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中醫院(450007)谷倩菊
心力衰竭患者治療期間極易出現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為探討肺炎感染檢驗指標在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診斷治療中的價值,筆者對我院50例心力衰竭患者臨床進行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為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60~82歲,平均(73.36±5.02)歲;另選同期在我院體檢的50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73.40±5.11)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患者入院治療當天采用無菌試管取痰液送細菌培養,具體操作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范》進行[1]。患者治療前空腹狀態下抽取外周靜脈血5ml,置入肝素鈉抗凝管內,離心15min,3500r/min,常規分離血漿與血清,置于-20℃環境下保存。PCT、NT-proBNP、hs-cTnT檢測:使用儀器羅氏Elecsys-2010電化學發光全自動免疫分析儀,配套試劑。BNP檢測:使用上海巴玖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DG5033A 酶聯免疫檢測儀及其配套儀器。

附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肺炎感染檢驗指標比較

附表2 不同心功能肺炎感染檢驗指標比較
1.3 統計學分析 以SPSS19.0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以t檢驗,以雙側α=0.05為檢驗標準。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以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肺炎感染檢驗指標比較 觀察組內肺炎感染組患者PCT、NT-proBNP/BNP、hs-cTnT水平均明顯高于未感染組(P<0.05),未感染組上述指標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感染組、未感染組及對照組BNP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體見附表1。
2.2 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肺炎感染檢驗指標比較 隨著心功能分級增加,患者PCT、BNP、NT-proBNP、NT-proBNP及hs-cTnT水平相應升高(P<0.05),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NT-proBNP/BNP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見附表2。
PCT為降鈣素前體,可作為細菌感染、炎性疾病感染診斷依據,能夠對機體炎性反應程度直觀反應。實驗數據表明,細菌侵入引起感染后6h機體PCT水平急劇升高,而炎癥得到控制后,PCT水平則恢復至正常值,因此在病情診斷、預后預測方面廣泛使用。BNP為心衰定量標志物,能夠反應左室收縮功能障礙,臨床數據表明,以BNP100pg/ml作為臨界值檢測急性呼吸困難的陰性預測值達到90%,能夠顯著提高心力衰竭的診斷準確性[2]。NT-proBNP能預測膿毒癥預后,當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感染時,NT-proBNP、BNP無法準確反映感染或心力衰竭程度,NT-proBNP/BNP則不受心功能影響,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NT-proBNP/BNP水平不隨心功能分級改變而改變(P﹤0.05),顯示其能夠反映感染程度。老年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PCT、NT-proBNP/BNP、hs-cTnT水平明顯高于未感染組、對照組(P﹤0.05),提示PCT、NT-proBNP/BNP、hs-cTnT在心力衰竭合并感染診斷中使用具有顯著價值。
綜上所述,肺部感染檢驗指標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診斷中具有顯著價值,能夠準確預測患者肺部感染程度,為治療方案選擇及效果預測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