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冰
【摘要】:產后出血多發于胎兒娩出至胎盤娩出前以及胎盤娩出至產后2小時內,是婦產科常見的一種嚴重的并發癥,產婦出現血壓下降、面色蒼白、頭暈心慌、脈搏細弱等休克癥狀與體征,嚴重時可危及產婦的生命。造成產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給予相應的預見性護理、醫療急救護理、止血護理、心理護理及防感染護理,以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保障產婦的生命安全,提高產后出血的護理質量。
【關鍵詞】:婦產科 產后出血 護理 進展
1產后出血的原因
1.1子宮收縮乏力
子宮收縮功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引發產后出血。子宮性因素[1]:雙胎、羊水過多、巨大胎兒、多胎妊娠引發子宮膨脹過度;宮腔感染;子宮纖維發育不良;子宮肌滲血及水腫。精神因素:產婦擔心胎兒是否正常及胎兒性別引起過度精神緊張,生產過程中體力過度消耗、過度疲勞。胎兒與產道因素:胎位不正造成頭盆不稱、胎兒異常及骨盆異常。產婦尿潴留因素:尿潴留導致膀胱過度充盈,宮縮受到影響。藥物因素:臨產后鎮靜劑和麻醉劑使用過多。
1.2胎盤因素
胎盤剝離不全、胎盤植入、胎盤粘連、胎盤嵌頓、胎盤剝離后滯留、胎盤或胎膜殘留,以上胎盤剝離情況均為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胎次和流產次數越多,會引起子宮內膜損傷和子宮內膜感染的增加,再次妊娠時發生胎盤植入、胎盤粘連、胎盤或胎膜殘留的可能性增加,導致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上升[2]。
1.3軟產道損傷
軟產道是由盆地軟組織、陰道、下宮頸及子宮下段構成。胎兒娩出后陰道便出現持續性出血,血液是能夠自凝,有血塊并且顏色較為鮮紅,可考慮是產婦出現軟產道損傷;產婦胎盤娩出后,護理人員檢查胎盤無缺損,陰道持續出血,顏色較為鮮紅,多為軟產道損傷。巨大胎兒、急產、助產者操作不合理、催產素使用不當、會陰側切術、子宮有癱痕等,都可能引發子宮破裂、宮頸、會陰或陰道撕裂,造成產婦軟產道的損傷,損傷嚴重時導致大量出血[3]。
2產后出血的護理
2.1預見性護理[4]
(1)在孕早期對不宜妊娠者要及早終止妊娠,對較高可能出現產后出血的產婦,護理人員要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2)在分娩期第一產程,必要時注射杜冷丁,避免產婦出現過度勞累;在第二產程,護理人員要耐心指導產婦如何正確使用腹壓。對出現宮縮乏力的產婦給予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對出現指征的產婦給予會陰正中切口或者會陰側切;第三產程,護理人員要對產后出血量進行準確收集和測量,并仔細檢查子宮收縮情況及胎盤與胎膜。(3)在生產后期,護理人員密切觀察產婦病情,監測產婦的基本生命體征,檢查產婦四肢的溫度,注意查看指甲顏色、皮膚、嘴唇的顏色,留置尿管一方面嚴格觀察產婦尿量,另一方面可排空膀胱從而達到促進宮縮的目的。
2.2醫療急救護理
當產婦尿量低于每小時30ml時,或產婦面色蒼白、呼吸急促、血壓下降、脈搏細弱,即為休克癥狀。一旦產婦出現休克早期癥狀,配合醫生給予產婦搶救措施,產婦取平臥位,必要時取頭低足高位,給予高流量吸氧,避免產婦因缺氧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用12號粗針頭建立至少2條靜脈通道,情況危急時采取靜脈切開,時刻觀察產婦癥狀,避免急性肺水腫的發生。按照醫囑進行輸液、配血、輸血,大量輸血時要給注意補充鈣劑,血液有效成分得以補充,維持足夠的血液循環量。通過觀察產婦的生命體征,調整輸液速度,并做好相應的記錄,注意產婦保暖[5]。
2.3止血護理
對于子宮收縮乏力引發的產后出血應實施子宮底按摩,護理人員一只手位于子宮底部,作有節律的按摩,另一只手位于恥骨聯合上緣,上推子宮,同時配合靜脈滴注宮縮劑,刺激子宮收縮,閉合子宮壁血竇,在按摩過程中,將子宮腔內積血排出;如果按摩效果不理想,要及時做好子宮動脈及髂內動脈的結扎的術前準備。針對不同胎盤因素,有不同的護理辦法。護理人員徒手或使用大刮匙將胎盤粘連、胎盤滯留及胎盤玻璃不全刮取出來;對于不能剝離的胎盤因素,要做好刮宮術的術前準備;對于胎盤植入的產婦,護理人員要及時做好子宮切除術的術前準備。軟產道引發的產后出血,護理人員要盡快找到出血點,并做好修補縫合術的準備,進行會陰切口縫合時第一針要位于頂端上1cm,能夠有效防止血腫。針對凝血功能障礙,護理人員要積極準備好輸液、輸血等搶救工作,及時抽取產婦血液進行凝血功能檢查,盡快補充血小板、凝血因子及新鮮全血[6]。
2.4心理護理
產后出血發病突然,產婦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對其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影響,往往出現焦慮、抑郁、恐懼的情緒,表現為悶悶不樂、心神不寧、敏感多疑。焦慮、抑郁和恐懼情緒能夠使產婦體內兒茶酚胺的含量升高,易導致繼發性宮縮乏力,從而使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升高。正基于此,護理人員要給予產婦心理護理。首先,護理人員向產婦積極宣傳產后出血發生的原因及相應的治療方法;其次,護理人員要熱情大方,主動給予產婦安慰和關心,增加其安全感[7];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要盡量滿足產婦的需要,分散其注意力,將產婦的注意力轉移到嬰兒身上,降低焦慮情緒;護理人員依靠嫻熟的專業技術,贏得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良好的信任,能夠有效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只有及時恰當的心理護理,才能使產婦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5防感染護理
首先要保持病房干凈整潔衛生,每天通風2次,保持空氣流通;其次,病房要定期消毒,以防細菌滋生;再次,護理人員定期更換床單、被罩、枕套等;給予產婦每天兩次碘伏消毒擦洗會陰部位,保持會陰衛生,同事配合抗生素使用,能夠有效避免感染;最后給予產婦補充維生素C、鐵和蛋白質,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3小結
產后出血具有出血量大,病情發展迅速,病情重的特點,是導致我國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綜上所述,造成產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婦產科產后出血的護理要做到找出病因,針對不同出血原因采取相應護理措施止血,增加血容量,防止休克以及預防感染,可以有效避免產后出血引發的急危重癥甚至死亡,保障產婦的生命健康。
【參考文獻】
【1】黃蕙,武瓊薇.產后出血的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2012,11:7-9.
【2】黃梅珍.婦產科產后出血患者的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2):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