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薇
【摘要】:“親信門”事件的發酵到樸槿惠的下臺對韓國民主的發展產生了一系列消極的影響。其進一步激化了普通民眾、進步勢力與保守政治精英之間的矛盾;加劇了黨內與黨際之間的激烈沖突,阻礙了政局的平穩運行;使得韓國政治和社會的極化加劇,擴大了階層之間的矛盾。本文通過分析樸槿惠事件,可以讓人們更好地剖析韓國的親信政治,及其給韓國民主發展所造成的不良的影響。
【關鍵詞】:樸槿惠 親信政治 韓國民主發展
2017年3月27日,韓國憲法法院宣布總統彈劾案最終判決結果,總統彈劾案獲得通過,樸槿惠被立即免去總統職務。樸槿惠也成為了韓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彈劾下臺的總統。樸槿惠事件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偶然事件,其對韓國民主的發展產生了一系列消極的影響。其進一步激化了普通民眾、進步勢力與保守政治精英之間的矛盾;加劇了黨內與黨際之間的激烈沖突,阻礙了政局的平穩運行;使得韓國政治和社會的極化加劇,擴大了階層之間的矛盾。因此,本文通過分析樸槿惠事件,可以讓人們更好地剖析韓國的親信政治,及其給韓國民主發展所造成的不良的影響。
一、“親信門”事件的來龍去脈
“親信門”事件是指韓國總統樸槿惠的親信崔順實“干政”事件,然而崔順實這樣一個沒有任何公職的人又怎么會干預總統的事物呢?這主要是因為崔順實憑借與總統樸槿惠的特殊關系為其干預政治創造了條件,這可以從樸槿惠和崔順實的父親的關系說起。
樸槿惠的母親陸英修在1974年被朝鮮特工刺殺身亡,父親樸正熙在1979年被韓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金載圭刺殺,失去雙親讓樸槿惠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創傷。此時崔太敏父女開始接觸樸槿惠,樸槿惠視崔太敏為“精神導師”,而崔太敏的女兒也自然而然的成為樸槿惠的好姐妹,二人情同姐妹。樸槿惠不僅在精神上依賴崔太敏等人,在政治上也非常依賴。崔順實不僅可以經常出入青瓦臺,還陪同樸槿惠出席一些政治活動,協助其對一些財團進行財務管理。然而崔順實干政真正爆出來還是源于一個偶發性事件,即崔順實的女兒,在韓國最有名的大學梨花女子大學上學的一些不光彩的事被披露。崔順實的女兒走后門入學,高調炫富等一系列事件被梨花女子大學的師生嚴重抗議,經過媒體深入的調查,就查到了崔順實身上。10月24日晚,韓國媒體JTBC電視臺爆出新聞,稱一名名叫崔順實的女子憑借和樸槿惠情同姐妹的關系,干預青瓦臺的內政外交,這一事件引起了舉國轟動。
在這之后媒體逐步披露崔順實憑借與樸槿惠的特殊關系大肆牟利,并參與編寫了樸槿惠推進的重點項目“文化昌盛”事業的相關預算案,崔順實還涉嫌介入韓國兩個基金會“Mir財團”和“K體育財團”的創立,將其私有化,并向三星等大企業勒索捐款。與此同時韓國媒體還披露了樸槿惠把大量的機密文件、重要的講話稿和國內重要的人物談話等甚至涉及國家安全的文件交給了崔順實。這一丑聞使樸槿惠向國民發表致歉演講,并在10月28日下令10名青瓦臺高級秘書集體辭職,準備改組青瓦臺參謀班底。
然而韓國民眾卻接連在首爾舉行大規模示威集會,要求樸槿惠下臺,樸槿惠政府要員集體辭職的措施也無法挽回民心,2016年11月20日,檢方正式對樸槿惠立案。12月提出對總統的彈劾案,根據崔順實等人的供詞調查確定樸槿惠是“MIR財團”和“K體育財團”非法募集資金事件的主謀,強迫三星等財團進行捐款。并于2017年3月份通過了對樸槿惠的彈劾案,隨后樸槿惠以濫用職權、涉嫌受賄等罪名被逮捕。樸槿惠事件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偶然事件,其對韓國民主的發展產生了一系列消極的影響。
二、激化普通民眾,進步勢力與保守政治精英之間的矛盾
