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華
摘 要:集體需要的是執行力,只有堅決執行上級領導交辦的任務,才能夠將領導層決策付諸實踐并實現,從而體現集體價值與個人價值。因此,不論是個人還是集體,執行力都是極為重要的。本文就此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執行力;軍隊集體
1 員工執行力不高的原因
領導振臂一呼,希望應者云集,有時發現自己到了四樓,一些員工還只到了二樓,有的甚至還在一樓打圈圈,這種類似領導加油門、員工踩剎車的現象常會遇見。領導為提升員工競技狀態,建立了干部選拔、績效考核、企業文化、責任追究等一系列激勵約束機制,試圖激發員工熱情,提高工作效率,雖取得一定效果,感覺還是不盡如人意。是不是員工站在領導對立面,不會從領導角度考慮問題呢?也許人都有點惰性,不一定常常記得和履行自己的責任;也許人都有點局限,同一時間處理不了太多的事情。在日常工作中,對執行力不斷增長的需求與員工執行力提高的可能和意愿往往會產生一定的矛盾。要化解這種困境,除了采取進一步優化經營機制、加強履職管理、提升素質技能、梳理制度流程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外,是不是還有其他辦法可尋呢?
平常和同事們交流工作的時候,一些員工反映,有時領導要求多、要求高、要求急,落實時有點顧此失彼;文件資料汗牛充棟,規章制度浩如煙海,學習貫徹有點困難;工作中強調的中心重點比較多,不知道哪里是關鍵。這些說法雖然比較片面,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實情。關心員工成長,對員工提點要求是正常的,卻不一定充分考慮了員工的感受,有可能忽略了員工基礎條件和素養的差別。如同對客戶服務要實行差別化管理一樣,也要照顧員工資質條件的差距,在一個較為合理的支點上促使其發揮作用,“不拋棄、不放棄”,不然的話,哪怕大家都希望把事情做好,卻不一定知道從何處做起,到何時算完。
大家面臨的任務壓力非常大,都有迫不得已的苦衷,因而領導的要求和員工的想法都是能夠理解的,問題是在現有工作環境下,有沒有可能找到一種新的思路方法,既不傷筋動骨,又能挖掘工作潛力,把雙方愿望成功對接起來,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呢?每次想到這個難題,就會想起“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軍隊多好啊,首長一聲令下,全軍奮勇向前,出生入死,在所不惜。有這樣強大的執行力,還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想到這些,就會感嘆我們共產黨真是了不起,28年時間,以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微企業”,戰勝了國民黨這樣的“大型集團公司”,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
2 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談如何提高執行力
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樣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軍事紀律要求來看,簡潔的軍事訓令和一貫的思想訓練是不是軍隊萬眾一心、赴湯蹈火、令行禁止、無往不勝的重要原因呢?
眾所周知,我黨建軍之初,官兵主要來源于舊軍隊、工人、農民和社會底層人員,魚龍混雜,游擊氣息濃烈,戰斗力極低,生存發展異常艱難。當時國民黨是合法領導者,將官兵士有穩定的來源,素質也有一定的保證,民眾愿意到國民政府當兵,而共產黨被視為叛亂分子,老百姓一般不愿意當共產黨的兵,士兵來源和素質很難得到保證。以一支素質參差不齊的部隊抗衡一支素質較高的部隊,會有多少勝算呢?但我黨克服了重重困難,創造性的擬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軍事組織紀律,堅持不懈開展士兵教育訓練,加強部隊的思想和作風建設,走群眾路線,硬是把一支雜牌軍打造成了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打敗了國民黨,奪取了江山。雖然我黨獲勝的原因很多,但善于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遠大的理想通俗化,讓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都能了解我黨的奮斗目標和宗旨并投身其中,應當是致勝的一個重要原因。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推行情況看,官兵也有一個接受消化的過程,從不以為然,到一知半解,后來深入人心。1947年10月10日,毛澤東起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使之成為軍事行動甚至政治行動的指南,并令人將其譜成歌曲,傳唱大江南北,其所積蓄起來的凝聚力、戰斗力讓敵軍聞風喪膽。這種軍事條令的實用性、推行實施的堅定性和教育訓練的持續性一定給廣大人民群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獲取民心,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是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和行動準則,對企業各項工作有什么啟發意義呢?
