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中心醫院(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院)(462000)王慧冰 孫凌飛
高壓氧治療在臨床上是腦卒中、顱腦損傷患者常用的治療措施,本研究在給予氣道切開高壓氧治療患者不同吸痰護理干預的條件下,觀察氣切套管下吸痰護理模式對患者的療效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72例氣管切開高壓氧治療患者分為常規組與試驗組,每組各36例。常規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35~73歲,平均(56.8±4.3)歲;試驗組男23例,女13例,年齡36~75歲,平均(57.2±4.4)歲。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高壓氧治療,治療期間全程監測患者的心電、動脈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治療壓為0.2mPa,純吸氧時間1h,間隔休息時間10min,治療時間2h,1次/d,1個療程10次。由同一名責任護士陪護所有患者入艙,以患者的聽診狀況為依據,對其實施吸痰護理。若患者血氧飽和度降低,呼吸機管壓上升,出現痰鳴音或嗆咳時,可立即對患者進行吸痰,且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0s。常規組采用深部吸痰護理,吸痰導管插入患者氣道20cm左右處,上提約1cm,采取吸痰措施后不沖洗。試驗組患者采用氣切套管下吸痰護理,吸管插入氣切套管2cm處,在給予患者吸痰處理后,還需使用負壓系統在氣道聲門下吸引管處進行沖洗,清除氣道內的滯留物,關閉負壓系統,采用低壓在聲門下氣囊中注入生理鹽水,并開啟負壓系統進行引流,反復沖洗直至洗液澄清為止。
附表1 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比較(n,±s)

附表1 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比較(n,±s)
組別(n=36) 心率(次/min) DBP(mmHg) SBP(mmHg) SPO2(%) 2h吸痰間隔時間(h)常規組 96.8±15.5 74.2±12.5 125.8±21.4 93.4±4.7 0.6±0.3試驗組 99.7±14.8 71.7±14.8 121.3±22.6 95.2±3.8 1.4±0.4 t 0.812 0.774 0.867 1.787 9.600 P>0.05 >0.05 >0.05 >0.05 <0.05

附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心率、舒張壓(DBP)、收縮壓(SBP)、血氧飽和度(SPO2)、2h吸痰間隔時間與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所有研究數據,計數與計量數據用(n,%)和(±s)表示,組間數據對比差異用x2和t檢驗,P<0.05為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血氧飽和度指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試驗組的2h吸痰間隔時間明顯少于常規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1。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2。
給予高壓氧治療的氣管切開術患者各階段的護理干預,能有效保障臨床護理質量,避免患者因護理不當而發生治療中斷,或治療后出現各種并發癥的不良狀況[1]。此外,針對患者的實際病情,采用不同的吸痰護理措施,既可以有效清除患者氣管內的痰液,又能減輕患者肺部感染的癥狀,對改善氣管切開高壓氧治療患者的預后有積極影響[2]。此次研究以氣管切開高壓氧治療患者為對象,通過給予患者不同的吸痰護理措施,結果顯示試驗組的2h吸痰間隔時間明顯比常規組長,其并發癥發生率則明顯低于常規組,表明采用氣切套管下吸痰護理干預能延長患者的吸痰間隔時間,減少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高壓氧治療氣管切開患者采用氣切套管下吸痰護理干預措施,可增加患者吸痰后的休息時間,并降低患者治療后出現各種不良反應的幾率,適合用于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