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瑩
【摘要】: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湖北省竹溪縣作為傳統山區農業縣,立足生態資源優勢,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全力建設產業、生態、人文、宜居的“全省山區綠色崛起示范縣”,促進鄉村振興。
【關鍵詞】:改革開放 鄉村振興
一、竹溪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現狀
近年來,竹溪縣縣委、政府緊緊圍繞“外修生態塑型,內修人文鑄魂”兩大工程,帶領全縣人民聚力鄉村振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1、外修生態塑型
(1)綠色農業持續發展。傳統農業特色發展,以發展茶葉、核桃、中藥材等產業基地為主導,穩步發展有機貢米、土豆等傳統產業基地,全縣特色產業基地面積已達100萬畝;大力推進有機農業,重點建設了蔬菜產業示范園區、珍稀植物觀光園區等八大有機農業園區,其中創建國家、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2個;創新有機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大力發展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全縣已累計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92家。
(2)綠色工業長足發展。依托新老工業園區,實施產業倍增計劃,不斷發展壯大綠色農產品加工、生物醫藥、清潔能源、新型建材、電子科技產業,培育電商產業,培植生物質、光伏、風能等新型能源產業,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4家;釋放“生態紅利”,引進華彬集團VOSS水項目落戶竹溪,強力打造“百億水產業區”。
(3)綠色景觀特色發展。依托三條通干線,按照以以景觀林帶為線、荒山綠化為點、產業基地為面,點、線、面相結合的理念,權力打造了“百里綠廊、百里果廊、百里景廊”三條生態、經濟走廊,打造了綠色景觀帶。
2、內修人文鑄魂
(1)鄉村文化百花齊放。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引領,深入開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教送醫等系列下鄉活動,推進鄉村文化廣場、道德講堂、青少年宮等文化陣地建設。
(2)優良家風廣泛傳承。深入開展“家規家訓進萬家”活動,挖掘整理編印《家規家訓輯略》,組織“竹溪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最美系列評選活動,引導群眾重新審視優良的家風家道,提升重視家風建設的榮耀感,以良好的家風淳民風、正社風。
(3)公序良俗有力維護。推進了以人立言、家立規、族立訓、村立約“四立”活動,強化村民自治,推進移風易俗;堅持法治與德治有機結合,發揮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設和道德教育中的引領、教化、涵養作用,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
二、竹溪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瓶頸
1.基礎設施缺口大。道路方面,境內無鐵路、無機場,僅有一條高速公路,出行還不暢通。安飲方面,倘有3.3萬人未解決農村飲水問題。電網方面,隨著光伏扶貧、清潔能源工程的推進,現有電網必須提檔升級。通信方面,光纖、通訊信號尚未全覆蓋,通信質量和技術水平相對較低。
2.公共服務欠賬多。教育方面,部分學校校園、校舍面積不足,優秀的師資力量占比不高;醫療方面,醫技人員缺乏,現有醫生681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98人占比14.4%、副高及以上30人占比4.4%。
3.基層組織不強。農村基層組織發動、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較弱,自治能力不強。留守人員較多,整體素質不高,發展能力差。個別地方黨群、干群關系緊張。村干部年齡老化、文化程度低。農村黨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帶動能力較差。
三、竹溪縣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基本路徑
1.堅持融合發展,推進產業振興。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持續發展茶葉、生漆、魔芋、中藥材、核桃、VOSS水等產業基地建設及產品的深加工,做強自主品牌,大力發展農村淘寶、秦巴電商產業園、竹溪老家網商城等電商平臺,拓展銷售渠道,解決產品“賣不出去,買不上價”的問題。同時,堅持以旅助農、以農興旅的理念,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產業。
2.堅持目標導向,推進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采取就地培養與吸納引進相結合的辦法,著力將返鄉能人、農民專業合作社領頭人、家庭農場主、農村經紀人培養成為產業發展帶頭人,帶動農民創業,吸納農民就業。通過“校縣共建”“校企共建”等方式,采取送科技下鄉與組織集中培訓相結合的辦法,著力把能人大戶培養成為專業技術帶頭人、把農民培養成為新型產業工人。
3.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振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守牢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聚焦脫貧攻堅,全面實施“十個到村到戶”,確保全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指標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脫貧工作目標。深化碧水、藍天、凈土行動,開展“六城聯創”,開展綠色鄉鎮、村莊、庭院系列創建活動,建設一批美麗宜居鄉村,讓鄉村更整潔、更漂亮、更宜居、更美麗。
4.堅持宣傳引導,推進文化振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廣泛開展“家規家訓進萬家”活動,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農村公共文化陣地和體育設施建設,組織開展“文化下鄉”和全民健身活動;加強傳統村落、民俗文化和民間手工藝的保護與利用;弘揚農耕文化,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大力加強“明白人、帶頭人”培養力度,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自信心和精神頭。
5.堅持黨建引領,推進組織振興。實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行動,從嚴落實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強化村級黨組織的思想引領、組織引領和工作引領。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把基層黨組織建成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全面實施基層黨建“整縣推進”計劃,扎實開展支部規范化建設;選優配強、管好用好基層黨組織帶頭人,著力在優秀青年中選拔村干部、培育鄉土人才;認真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深入開展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確保基層黨建各項任務落到基層、實到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