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473000)崔寶月 陳勁松 李彥芳
醫院獲得性肺炎(HAP)為常見院內感染,在我國院內各部位感染中占據首位[1],為探討TZP延長輸注時間治療HAP的效果,筆者對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HAP患者,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的診斷標準[2]。男45例,女35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53.31±5.55)歲,按照多中心、開放、非對照法分為觀察組(n=40)與對照組(n=40),組間資料具可比性,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患者常規接受平喘、祛痰治療,依照痰培養結果、藥敏結果,兩組均實施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海南通用三洋藥業有限公司,H19990187)抗感染治療。觀察組:間隔6h給藥,4.5gTZP溶于0.9生理鹽水100ml內經輸液泵持續靜脈泵入3h;對照組:間隔6h給藥,4.5gTZP溶于0.9生理鹽水100ml內經靜脈滴注30min內完成。連續治療3d后進行療效觀察。
1.3 觀察指標 CPIS評分:<6分代表治療成功,可在7d后停用TZP;若停藥后5d內CPIS評分>6分,細菌學檢查仍為原病原菌,則判定為復發或治療失敗,改為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治療。觀察患者降鈣素原(PCT)、血小板計數(PLT)、D-二聚體(D-D)水平,以判斷藥物治療對細菌清除率的影響。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19.0軟件處理本次研究所得數據。計量單位資料采用(±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單位采用率表示,應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3dCPIS評分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CPIS評分分別為(7.58±1.12)分、(7.60±1.34)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PIS評分分別為(5.69±1.30)分、(6.85±1.29)分,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前、后PCT、PLT、D-D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PCT、PLT、D-D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PCT、PLT、D-D水平均改善,觀察組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附表。
2.3 細菌清除率比較 治療3d后病原學檢查結果顯示,觀察組病菌清除率95%,對照組病菌清除率22.5%,P<0.05。

附表 治療前、后兩組PCT、PLT、D-D水平比較
2.4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期間出現1例皮疹、1例胸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3例注射部位局部疼痛、2例皮疹、2例胸痛,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5%,P<0.05。
TZP作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復方制劑,可對細菌細胞壁產生靶向作用,抑制酰基化細菌胞壁蛋白質活性,并永久性修飾非活性部分使其處于非活性狀態,從而誘導細菌崩解;由于藥物結合細菌數目有限,一旦酰基化結合部位飽和,則其殺菌效果不會增加,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其高于MIC持續時間可能比其峰值濃度更能夠反映藥物殺菌能力。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CPIS評分下降程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PCT、PLT、D-D水平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P<0.05),表明TZP延長輸注時間能夠持續保持藥物抗菌活性,效果確切。
總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延長輸注時間治療醫院獲得性肺炎能夠保持較高藥物濃度,增強抗菌活性,可作為有效的治療方案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