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518101)吳海燕
急性重癥胰腺炎是一種病情危急、并發癥多的急腹癥。若患者病情未得到及時控制,可能會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相關研究報道,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治療過程中,通過引入集束化護理能夠將相關護理干預措施串聯起來,共同實施,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1]。我院在對41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治療過程中實施了集束化護理,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對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集束化護理實施后)收治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41例設為研究組。另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集束化護理實施前)收治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41例作為對照組。研究組中男24例,女17例,年齡為38~67歲,平均年齡為(50.4±5.8)歲;對照組中男26例,女15例,年齡為34~65歲,平均年齡為(48.7±5.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實施常規治療,包括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營養支持、胃腸減壓等。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生命體征監測、按規范輸液等。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集束化護理:①構建集束化護理小組。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組員包括5~6名骨干護師,共同探討并制定集束化護理方案,形成標準化護理流程,由護士長監督實施。②具體護理流程。患者入院后立即進行病情評估,保持絕對臥床休息,做好禁食、吸氧、建立靜脈通道、心電監護、胃腸減壓、鎮痛。遵醫囑進行急診化驗檢查,根據檢查結果確認具體治療方法(手術治療或保守治療)。治療完成后,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包括生命體征、尿量、出血量、呼吸情況等,做好詳細護理記錄。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導,使其樹立治療信心,能夠主動配合治療。③早期液體復蘇。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早期會出現血容量不足的情況,需補充大量液體。補液在CVP監測下進行,擴容選用乳酸林格氏液與生理鹽水。若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25g/L,需輸入血漿及白蛋白,以補充膠體。④器官功能維護。掌握患者肺功能情況,若出現呼吸喪失,則給予無創呼吸機;若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可給予左卡尼汀。⑤組織供氧。給予吸氧,還原性谷胺甘肽1.2g/d,維生素C5g/d,靜脈輸液。⑥抗感染。可給予患者第3、4代頭孢類或喹諾酮類治療,糖皮質激素及血液濾過治療,蛋白酶抑制劑方面可選用烏司他丁。
1.3 療效判定 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胰腺水腫基本消失,且血尿淀粉酶水平回歸正常,相關癥狀明顯緩解;有效:患者胰腺水腫有所減輕,血尿淀粉酶水平一定程度下降,相關癥狀有所緩解。無效:患者胰腺水腫依然存在,血尿淀粉酶無明顯變化,相關癥狀未得到改善甚至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15.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P<0.05即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總有效率(95.12%)要高于對照組(80.49%),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如附表所示。
急性重癥胰腺炎發病較急,且病情危重,若患者病情未得到及時控制,其生命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以往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主要為單個科室“孤軍作戰”,治療方式及手段存在一定局限性,可能會耽誤最佳治療時機。集束化護理能夠將已經明確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措施捆綁起來,由集束化護理小組根據治療需求制定標準化流程,其間各科室能夠相互協調,讓患者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有效的治療,以穩定患者病情,提升治療成功率。
結合本研究結果來看,研究組總有效率要高于對照組(P<0.05),與相關文獻結果相似[2]。由此可見,對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能夠起到輔助性治療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癥狀,穩定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