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
摘 要:中華民族是歷史文化古國,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有助于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小學語文教學是歷史文化傳揚的重要途徑。因此,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對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產生深刻認知,并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情,采用科學教學模式,為全面提升小學生 傳統文化素養奠定基礎。鑒于此,本文詳細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的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傳統文化素養
中華民族擁有上千年的文化歷史,流傳至今的文化精髓對于人們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都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在全面了解小學生認知能力以及語文基礎能力等角度出發,采取有效措施高效展開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夠為促進我國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 注重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情感基礎
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知,從而促使學生對中華民主傳統文化產生學習積極性,這對于全面提升小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在《輕叩詩歌的大門》這一單元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書籍等多種途徑,全面搜集《春夜喜雨》、《詩經·采薇》、《天凈沙·秋》等詩歌以及作者資料搜集,在自主搜集相關資料的過程中,能夠對詩歌中作者所融入的情感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對于引導小學生形成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具有促進作用。眾所周知,古詩詞中包含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古代詩人智慧的結晶,因此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是傳統文化知識滲透的重要途徑[1]。
再如,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課教學中,詩詞中滲透著詩人王維濃厚的思親之情,小學語文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有針對性展開親情教育,在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積極性的背景下,引導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以及良好的語文素養,為培養小學生對傳統的情感基礎、高效進行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
2 通過傳統文化傳承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著大量的傳統文化精髓,新時期我國小學語文教師在積極進行小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培養的過程中,必須深入進行教材挖掘,不斷拓展文化教學資源,結合學情有針對性引入相應的課外書籍與閱讀材料等,為逐漸提升小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奠定基礎。
例如,在《小英雄雨來》一課教學中,課外詳細描述了抗日戰爭中我國人民的智慧以及勇敢精神,是培養學生逐漸形成堅定不移、寧死不屈精神的重要途徑,通過教材內容深入挖掘對于高效落實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義[2]。因此,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等特點,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展開這一課教學時,可以帶領班級學生參觀當地博物館以及紀念館等,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深刻感受家鄉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傳統傳統文化以及中華民族精神的過程中,實現對小學生傳統文化素養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
3 結合教學內容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精華
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在積極加強小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培養的過程中,必須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積極進行全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展開語文知識的探究與學習,突出小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高效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以及人文修養的提升奠定基礎。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采取有效措施結合教學內容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精華至關重要[3]。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對我國四大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以及《水滸傳》等進行簡要介紹,并引導學生進行個別章節選讀,結合學生興趣進行章節講解,有助于激發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更有助于小學生對我國歷史各個時期的軍事、政治等產生一定了解,通過挖掘傳統文化精髓來實現傳統文化素養的全面培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新時期我國在積極加強小學生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在積極進行教材挖掘的基礎上,從傳統文化素養以及綜合素質等角度出發,采取有效措施不斷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應對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培養的重要性產生深刻認知,并從注重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情感基礎、通過傳統文化傳承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結合教學內容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精華等角度出發,為促進小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燕飛.新課改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8):41-42.
[2]羅先慧.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研究2017年度綜述——基于2017年《小學語文教與學》論文轉載情況的統計分析[J].小學教學研究,2018(04):4-9.
[3]劉楠楠.聚焦核心素養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在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中的呈現分析[J].語文知識,2016(2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