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瑩
摘 要:在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時常發生,進而也對社會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直接影響,嚴重時,還會引發人身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設想。突發性事件發生時,受到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和影響,社會公眾一般會選擇通過媒體了解事件真相,由此也對廣播報道提出更高要求。鑒于此,本文主要對突發性事件的廣播報道策略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突發性事件;廣播報道;策略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2018)08-00-02
現代社會發展中,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的自然環境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頻繁發生,如公共安全事故、自然災害、重大交通事故等等,這些事件的發生都嚴重威脅著社會的安定以及和諧發展,同時也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突發事件的新聞價值較高,且生命力較強,如此也對廣播報道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新時期背景下做好突發事件的廣播報道,應引起我國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突發性事件概述
所謂“突發性事件”,即突然的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這些事件往往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和較強的生命力。但突發性事件一旦發生,便極易對社會的安定與和諧產生影響,甚至還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的生產、工作、學習,威脅著社會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正常情況下,突發性事件一般可分為人為破壞型和災害型兩種主要類型。其中,自然災害包括洪水、地震、海嘯、臺風等等;人為破壞如恐怖活動、打砸搶燒、戰爭等等。從以往的歷史經驗上來看,很多突發性事件的發生都具有天災和人禍的雙重因素。與日常生活中的活動不同,突發性事件往往無法提前預知,故存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同時也不具備“儀式性”特征。對于社會公眾而言,突發性事件同樣具有很強的不可預知性,并會伴隨著災難和風險,其帶來的損失往往不可估計,因此更是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
二、做好突發性事件報道的必要性分析
新時期發展背景下,新聞媒體屬于一種重要的信息傳播媒介,其不僅僅要對各種突發性事件進行報道,同時也肩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正常情況下,突發性事件具有時間緊迫、影響范圍廣、不可預測等特點,對于整個社會的安定和諧發展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均可產生消極影響。基于上述情況,通過廣播電視對突發性事件進行報道逐漸成為了媒體實力和責任的集中體現,這一舉動不僅有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同時還可對社會公眾緊張、焦慮的情緒進行安撫。在具體報道的過程中,只有立足于社會公眾的基本利益,才能充分發揮出輿論的積極導向作用,從而可將突發性事件帶來的消極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之內。
三、突發性事件的廣播報道策略
(一)尊重社會公眾的知情權
對于社會公眾而言,知情權是其享有的一項重要的合法權益,主要是指社會公眾通過互聯網、報紙、廣播以及電視臺等媒介,對于突發性事件以及政府的態度等進行了解的權利。在發生突發性事件的過程中,很多公眾通常都無法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且無法對后續的發展情況進行預知,尤其是與事件相關的事物或者人,對于廣播報道往往更加渴望,在此情況下,若各地電視臺能夠滿足公眾的需求,則在處理該事件的過程中也更加容易得到社會公眾的配合和支持,最終取得十分顯著的報道效果。但如果電視臺不能及時地滿足公眾需求,便極易使公眾產生焦慮、恐懼等心理,甚至還會對社會的穩定發展以及事件的后續處理產生阻礙和影響,不僅無法保障突發性事件報道質量,同時還會造成不可估計的后果。因此,各地的廣播電視臺在今后發展過程中,在獲得突發性事件信息時,一定要及時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甄別,劃清內容主次之后,及時報道給社會公眾,使其能夠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獲得消息,以此穩定民心,創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發展秩序。
例如,在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件震驚全國,中央電視臺在第一時間對該事件進行了報道,并選擇了新聞客戶端和電視進行同步報道,使得人們能夠及時地了解到事件發生后的傷亡和救援情況,而這也充分凸顯了人文關懷理念,是媒體綜合實力和社會責任的集中體現。
