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450053)李亞平 郭書芳 李彩霞 石彩曉
靜脈輸液外滲是指于輸液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導致輸入的藥液滲漏到了靜脈之外的軟組織,常伴隨有脹痛、腫痛、局部紅腫、燒灼等表現[1]。為幫助患者盡快消除局部疼痛,避免皮膚嚴重損傷,本次研究擬對冰敷聯合馬鈴薯片的外敷處理效果進行觀察。
1.1 研究資料 將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靜脈輸液外滲患者按照硬幣法隨機分成兩組,每組患者各43例。①對比組:男28例、女15例,年齡范圍6個月~13歲,平均年齡(6.1±1.1)歲,腫脹范圍5~10cm,平均(7.2±0.6)cm;②實驗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范圍1~12歲,平均年齡(5.7±1.2)歲,腫脹范圍5~11cm,平均(7.4±0.7)cm。以上兩組患者間的資料差異比較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比組 將一定量的硫酸鎂粉劑溶解到溫度在40℃~50℃的溫水里,配置成為濃度為50%的硫酸鎂溶液,使用4~6層的無菌紗布濕敷,放到溶液里,擰濕到以不再滴水為宜,貼敷在滲出腫脹處、注意避開針眼,最外面包裹一層保鮮膜,固定半小時后予以更換,直到患處癥狀消失為止。
1.2.2 實驗組 冰敷聯合馬鈴薯片外敷:使用清潔包布包裹冰袋冷敷半小時,切忌與皮膚的直接接觸,避免凍傷。冰敷斷開之后,取新鮮的馬鈴薯,洗凈,切成0.2~0.3cm厚度的薄片進行外敷,表面使用保鮮膜予以包裹固定,貼敷時間為1h,每天3次,直到患處癥狀消失為止。
1.3 指標觀察 比較兩組患者腫脹消除時間和總的治療效果,評價標準為[2]:①痊愈:紅、腫等徹底消失不見;②顯效:紅、腫等癥狀有明顯改善;③有效:疼痛有一定的改善,局部癥狀減輕,紅、腫面積有所消退;③無效:癥狀未見改變。
1.4 統計分析 數據統計學軟件版本為SPSS22.0,采用百分率(%)表示計數指標,采用平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指標,分別采用卡方(x2)和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P<0.05表示組間存在明顯差異。
由附表數據顯示可見,實驗組臨床療效97.7%顯著優于對比組的83.7%,差異比較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實驗組患者消腫時間(7.2±0.6)h明顯短于對比組的(14.1±1.3)h,差異比較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5)。
以往臨床多采用50%硫酸鎂濕敷處理靜脈輸液外滲,硫酸鎂的收斂、高滲作用極佳,有較強的皮膚穿透能力,能促進局部皮膚的血液循環,因而有利于減輕局部癥狀。但是硫酸鎂應用時卻干燥的快,由于結晶還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導致應用效果受限[3]。而本次研究中采取的冰敷聯合馬鈴薯片外敷中,冰敷是經由物理作用來促使局部血管收縮,使血管的通透性有所降低,減少滲出,在把控局部皮膚溫度的基礎上,減輕皮膚的燒灼感、緩解藥物對血管壁造成的刺激。而新鮮的馬鈴薯中因為含有大量的淀粉,所以體現出高滲性,可有效緩解體液外滲的局部腫脹情況,加速于水腫的消退,馬鈴薯其中所含有的膽甾烷衍生物、龍葵堿、茄堿有著較強的血管滲透作用,有利于興奮平滑肌,使血液循環的速度進一步加快,最終發揮出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良好效果。此外,在馬鈴薯中包含的維生素P、A、B族,能通過阻滯傳導痛覺纖維A的興奮性,起到鎮痛效果。結合本文研究結果來看:實驗組患者消腫時間明顯要短于對比組,且臨床療效97.7%顯著優于對比組的83.7%,差異比較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冰敷聯合馬鈴薯片外敷能有效發揮修復再生、消腫止痛的作用。

附表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獲得效果[n(%)]
綜上所述,對靜脈輸液外滲的患者使用冰敷聯合馬鈴薯片外敷能夠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有利于患者快速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