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聰祥 劉志揚
【摘要】:少兒足球運動員自身個性的發展水平對選材與培養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其中個性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心理特征,是指個體在社會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組成部分,包括性格、氣質和能力。
【關鍵詞】:少兒足球 培養途徑 印象因素
在我國心理學界,一般把性格定義如下:個體對現實的態度和個性的表達,是按照它的習慣性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征。所謂性格類型,是指某一類型人具有共同或相似特征的獨特組合。主要由英國心理學家培因(A.Bain)和法國心理學家里波特(A.Ribot)心理技能型說為依據,可以把足球運動員的性格分為:理智與情緒、意志、理智—意志四種類型。
足球作為集體項目具有激烈的對抗性,運動的快速性,變化的突然性,連續的動作和復雜的競爭貫穿在整個足球比賽中,因此不同氣質類型的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表現的狀態不同。多血質、膽汁質的運動員具有神經興奮性強的特點,反應快且靈活,易于建立條件反射,能相對迅速的掌握運動技能,合作精神強。粘液質的運動員神經興奮和抑制過程相對平衡,穩定且富有韌性,因此表現出工作能力強,情緒波動小不易暴躁,在比賽中能夠相對穩定的執行教練的戰術意圖。而抑郁質類型球員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心理容易被外界干擾,表現為思維不靈活或者惰性強,容易在重大比賽中出現個緊張從而導致犯錯誤,很難實現教練員的戰術策略和意圖。
少兒足球的訓練和培養是一個系統、全面、科學的訓練過程。在選用好教練選擇好足球苗子的的前提下,對其進行身體素質、心理、技戰術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與訓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遵照少兒生長發育和足球運動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有計劃、有目的的展開訓練與和培育。著重于足球運動員的基本理論、規則以及裁判法等相干知識的教授,強化球員的文化課學習和良好的團隊文化意志品質的培育,學習國外先進的足球訓練實踐經驗,并結合中國的實際,使我國的足球運動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第二部分行為特征。由于校園足球的發展,填補了新課標下體育課程與教材的空白,尤其是在青少年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青少年培養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品質、團結協作的意識和體育精神,提高道德素養與審美能力,進一步奠定了青少年適應未來社會能力的基礎。從技戰術行為的層面來講,少兒足球運動員戰術行為認知水平會隨年齡的增長呈現出一定的發展規律,在進攻與防守的時,觀察點趨向于多元化和全體化。在戰術實施中轉向整體戰術和小組戰術的選擇判斷,逐步提高了全局性的配合防守意識。
尋求少兒足球運動員個性化培養途徑
少兒足球運動員在掌握基礎技術的過程中,個性化技術的發展來源于對高水平比賽或高水平運動員中個性化技術的模仿。類似的這種模仿在開始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無論是在什么樣的條件與場合下,都是生搬硬套的模仿。高難度的技術動作對個別青少年來說是發展的一方面,但每個人都有自身的條件和特點,因此不適用于所有的運動員。在長期的訓練中,教練員應對每個隊員特點都應做到了如指掌,根據少兒足球運動員自身的條件和特點來選擇和設計切實符合主體的訓練計劃,以適應其自身的條件,從而使他們能夠在適當的位置上得到充分的磨練,更好地發展其個性化技術。
從家庭這一方面來講,選取家長做教練員的意義在于有利于發揮家長的監督作用,對足球文化進入家庭對足球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并且只有基于家庭層面的足球文化才是足球文化中最牢固的基礎。所以重點是需要這樣的一種機制,但中國恰巧不具備這種機制。從教育部門角度來說,更應該提供一套競賽制度和培訓設施,讓越來越多的家長有機會帶領孩子們踢足球。
從學校這一方面來講,由于足球運動與政治、經濟和文化密切相關的體育事業,讓足球運動進入校園,開展足球事業從娃娃抓起,也是普及足球和訓練優秀運動員的需要和根本。然而,校園足球與職業足球和社會足球有著根本的區別,校園足球最根本的價值,基于教育水平和健身水平,而不是培養優秀運動員。它是面向全體學生和個體學生,培養他們的意志和精神,增進學生樹立健康的健身觀念和體育價值觀,是形成學生社會屬性和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影響少年兒童參與足球活動的社會因素主要有5個方面,分別是家庭情況因素、家長對足球的認識因素、社會中教育環境因素、大眾傳媒因素、同伴因素。這些因素對少年兒童參與足球的影響很大,直接影響到中國足球后備力量的延續與發展。
教育家們一致認為,在兒童智力的發展中,音樂、體育、自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足球是各種體育運動中最吸引人和奧秘的運動,這是世界體育發展的歷史所證明了的。并且足球運動包涵了田徑運動及其他運動項目的許多方式。種種足球活動充分證實,它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和決心,還有足球運動對他們的陶冶和本身素質能力的提高。無論是男孩女孩,在參加足球活動的過程中,都逐漸養成了努力拼搏的品質,遵守規則的認識和團體主義精神以及愛國的情操。
【參考文獻】
【1】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0-85.
【2】張力為.運動心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211-215.
【3】夏強.應重視少兒足球少兒的視野訓練[J].訓練百花園.2003,(6).
【4】田麥久,武副全.運動訓練科學化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5】侯曉梅.對少兒足球訓練特征與方法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9,27(5):113-115.
【6】李勇.家長的職業、文化程度和家庭經濟狀況對學生成績的影響[J].現代中小學教育,1998(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