳顏.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 2012(06)
【2】美術高考應試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 羅飛虹,丁暉.考試周刊. 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