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范萍

【摘要】:目的:探討單純硫酸鎂濕熱敷與硫酸鎂濕熱敷配合紅外線照射治療會陰側切術后會陰部水腫效果的觀察。方法:選取會陰側切術后會陰水腫的產婦204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2例,對照組采用0·5%碘伏消毒后用50%硫酸鎂紗布濕熱敷,觀察組除采用0.5%碘伏消毒后用50%硫酸鎂紗布濕敷同時還給予紅外線照射。結果:對照組與觀察組會陰水腫、疼痛均明顯減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會陰水腫消腫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 與單純使用50%硫酸鎂濕熱敷比較,配合使用紅外線照射能更有效地促進產后會陰水腫的消退,臨床可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會陰部水腫 硫酸鎂 紅外線 護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孕婦開始選擇自然分娩,然而很多孕婦在第二產程中由于胎兒較大,使用腹壓時間長,產程時間長,大多數會使用會陰側切術,會陰部水腫機率增加,會陰水腫會造成會陰部疼痛或切口感染,帶給產婦極大的痛苦,可導致產婦懼怕排尿,進而引起尿潴留,甚至導致產后出血,同時成為影響產婦產后恢復及有效母乳喂養的主要不利因素[1]。為了減輕產婦會陰部疼痛,預防產后切口感染,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對我院204例會陰側切引起會陰水腫產婦給予干預護理,其中102例給予0.5%碘伏消毒后用50%硫酸鎂紗布濕熱敷同時還給予紅外線照射效果要優于單純使用0.5%碘伏消毒后用50%硫酸鎂濕熱敷的102例會陰水腫的產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6 月-2016 年4 月會陰側切引起會陰部水腫的產婦204例, 均為健康無其他并發癥產婦, 年齡21- 35歲, 孕37- 40 周,新生兒體重3200-3900g,將204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102 例, 對照組102 例。2組孕婦在年齡,分娩方式,側切長度,新生兒體重等情況比較無顯著統計學意義( P> 0. 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對照組 將硫酸鎂粉50g溶于100ml溫開水(40℃~ 45℃),配制成50%硫酸鎂溶液。產婦屈膝平臥,兩腿分開,臀下墊一次性治療巾,先用0.5%碘伏消毒后將浸有50%硫酸鎂的紗布一塊覆蓋在會陰水腫傷口上。為了保持硫酸鎂溶液的溫度,在紗布上覆蓋一層保鮮膜,紗布15min更換一次,每次濕敷30min,2次/天,共3天。
1.2.2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產婦屈膝平臥,兩腿分開,臀下墊一次性治療巾,先用0.5%碘伏消毒后將浸有50%硫酸鎂的紗布一塊覆蓋在會陰水腫傷口上,再用紅外線照射儀置于雙側大腿之間,正對患處,功率在250~300W,燈距在30~40cm,以產婦自覺舒適熱感為度。每次照射30min,每天2次,3天為1個療程。
1.2.3效果評價 連續治療3天,根據產婦會陰部水腫消退的程度可以分為無效;好轉,癥狀基本消失;顯效:癥狀明顯減輕;治愈。
1.2.4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
2.結果
產后第3天2組產婦會陰水腫消退效果比較(見表1)
3.討論
3.1會陰部腫脹是自然分娩后常見的并發癥。外陰炎癥、會陰側切手術操作對局部刺激損傷,引起組織炎性水腫;第二產程延長,胎頭長時間壓迫會陰,影響會陰靜脈回流,使會陰組織缺血、缺氧引起局部組織水腫[2]。50%硫酸鎂為高滲溶液,能迅速提高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從而使細胞內液的水分移向細胞外,減輕局部組織水腫,提高局部淋巴細胞的活性,抑制傷口中細菌的繁殖,增加肉芽組織對抗感染的能力。40℃紗布濕熱敷既可以保持濕潤,為創面提供濕潤的環境,更有利創面肉芽生長和上皮細胞新生[3]。
3.2應用50%硫酸鎂會陰傷口濕熱敷有消炎消腫的功效; 紅外線照射治療作用的基礎是熱效應,在紅外線照射下,組織溫度升高,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血液循環,增強細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腫脹,促進炎癥消散; 紅外線照射可降低末梢神經的興奮性,有止痛作用。兩者協同治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輕產婦痛苦,預防產后尿潴留,預防產后出血,有利于產婦的休息,促使母乳喂養,增加母嬰之間的感情。
這次研究的結果表明使用硫酸鎂濕熱敷配合紅外線照射的效果要優于單一使用硫酸鎂濕熱敷,對減輕產婦痛苦,預防產后切口感染起到明顯作用,給產婦們帶來福音,也有利于我們提高護理質量,提供滿意服務,更好的把優質護理服務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朱寧紅 自然產后會陰切口冷敷降低疼痛指數的臨床觀察[J]. 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1):1000.
【2】李雪芬,陳拉妮。產后水腫330例臨床分析.海南醫學,2006,17(5):134
【3】蔣琪霞,梁萍.兩例尾骨外露伴多重感染的褥瘡護理[J].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