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昭
【摘要】: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要論述,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中國故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深深的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因此,講好“中國故事”是符合中國人民的思維的一種方式,有利于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同時,講好中國故事作為一種新的載體,對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利用好這種方式,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立好新的話語體系,表現中國立場、中國觀點,不斷地提高國家地位,樹立好國家形象。
【關鍵詞】:中國故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話語體系 國家形象
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承擔著傳播中國聲音,樹立中國大國形象的重任。要把中國故事作為一種新的載體,認識到其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提高它在人民群眾中的傳播效果,實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并為建成文化強國、樹立大國形象的這一目標助力。
一、講好中國故事的原因
“在經驗與情感上觸及當代中國的真實與中國人的內心真實”是中國故事的精華所在,最能體現人民群眾最深層次的精神需求。通過講好中國故事來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由于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和一脈相承的核心思想,且中國故事具有的特定內容和屬性特征也促使其能夠擔當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媒介。
(一)講好“中國故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定的內在關系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符合當前這個時代,并且給予處在這個多元化時代的人民群眾正確的思想引導。
(二)講好“中國故事”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的一種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抽象化、理論化向日常化、生活化、具體化、形象化轉變”使每位人民群眾都能感知它、領悟它。在這個形象大于思想的認知時代,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形象的圖像,具有暗示、隱喻、聯想的功能,給人們認知世界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供了可能。”
(三)講“中國故事”是符合中國人民的思維的一種方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須要遵守中國人民的思維方式。
“中國故事”是人民群眾實際發生的事。這個實際是以我國的歷史和國情為背景的,反映的是人民群眾的生活與實踐。通過講中國故事傳播思想的的方式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特點。用中國故事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展現給人民群眾一系列的感性故事,讓人民群眾在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有所升華。
(四)講“中國故事”是傳播核心價值觀的一種獨特載體
中國故事凝聚著中國人民群眾的實踐成果,展現中國人獨特的情感和經驗,承載著中國
人的核心價值觀。中國故事自身的獨特內容、特有屬性和特殊功能決定著中國故事能夠充當為一種獨特的載體,寓教于樂、不經意地向人民群眾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故事的內容具有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反映社會的實際現狀和符合人民群眾利益的特點,所以在聽中國故事的時候群眾會有身臨其境或感同身受的體驗,這無疑拉近了人民群眾在中國故事中接近、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距離。
二、怎樣講好中國故事
(一)闡釋好中國特色
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底蘊、基本國情都不同,其發展道路必定有自己的特色。要講清楚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過程中創造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積累了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了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國獨特的精神標識。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獨特的優勢,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重要精神支撐。要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反映中國人民的意愿,又適應國情和時代發展的要求的。講清楚中國獨特的文化、獨特的歷史、獨特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二)介紹好中國的現實情形和未來走向
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國際社會越來越關注中國“從何處來,向何處去”的問題,講好中國故事就是向國際社會全面、客觀、理性地介紹和認識中國。講清楚中國是如何發展進步的,介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是如何快速崛起,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及中國人民精神面貌發生的深刻變化。要講清楚中國現在所面臨的挑戰,用事實說明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搞現代化建設的困難之多,矛盾之復雜。還要講清楚中國的未來發展走向,講明中國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講明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共同發展,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
(三)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打造國際一流的媒體。首先,需要創新“走出去”的方式,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積極融國際媒體傳播體系。形成中國的本土化表達,更加精準地定位傳播對象和傳播產品。要引導和支持國內媒體“走出去”,與國外的各類媒體在技術方面、新媒體運用等等各方面廣泛開展合作。其次,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要加強各方力量、整合各方力量、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共同建設好國際傳播。如: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引導他們把企業活動和展示國家形象結合起來,在更多國際交流的平臺上,講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四)加強話語體系建設,打造融通中外的新表述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十分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 這為我們加強話語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首先,就是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表述。我們傳播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既要符合中國國情,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要與國外習慣的話語體系相對接。這個新表述是我國對外傳播,建設話語體系的創新。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堅持和發揚中華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支撐,在對外傳播中充分體現我們的價值觀念和立場主張;另一方面也要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開放包容的姿態,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外有益的文明成果,不斷豐富我們的概念范疇表述,使中外話語體系更好的貫通。
三、講好中國故事的意義
(一)有利于彰顯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提高國家地位
講好中國故事,有利于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我國的文化競爭力和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家地位。講好中國故事,一方面是要以多種途徑來塑造正面國家形象,向世界展示當代中國民主、法治、繁榮、進步的現代國家形象;展示充滿自信,以平等態度對待其他民族的中華民族形象;展示有著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積淀同時又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中華文明形象。另一方面,就是要深刻把握國家軟實力和國家重大戰略利益間的緊密關系,形成可以與國際平等對話的具有中國品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價值體系。
(二)有利于創新話語體系,加強國際交流
講好中國故事,創新中國話語體系,有利于加強中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樹立中國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
創新特色的話語體系在原則上要從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傳統和現代兩個視角來傳播。中國故事源遠流長,從古至今既包括平凡人的平凡故事,也包括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更有英雄人物的偉大故事,故事有效地連接了傳統與現代,現在和未來。同時,中國故事不僅容易被中國人民群眾接受,也能引起國際社會的興趣。講中國故事的這種方式,貼近國際的思維方式,是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話語共同點,這就更好的加強了話語體系的建設,加強了國際交流。
(三)有利于樹立國家形象,增強“四個自信”
國家形象是“國內外公眾通過媒體傳播媒介對一國情況的總體認知和總體評價,是一個
國家在國際間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各個方面相互交往過程中給其他國家及其公眾留下的綜合印象”。 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逐漸提高,塑造國家形象顯得越來越重要。而良好國家形象的塑造離不開恰如其分的故事和適當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就是關鍵的方式之一。
講好中國故事就是通過對外傳播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展現中國友好、愛好和平的國際態度,逐步消除國外公眾對中國的誤解 塑造良好形象。在外交場合上堅定中國立場、提出中國方案;在難民問題、地區戰亂等問題上積極做出中國貢獻,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對外講中國故事,還能夠讓國際友人了解中國“和而不同”的文化,真正的認識中國。
【參考文獻】
【1】李云雷,何謂“中國故事”[N],人民日報,2014,1(24).
【2】王曉暉,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求是,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