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魯山縣人民醫院(467300)趙春玉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88例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順序交替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17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9.83±1.60)歲,對照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56~79歲、平均年齡(69.10±1.50)歲,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給予患者抗感染護理;全天候監測患者的體征,包括呼吸、肢體狀況以及意識恢復情況;引導患者每日進行3~5次的翻身練習并鼓勵患者持之以恒;給予患者用藥指導與飲食指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①以我院開展的優質護理工作為基準,為提高護理水平和護理效果,將護理人員進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礎上為每組護理人員分配護理任務。同時,對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行肺栓塞發生風險的評估,根據可能存在的風險性進行預防性護理。②做好疾病宣教。設計、制作與播放術后肺栓塞預防知識視頻及肺栓塞有關預防知識的文字性宣傳彩頁。設計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后肺栓塞預防的具體知識與實施方法;邀請專業移動視頻制作人員與科室醫護人員來拍攝各種術后肺栓塞預防操作宣傳片;根據患者的移動終端類型(如:手機、電腦、iPad),為患者下載不同格式的視頻,從而滿足患者移動播放與觀看的需求。③當患者恢復坐位平衡能力后引導患者緩慢站立,當患者可以實現站立后則引導患者做原地踏步運動,鍛煉患者的下肢承重能力。④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患者在心理上接受疾病發生的事實,并讓患者了解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效果以及應當做出的配合治療行為,提高預防術后肺栓塞的心理認可度。同時,護理人員應當結合治療醫師的建議,引導患者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

附表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n(%)]
1.3 觀察指標 患者術后肺栓塞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患者的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方式由患者進行自主評價,分為十分滿意、滿意與不滿意三個評價等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當P<0.05時數據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肺栓塞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未發生肺栓塞現象,對照組有4名患者出現肺栓塞現象,患者的肺栓塞發生率為9.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整體滿意率為90.9%,對照組患者的整體滿意率為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由于老年患者的臟器功能出現了一定的下降,因此,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容易出現肺栓塞,從而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與健康。肺動脈栓塞雖然發病急,死亡率高,但如果醫護人員、患者及其家屬均能提高意識,做到早期識別和預防,便能降低骨科患者術后肺動脈栓塞的發病率,并且可以通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來降低其死亡率[1]。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肺栓塞發生率為0.0%;對照組患者的肺栓塞發生率為9.1%;所以,采取預防性護理措施能夠降低術后肺栓塞的發生率。在對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進行并發癥預防護理干預的過程中,如何提升治療過程中患者的滿意度也是當前學術界探討的重點,治療過程中過低的滿意度會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并增加患者對治療的焦慮性,從而制約治療效果的發揮。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整體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所以,采用預防性護理措施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本文的研究結果與張淑霞的研究結果相似[2]。所以,預防性護理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可行性與實用性。
綜上所述,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后采取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降低術后肺栓塞的發生率并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