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


【摘要】: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頻繁的反傾銷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中國和印度貿易關系。本文分析印度對華反傾銷的現狀及原因,并提出應對反傾銷的相應政策。
【關鍵詞】: 印度 反傾銷 對策
隨著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世界各國經濟處于低迷階段,在這一背景下,貿易保護作為合理合法有效的手段被各國廣泛使用,用于保護國內產業。其中,印度是全球實施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也是對華發起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頻繁的反傾銷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中國和印度國家與貿易關系。
一、傾銷與反傾銷
(一)傾銷與反傾銷的定義
傾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出口商以低于其國內市場正常的價格,向另一國家或地區的市場銷售其產品的行為,以擊敗市場的競爭者為目標,并因此給進口國相同或相似產業帶來損害。簡單來說,傾銷就是低于正常價值并給他國帶來損害的銷售,而反傾銷就是對傾銷采取的措施。
構成傾銷有三個條件:一是進口產品的價格低于出口市場正常價值;二是進口產品給進口國同類產品造成實質性損害;三是進口貨物的銷售與進口國產生的損害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因此,只有以上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才能被認定為傾銷,進口國才能對進口貨物征收反傾銷稅。眾所周知,印度一直追隨歐洲和美國的反傾銷步伐,以這些國家的做法為標準,而這些國家一直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所以很明顯地印度這條規定帶有歧視性色彩
二、印度對華反傾銷的現狀
(一)印度對華反傾銷概述
1995到2005 年間,印度對華發起反傾銷調查86起、最終實施反傾銷66 起,位列對華反傾銷的第一;2006到2007兩年間發起反傾銷調查18 起、最終實施16 起,超過美國和歐盟占據榜首;2008到2013年,印度對華產品反傾銷新立案57起、最終實施50起。印度對華反傾銷調查案件數占印度對外反傾銷總數22.39%,相比其他國家,印度在反傾銷調查和實施數量上,也是對我國發起最多的國家
(二)印度對華反傾銷涉案產品行業分布
具體地說,在1994到2003年,印度對華反傾銷產品集中在化工業、機電業和鋼鐵業上,這三個行業遭受反傾銷調查案件占了總量的81.2%;在2004到2013年,涉案產品主要集中在化工業、機電業、塑料橡膠業和紡織業上,占反傾銷調查案件總量的80%以上。由此可以得出:印度對華反傾銷產品行業主要是這五大行業。
三、印度對華反傾銷的特點
(一)印度對中國反傾銷調查數目最多
從表中可以看出,印度為保護本國的產業,在2000年之后加緊了對其他國家的反傾銷,對中國反傾銷案件的數量從25起猛增到了136起,比排名之后的歐盟、臺灣地區和韓國的總和還要多。同時中國被印度征收的反傾銷稅平均稅率猛增,從80.3%到111.8%,成為2000年后,被印度征收反傾銷平均稅率最高的國家。印度對于反傾銷目標國的集中度不斷提高,反傾銷數量顯著地增加,而且針對中國產品采取的措施更嚴厲。
(二)印度對華反傾銷涉案金額不斷升高
在2005年之后,印度對華反傾銷調查數量激增,涉案金額更是上升到2.81億美元;在之后的2007年,印度反傾銷案涉及金額約8億3400萬美元;全球金融危機2008年升至16億7000萬美元。2009到2012年,印度對華反傾銷涉案單筆金額波動不大,但是總金額卻很龐大。縱觀數據可以得出結論: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件總金額在不斷提高。
(三)印度對華反傾銷的行業比較集中
近年來印度對華反傾銷的產品種類雖然有所增加,但仍然是主要集中在化工業品、機電產品、鋼鐵業、塑料橡膠和紡織業這五個行業上。這些年來化工業(82起)、鋼鐵業(4起)、機電業(26起)、塑料業(9起)和紡織業(8起)是印度對華反傾銷的主要行業。
(四)印度對華反傾銷征稅主要以量稅為主
印度對我國征收的反傾銷稅有四類:即從價稅、最低限價、從量稅和參考價格。其中,從量稅是印度對我國征收的主要反傾銷稅。2008到2011年間,印度對中國產品征收反傾銷稅以量稅方式為主,這不僅削弱了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而且對中國產品的出口有巨大的影響。
四、印度對華反傾銷的原因
(一)印度與中國出口結構相似但中國更具優勢
中國和印度作為二十一世紀最大同時是最有潛力的兩個的國家,兩國生產力水品相近,也同樣具有勞動力和資源方面的優勢,處于相同的國際平臺,兩國的競爭日益激烈,在產業結構上也是很相似。首先,西方發達國家是中國和印度的主要出口對象,這種情況在短期內不會改變。其次出口產品類似,兩國都在積極擴大出口, 發展外向型經濟。
(二)印度視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
在2003 年十一月, 印度修改相關規定:如果某一國被印度或者任何WTO成員國認定為“非市場經濟的國家”,那么之后均假定該國為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不過還是有期限規定的,每過三年便會重新審核一次。
(三)印度對我國商品的偏見且蓄意制造“中國產品威脅論”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印關系發展不是很順利,并且積累了較大的文化差異和矛盾。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中國和印度是世界公認的新興經濟體、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然而從綜合實力看來,中國的優勢很明顯,中國的GDP是印度的GDP的兩倍還要多,自1994年開始至今連續保持著巨額的貿易順差,2008年貿易順差高達兩千九百八十億美元,2012年為兩千三百一十一億美元。在2012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國。因此,基于印度的國家尊嚴和其他方面的考慮,他們普遍認為,中國的強大會影響印度的發展。
五、中國應對印度反傾銷的措施
首先,我們應該關注對印度市場的相關調研工作。其次,完善自身預警機制。事實上,根據中國企業頻繁遭受反傾銷調查來看,它可以監測中國的出口企業產品的現狀,被認定為傾銷的可能性,并建立一個可及時更新的數據庫。中國企業應配合反傾銷調查,并且優化商品出口結構。中國企業在面對反傾銷調查時,要正確認識反傾銷及反傾銷的后果,反傾銷不是只是一個企業的事,如果一個企業被印度當局認定為傾銷,那么本國的該行業所有的企業都會被認定為反傾銷,后果很嚴重,所以需要被反傾銷調查的企業積極應訴,積極尋求行業的幫助,這也是為了避免外國濫用反傾銷的手段來抵制我國產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產品競爭必然會越來越激烈。如果一個企業一味地走價格競爭的老路,必然會被其他國家指控為傾銷,最終導致產品難以立足市場上。
最后,還可以通過加強與印度政府的溝通和交流推動其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充分利用WTO條款保護自身利益同時發揮我國在WTO中作用
我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企業、行業協會的大力協助下,在未來我們能更好的應對反傾銷這一問題,從而促進中國與印度經貿和政治的友好發展,兩國實現雙贏目標。
【參考文獻】
【1】蘇愛巖,印度對華反傾銷加劇的原因探究—基于1994-2011年數據的實證分析[J],對外貿易,2013(20)
【2】王孝松,付乙含,林發勤.印度對華反傾銷:行業分布與成因探究[J].國際商務研究.201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