普通民眾與進步勢力在揭露“親信門”事件中所發揮的影響十分突出,從最早的梨花女子大學的師生們的抗議到媒體的揭露再到普通民眾廣泛參與的“燭光集會”,這些體現了普通民眾,進步勢力與保守政治精英之間的矛盾。其實他們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這可以追溯到二戰結束開始,由美軍扶植起來的韓國政府未對日本殖民時期的親日勢力進行清算,反而不顧民眾的反對繼續加以重用,使之與親美勢力共同成為新政權的支柱,逐步演化為韓國的保守派。保守政治精英受到美國的支持,在韓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各方面都占據著主導權,并在美國的影響下處處打壓著進步勢力與普通民眾,可以說韓國的普通民眾,進步勢力與保守政治精英之間的積怨已久。
而到了樸槿惠時期,保守政治精英更是通過親信,政商勾結控制著多數的政府機關、軍隊、大學、媒體等,打壓著進步勢力與普通民眾的就業,福利,壓制著其話語權。再加上在樸槿惠任內期間危機事件頻發,而樸槿惠等保守勢力卻沒有及時的應對,如2014年4月的“世越號”沉船事件,政府機構指揮行動遲緩,混亂,救援不及時,造成了304人死亡的特大事故。再加上2015年的韓國爆發“中東呼吸綜合癥”疫情,政府機關之間也是行動效率遲緩,遲遲不解決問題,造成了疫情擴散,這都使得了樸槿惠的支持率下跌。而樸槿惠的“親信門”更是成為了這一矛盾的導火索,進一步激化了普通民眾,進步勢力與保守政治精英之間的矛盾,韓國民眾的對于現實政治的不滿使其轉嫁到保守政治精英身上,在一系列集會中民眾們所發揮的力量使得保守勢力不得不重視,并予以作出妥協。
三、加劇黨內與黨際之間的激烈性沖突
韓國是一個總統制國家,國家的權力都過分的集中在總統手里,這使得總統權力過大,缺乏有效制衡。雖然說韓國有國務總理,但是一個總理的權力很小。國務總理由總統提名經過國會同意后被任命,但是總統卻可以不經過國會的同意就解除總理的職務,所以總理在任命后不是受到國會的限制,而是受到總統的直接統轄,看總統的眼色行事。甚至于總理在實際中還往往扮演“替罪羊”的角色,即在發生重大的政治事故對總統問責前,總理的辭職可以對總統形成保護。比如這次“閨蜜門”事件,樸槿惠就敦促了國務總理等核心幕僚的辭職,然而事關重大,這次沒能挽救樸槿惠的命運,反而也造成了黨內對于樸槿惠的不滿,造成了黨內沖突。“親信門”事件也暴露出了韓國政黨政治制度的缺陷有關。韓國的大多數政黨沒有明確的政治理念和政策目標,只是以選舉為目的,成為政治人物爭奪權力的工具。表面上韓國的政治是由政黨們來運行,實際上則是政治人物的親信操盤,一個政治人物上臺了,其親信不可避免的具有特殊地位和權勢。所以韓國的政黨政治的基礎并非典型西方政黨的固定利益集團,而是以名門旺族為中心,在其財力資助下開展政治活動。
從樸槿惠的執政黨新國家黨內部看,由于樸槿惠當選后仍是執政黨的實際黨首,該黨議員往往無法表達不同意見,黨內對統一黨內的意見有絕對的權威,因此黨內缺乏對總統的有效爭衡,且總統權力過大也造成了黨內和黨際的斗爭。[劉榮榮,王付東. 韓國政局動蕩的特點、動因及影響[J]. 現代國際關系,2017,(01):24-31.]樸槿惠執政時對在野黨和其他執政黨內部派系大肆打壓,使得各黨派對樸槿惠非常不滿。甚至在樸槿惠被曝光后,在野黨和執政黨內部的“非樸派”竟然走到了一起,要求樸槿惠下臺。樸槿惠事件暴露出了韓國政黨政治存在的缺陷,各黨派之間熱衷爭斗,缺乏必要的妥協與合作,導致國會運行難得暢通,極大影響了政局的平穩運行,這也是為什么韓國對于國內的一些突發性事件處理不當的原因,而“親信門”事件則進一步加劇了韓國黨內與黨際之間的激烈性沖突。
四、韓國政治和社會的極化加劇,擴大了階層之間的矛盾
近年來韓國社會的保守主義思想一直占上風,民眾對于領導人的獨裁容忍較多,然而這次事件卻充分的體現了民意,尤其是年輕人的參與和反抗,表達了對社會改革的要求。再加上此次事件中暴露出了政商勾結的丑聞,相信這會是對傳統保守勢力的一次巨大沖擊,它也將使得韓國政治和社會的極化加劇。
從韓國政治精英來看,受此事件的消極影響,以及韓國歷任總統的腐敗丑聞的影響,民眾對待領導者已然是產生不信任感,而這時候敢于突破傳統政治思維的,觀點鮮明的,勇于變革的人會往往得到民眾的支持。而另一方面韓國的保守政治精英又反對改變現有的基本制度,雖然受到此樸槿惠事件的打擊,但保守勢力仍然根深蒂固,因此這將會使得韓國政治左右陣營極化。此外,在反樸集會中一度聯合的左右陣營的民眾也呈現分裂之勢。一方面是渴望社會變革的以年輕人為主的進步勢力,一方面是反對改變現有政治制度的保守民眾。若政治精英無法滿足民意要求,則恐怕只能被憤怒的的民意裹挾向前,政局難免陷入長時間漂流狀態。
