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丹
摘要: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不僅要承擔傳授體育知識與技能的任務,還負有培養大學生道德情感、意志品質、社會適應行為的責任。在全員育人理念的指導下,為了更好地發揮體育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加強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德育
體育是高等教育體系眾多學科中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發展關系非常密切的學科,具有極高的德育價值,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己成為體育教師的共識。德育內容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并不像技能傳授那樣具體、明顯和目標明確,但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整個體育教學過程,是體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教師相比,體育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最為全面、直接,他們以德育人、以身立教,能夠更有效地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進行引導和教育。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抓好體育知識、技能傳授的同時,加強德育滲透,能有效達到德育與體育的有機結合,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對實現新時期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第一,在公共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適應當代大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必然選擇。大學生進入到大學階段,其自身發展進入了一個生理、心理、個性發展趨向成熟的關鍵性階段,是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全面形成時期。在個人的德性成長的初期,學校德育理所應當地需要進行灌輸式德育以便引導其發展,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校外生活知識不斷豐富,思維水平不斷發展,自我意識逐漸成熟,簡單的道德要求、行為規范的灌輸己經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內在需求,一旦失去了外在的約束力量,帶有被動遵守規范意味的行為就有可能土崩瓦解。隨之暴露出大學生在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社會行為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因此在這樣的關鍵時期,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德育滲透己成為公認的有效德育形式,這要求教育者提高全員育人意識,適應時代發展變化,不斷加強各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二,在公共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有利于拓展德育途徑。當前專門德育課程的依賴現象嚴重,迫切需要充分發揮各個學科的德育作用,協調統一,全員育人。高校始終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高等教育的育人目的是促進大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育理念下,德育無疑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從課程德育的角度看,專門德育課程在學校德育體系中起主導性作用,如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直接德育課程,在高校教育中顯示出其特殊地位和特殊性質。
二、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內容
德育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存在于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因素也非常豐富,不僅僅局限于某些固定內容,需要不斷深入為挖掘并加以應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內容時,堅持以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為指導,尤其是以體育課程目標的五大領域及三個維度教學目標中的德育目標為依據,挖掘體育教學中較為突出的德育因素,結合運動項目特點,從道德情感、意志品質及社會適應行為三個方面對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有利于體育教師在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對教學設計加以調整,有意識地將這些德育內容滲透于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寓德育于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傳習過程之中,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道德情感的滲透教育
健康道德情感的形成要靠個人,更要靠教育。自尊感、羞恥感、友誼感、責任感、義務感、公正感、榮譽感、集體主義情感及愛國主義情感等都是道德情感的重要內容。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對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其中,集體主義情感和責任感的教育作用尤為突出。
首先,集體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情感是一種強大的凝聚力,是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大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情感教育,就是培養他們為集體服務的思想感情,培養他們善于在集體中學習、生活和工作的習慣,在集體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實現個人的價值。這也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使命。體育教學本身就是以體育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共同參與的集體性教學活動。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滲透集體主義精神,教會大學生站在集體的立場上處理問題,懷著積極關心、參與建設的態度為集體利益貢獻力量。強化集體觀念,避免個人主義傾向。在一些集體項目的教學活動中,項目本身有較強的集體性特點,戰術上的協作與配合就是集體主義精神的集中表現。因此,經常參加排球運動,可以培養注重團隊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排球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訓練和比賽,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技能通過實踐活動展示出來,并在比賽練習之后,和同學進行一些溝通和交流。教師在比賽練習過程中在對技術動作加以糾正和指導時,要不失時機地滲透集體觀念,強調隊友間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到以自我為中心,一味強調個人價值的實現,難以取得成功,只有集體中每個成員的努力和彼此的團結配合,最終才能實現預期目標。
其次,責任感教育。責任感是一種傳統美德,責任感的培養也是我國德育的核心內容之一。所謂責任就是具有承擔能力的社會成員份內應做的事、應承擔的過失,以及在長期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自覺意識和品格。從個體的成長歷程來看,大學生己經到了應該全面承擔人生責任的階段,大學生是當代青年的優秀代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肩負重要歷史使命,大學生責任感的強弱,不僅關系到其自身的能力與發展,而且關系到他們是否能夠肩負起歷史使命,成為合格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因此,對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意義重大。
(二)意志品質的間接培養
意志品質就是意志的具體表現,它主要包括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制性。意志,是人類能動性的集中表現,是人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調節和支配自身行為的心理過程,即對實現目的有方向、有信念地堅持下去的一種心理活動。它是人們從事任何有目的的活動所不可缺少的心理過程。常常以語言或行動表現出來,即人的思維過程見之于行動的心理過程。人們常常是在意志的支配下,調節自覺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最終實現預期的目的。大學生的意志品質直接支配或影響著學習、生活和工作等各個方面,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寓自信果敢、頑強拼搏等意志品質的培養于體育教學之中,對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磨煉意志、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S].中國學校體育,2002.6
[2]宋振宇.高校體育教學德育滲透原則及實現[J].德育研究,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