(二)與政府部門做好溝通和配合
對于社會公眾和突發性事件而言,新聞媒體扮演著傳播者的重要角色。在發生突發性事件的過程中,民眾最關心的問題要數政府對該事件的看法和態度,此時便要求廣播電視臺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播、報道方式,將突發性事件的真實情況以及政府的態度等及時傳遞給社會公眾,充分發揮出自身的雙向傳播的作用,即將民眾的看法和建議同時傳遞給政府,在兩者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盡可能獲得社會各界的支持,共同面對突發性事件。
2018年初,貴州大范圍遭遇雨雪凝凍天氣,有預測顯示此輪災害的程度接近十年前的我國南方地區遭遇的雨雪凝凍災害。貴州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開設了《抗凝凍,我們在行動》特別直播,打通節目時段進行大時段的直播報道,與氣象、公路、航空、交警、應急辦等部門取得密切聯系,隨時在節目中插播重要信息,直播記者和各市州縣級通訊員的連線報道,并開通熱線接受公眾求助,并迅速將匯集到廣播中的重要信息轉換成文字發送在官方微博。使社會公眾能夠對災害的發展變化有一個更加深入、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最大限度地凸顯了廣電媒體的重要作用和價值。
(三)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
突發性事件的不可預知性和異常變化性較為顯著,一旦報道或處理不當,勢必會產生消極影響,不利于輿論的正向傳播。因此,廣播電視臺若想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并確保良好的新聞傳播效果,一定要嚴格遵循“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站在客觀事實的角度上,對事件信息進行正面報道,如此更加有助于相關部門妥善、及時地對該事件進行處理,迅速扭轉危機局面,推動著事件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而并非持續的惡化。
2017年,“杭州保姆縱火案”震驚全國,該事件引發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并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其中,中央電視臺更是對該事件進行了持續跟蹤,站在事實的立場上對該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進行了全方位報道,而并非捕風捉影,使得社會公眾能夠在及時地了解該事件的發展進度。此外,該事件也獲得了中央新聞、央視軍事、中央財經、社會與法等節目的高度重視,充分凸顯了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對突發性事件進行精準把握和預測
突發性事件在發生的過程中,社會公眾對于大眾傳播媒介的依賴程度相對較高,因此,廣播電視臺在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精準把握和精準預測,同時還要對事件報道的重點、報道時機以及報道之后產生的后果等進行明確,如此也對新聞報道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實踐過程中,對于新聞信息的來源一定要做到謹慎小心,特別是突發性事件發生過程中的關鍵性數據,必須要依據國家權威部門所發出的數據進行報道,禁止存在差錯。與此同時,在報道過程中,還要對事件發生過程中的救援人員、團體等進行報道,盡可能地做到詳細妥當,最大限度地提升新聞信息的精準性、客觀性和真實性。
(五)對突發性事件報道進程進行宏觀掌握
對于不同的突發性事件而言,其往往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和屬性,但對這些事件的報道一般沒有固定模式。正常情況下,突發性事件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即突發期、發展期以及衰弱期等。報道人員要結合事件所處階段和時期制定出針對性的輿論對策。
此外,媒體對于事件的態度和視角與人們的判斷也具有直接關聯,過度夸張的報道勢必會導致報道內容缺乏人性化,因此,一定要從全局入手,對事件報道進程進行宏觀掌握,不能為了博眼球而虛化事實真相,充分尊重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如此才能獲得理想化的報道效果,降低突發性事件帶來的不良影響。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廣播電視臺而言,由于突發性事件往往不具備可預見性,故報道的準備時間較短,一旦報道或處理不當,便會產生消極的社會影響,如此也對廣播電視媒體提出更高要求。在今后發展中,各地廣播電臺在接收到事件信息時,一定要在認真地篩選和組織之后及時傳遞給公眾,充分尊重其知情權,嚴格遵循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與當地政府部門做好溝通和配合,對事件進行精準預測和把握,從全局入手宏觀把握報道進程,如此才可取得理想化的報道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廣播報道的社會作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田宇.論自媒體時代突發輿情事件的構成要素及引導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6(18).
[2]劉文謹.突發性事件新聞報道的策略分析[J].新聞窗,2014(01).
[3]王雪玉潔.播音主持人突發事件應對能力提升對策研究[J].中國報業,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