最后,在樸槿惠事件中所暴露出的政商勾結的頑疾,也擴大了階層之間的矛盾。韓國“政商勾結”的頑疾早在樸正熙時代就已出現,樸正熙通過扶植大宇、三星、樂天等少數大企業實現了工業化和經濟騰飛,這些企業在擴張中形成了大的財閥,壟斷著國民經濟的大部分領域。財閥向政治人物提供政治資金,政治人物推行有利于財閥的政策。政治人物上臺后其親信的特殊地位和權勢,為政商勾結作了鋪墊,歷任韓國總統的家人親信都爆出了與財閥勾結的丑聞。樸槿惠本人更是“MIR財團”和“K體育財團”非法募集資金事件的主謀,強制要求三星等企業在內的財團進行資金援助,并通過安中范、鄭虎成等人為崔順實謀取利益。而財閥等階層的特殊地位也激化了其與普通民眾之間的矛盾,激起了民憤。
五、結論
樸槿惠事件對韓國民主的發展產生了一系列消極的影響。其進一步激化了普通民眾、進步勢力與保守政治精英之間的矛盾;加劇了黨內與黨際之間的激烈沖突,阻礙了政局的平穩運行;使得韓國政治和社會的極化加劇,擴大了階層之間的矛盾。但僅僅看到韓國政治生態存在的諸多問題是不夠的,因為畢竟樸槿惠是被成功的彈劾下臺了,所以我們在批判韓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存在的問題同時,也不能否認韓國的民主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其顯示了韓國民主的自我糾錯。從中我們既看到了知識分子和輿論媒體的監督能力,也看到了民眾較高的參與熱情和政治素養,可以說,韓國的社會價值觀正在發生著變化,樸槿惠的下臺也可以看做是韓國民主政治發展過程的一個轉折點。
【參考文獻】
【1】唐奇芳.從樸槿惠下臺看韓國政治痼疾[J]. 時事報告,2017,(05):44-45.
【2】王曉玲.透過“崔順實門”看韓國民主[J]. 世界知識,2016,(23):28-30.
【3】王曉玲.從“青瓦臺厄運”看韓國的社會文化[J].當代世界,2017,(07):60-63.
【4】劉榮榮,王付東. 韓國政局動蕩的特點、動因及影響[J]. 現代國際關系,2017,(01):24-31.
【5】邢麗菊,葛小輝. 由樸槿惠事件來看韓國民主政治[J]. 邊界與海洋研究,2017,2(03):59-69.
【6】李永春.“崔順實事件”的原因及其影響探析[J].東北亞學刊,2017,(04):45-48.
【7】 徐玉蘭. 媒體與權力的博弈——從樸槿惠彈劾案報道看韓國媒體生態現狀[J]. 新聞記者,2017,(06):46-53.
【8】匡文波.“閨蜜門”事件如何一步步被放大[J].人民論壇,2016,(35):17-19.
【9】牛林杰. 韓國親信政治的深層原因[J]. 人民論壇,2016,(35):28-29. [10] 、施牧青.“崔順實事件”與樸槿惠的威權風格[J].南風窗,2016,(24):72-73.
【11】劉時宇. 韓國總統制下政策不連續性的原因分析[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
【12】李枏. 樸槿惠下臺:是非功過怎評說[J]. 世界知識,2017,(07):32-34.
注釋:
① 《詳訊:前總統樸槿惠被彈劾下臺 憲院8名法官全員贊成》,{韓}韓聯社(中文)網站,2017年3月10號。http://chinese.yonhapnews.co.kr/allheadlines/201703/10/0200000000ACK20170310003200881.HTML.
② 劉榮榮,王付東. 韓國政局動蕩的特點、動因及影響[J]. 現代國際關系,2017,(01):24-31.
③ 李永春. “崔順實事件”的原因及其影響探析[J]. 東北亞學刊,2017,(04):45-48.
④ 唐奇芳. 從樸槿惠下臺看韓國政治痼疾[J]. 時事報告,2017,(05):44-45.
⑤劉榮榮,王付東. 韓國政局動蕩的特點、動因及影響[J]. 現代國際關系,2017,(01):24-31.
⑥劉榮榮,王付東. 韓國政局動蕩的特點、動因及影響[J]. 現代國際關系,2017,(01):24-31.
⑦邢麗菊,葛小輝. 由樸槿惠事件來看韓國民主政治[J]. 邊界與海洋研究,2017,2(03):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