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精神病醫院(463000)任喜梅
為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情,降低復發率,本文旨在探討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用藥依從性、社會支持度及康復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112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護理方法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每組56例。常規組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齡21~54歲,平均年齡(38.2±1.3)歲。干預組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9.1±1.1)歲。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給予常規出院指導,包括:給予用藥指導、健康教育、安全管理等。干預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給予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使患者關注我院微信公眾號,并對其使用步驟進行講解。②每周星期一、三、五在微信公眾號推送精神分裂相關知識。③建立微信公眾號管理小組,患者及其家屬可在微信平臺與微信管理小組成員進行一對一交流,對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疑問微信管理小組成員及時給予解答。④定期通過微信平臺對患者進行回訪,根據患者情況給予相應的健康教育、心理指導等。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用藥依次性進行評估,患者自愿按時按量服用藥物為完全依從;在監督下患者能時按量服用藥物為部分依從;患者拒絕服用藥物為不依從。②采用社會支持評價量表(SSRS)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社會支持情況,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共10個條目,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社會支持度越高。③采用康復狀態量表(MRSS)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康復狀態,包括:依賴、活動能力、社交和癥狀行為,共28個條目,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功能受損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標準差(±s)描述,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用藥依從性比較[n(%)]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用藥依從性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用藥完全依性從高于常規組,不依從性低于常規組,P<0.05,詳見附表。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社會支持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支持利用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MRS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MR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MRSS評分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缺乏有效的監督或經濟困難,導致用藥依從性下降,不利于患者康復[1]。近年來,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常用于各種疾病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有利于患者康復[2]。本文研究顯示,護理后干預組MRSS評分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可減緩精神分裂患者功能衰退,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用藥依從性,提高社會支持度,有利于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