軍隊有要求,企業也有;軍隊有教育,企業也有;軍隊能執行,企業員工稍遜一籌,問題在哪里?
軍隊有要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言簡意賅,雖包含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容,卻容易記憶,理解不難;企業有要求,但分散瑣碎,內容龐雜,變化較多,記憶不易。
軍隊有教育,隨時隨地,連說帶唱,不受時空條件的限制,可以時時刻刻對照自己的言行省察調整,不斷提高自律能力和綜合素養;企業有教育,但需要一定的時空條件,如場所準備、設施布置、人員聚合,宣講匆匆,過眼云煙,效果難料[1]。
軍隊能執行,因為要求雖然簡潔,但抓住了根本,只要簡單的條款做到了,其他要求也就做到;企業員工難執行,是因為要求太多了,不一定抓到要害,規定太多,做到這條,違了那條,久而久之,難以堅持。
由此看來,要提高執行力,并不是要簡單模仿強制性的軍事命令,也不是復制軍營化的管理方式,而是盡可能讓我們的制度規章生動化、形象化、通俗化,使不同層面的員工都容易消化、深深植根腦海之中。就像中華民族綿延不絕、中華文化持久彌新,實際上歸于儒家文化的傳遞,而儒家文化核心就兩個字:仁、禮。仁者愛人,就會相互幫助,包容眾生;知禮有節,就會遵守規矩,不侵犯他人。不管有多少外來民族侵略、外來文化侵蝕,從未使中華民族滅亡、使中華文化斷絕,由此可見儒家文化的生命力。因此,要使企業各項制度規定讓員工自覺遵守,執行明確快速,除了規章制度本身合理,反映員工心聲外,內容形式上一定要做到:要求簡約,傳導方便,執行容易。
當然,現代社會畢竟不同于過去舊社會,經濟建設的內容遠比軍事斗爭復雜,我們員工文化思想水平也不是以前的老百姓可比。現代經濟建設光靠幾條簡單的原則,不僅不成立足之本,更不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勝,但根本原理還是相通的,過于復雜的東西對任何人都是折磨,更何況學習貫徹的興趣。企業制定的文件、制度、規章,盡可能簡化一些,實在不能簡化,可以摘要附在前面,便于各層級學習;對來自系統以外的制度、文件、規章,我們也可以把核心的東西提煉出來,與原文直接轉發相比,便于員工記憶消化,詳細的條款可根據業務要求及資質條件細讀精讀。剛學開車的時候,對如何“起步”很是傷神,人有點緊張,心理壓力大,手忙腳亂容易熄火,后來教練告訴我牢記“一踩二掛三打四鳴五手剎”,很快就掌握了動作要領,會車時注意“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超車時注意“道路平坦、視線開闊”,保證了駕駛安全[2]。在管理學中的一些基本經驗,如對一把手要求“定戰略、建班子、帶隊伍”;對副手要求“主動不盲動、服從不盲從、到位不越位、補臺不拆臺”;對年青員工要求“吃得苦、領導愛,吃得虧、群眾愛,耐得煩、客戶愛,講誠信、大家愛”;對客戶營銷要求“服務零距離、交情等距離、交往有距離、生活遠距離”。語言通俗易懂,員工耳熟能詳。
3 結束語
總之,只有嚴格遵守紀律,堅決執行,才能夠做成事情。根本的東西搞清楚了,努力方向有了,工作方法有了,思想指導行動,執行才更有力。
參考文獻
[1]黃忠順.執行力的正當性基礎及其制度展開[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6,24(4):30-45.
[2]肖建國,劉文勇.論執行力主觀范圍的擴張及其正當性基礎[J].法學論壇,2016,31(4):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