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敏
摘 要:新時期,在互聯網科技的強勢推動下,微博微信等信息傳播平臺層出不窮,不僅在媒體界掀起一股熱潮,而且也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翻新的變革。新媒體的迅速發展致使傳媒媒體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是發展的新契機。傳統媒體如何在新媒體背景下實現新的突破呢?如何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效融合已然成為媒體人新的課題。本文旨在研究傳統媒體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的傳播效果。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媒體平臺;傳播效果;微博;微信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2018)08-0-02
現如今,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已經成為時代發展所向,且未來媒體信息平臺也必定會以滿足受眾的需求為基準,推出更生動多元化的信息,向人們時刻傳遞著正能量。對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傳統媒體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的傳播效果,并相應地提出了一些發展策略,望對促進媒介完美融合有指導性的意義。
一、傳統媒體在新媒體平臺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一)融合層次較為低級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具有信息傳播的功能,然而二者的內在含義又不盡相同。傳統媒體的信息素材主要來源于生活,社會公信力強,但是傳播的范圍小。而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依托于虛擬的網絡空間,其反映的信息存在諸多的虛假成分,且內容缺乏內涵,盡管擁有較多的用戶群體,但是終究不能得到用戶的完全信賴。為此,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交融的過程中,傳統媒體所提供的信息能夠強化新媒體平臺的公信力,而新媒體平臺又可以幫助傳統媒體廣范圍地傳播信息,從而擴大影響力。但深入分析當前形勢,便不難發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過于生硬,例如只是簡單地將傳統媒體信息以版塊的形式發布于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缺乏創新元素,所以依然不能引起用戶的廣泛關注。
(二)資源匱乏和信息錯誤
現今,科技日新月異,人們對于信息資源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新媒體環境下,人們每天都可以享受最新鮮的快訊,但是傳統媒體的信息來源相對單一,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況且微信微博作為當下時興的新媒體平臺,最講究的莫過于時效性,并且能夠在第一時間發布多元化的信息供用戶瀏覽,但傳統媒體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不能為公眾及時更新事件的進展,這就直接影響了二者的融合。此外,微博微信新媒體平臺中的信息大多是人為采集發布,因此也容易出現錯誤判斷的情況,此時在公眾的審視下,便極有可能受到輿論的抨擊,對平臺的名譽以及資金狀況都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
二、傳統媒體在新媒體平臺的傳播成果
(一)增強交互性
近年來,互聯網迎來了發展的高峰期,加之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網民數量也日益增長。據有關數據表明,截至2018年,我國網民規模為7.7億,普及率高達55.8%,已經超過亞洲總平均水平(46.7%)9.1個百分點。網絡催生了一系列的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獲知享受最新鮮的快訊,不僅如此,新媒體平臺還可以為人們營造一個信息交互性的空間,即便用戶雙方不處于同一地點,也能夠進行實時通訊,如微信平臺的語音聊天和視頻通話功能。就傳統媒體而言,它只能單向為受眾傳遞信息,不能實現與用戶的良好互動,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自身的發展。然而,隨著媒介融合不斷推進,傳統媒體借助于新媒體平臺,使交互性顯著增強。例如,微博平臺的粉絲轉發功能,通過對信息的多番傳播,便可以逐漸擴大媒體的影響力。
(二)降低傳播成本
我國的傳統媒體具有悠久的發展歷程,所傳播的內容也是具有一定深度,能夠引起共鳴的,然而隨著時代的更替,傳統媒體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表現出一些弊端,如影響范圍小、信息傳播成本高等,這些均使得傳統媒體無法盡快突破瓶頸。而現時期的新媒體平臺,由于互聯網具有信息資源公開共享性的特點,吸引了大批量的用戶,既可以輕松發揮傳播信息的功能,又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媒體的缺漏,極大降低信息傳遞的成本,這是時代進步的重要體現。新媒體平臺是高度面向對象的,允許用戶個人或者是集團公司注冊賬戶,且在注冊之后就可以享受平臺的各種優質服務,更為重要的是不需要花費高昂的成本。如在微博微信平臺中注冊的用戶,不但可以通過平臺與親人朋友之間進行即時通訊,而且還可以利用平臺信息高效傳播的功能進行商業推廣,為自身和平臺贏得豐厚的經濟效益。
(三)促進機制改革
信息時代下,網絡相當于一個虛擬的社會空間,因而在言論自由的同時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社會輿論。當前在網絡空間中,存在部分人員故意制造并發布虛假信息,造成社會的恐慌。除此以外,由于網絡信息包羅萬象,人們愈發難以甄別信息的質量,導致選擇的困狀。在此形勢的作用下,傳統媒體也正在積極探索出路,需要發布文章信息時,首先要深切考慮語義環境,而后保證語言的得體性,最后一方面即是要確保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待各方因素都完備時便可將信息發布于微博微信平臺。用戶隨即可以查看到媒體的最新資訊,并且可以在平臺上發表自己對于事件的看法,而后媒體咨詢管理人員便可以根據用戶的評論做出積極的回復,同時也有助于接下來工作的開展。在此,傳統媒體需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加快推進內部機制改革,為公眾傳播真實且有內含的訊息,做好與用戶的溝通交流工作,增強人們對于媒體的信賴度,營造一個綠色健康的媒體平臺。
三、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積極策略
(一)深化媒體融合的層次
現階段,微博微信是信息活躍度最高的媒體平臺,具有范圍廣、時效強、速率快等優質特點,恰好可以有效彌補傳統媒體在時效、資源,以及傳播范圍等方面的缺陷。為了更好地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交融,對于傳統媒體而言,需要適應微博微信新媒體平臺的發展特征,不僅要擴充信息的來源渠道,還要為文章添加創新元素如圖片視頻等,并且也要逐漸提升資源的時效性,以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對于新媒體而言,需要加大對資源的審核力度,盡最大程度保障所發布信息的真實性,并且要時刻為公眾傳遞具有正能量的信息,增強用戶對于新媒體平臺的信賴感,同時也可為傳統媒體的融入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全面整合媒體資源
針對媒介融合現存的問題,傳統媒體亟須進行全面的整改,以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節奏。首先,傳統媒體應當摒棄原有落后的信息編輯方式,運用互聯網科技工具,提升信息資源的采集與整合效率;其次,在微博微信平臺中發布動態信息時,傳統媒體需要根據反饋做出積極的改進,實時發布并更新用戶所關注的內容,并協調好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對于一些不友好的評論要客觀公正地看待;最后,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平臺,所發布的均是圖文并茂的信息,因此傳統媒體資訊時同樣可以添加多元化的元素,使信息更為生動。
(三)引進創新型媒體人才
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無論是何種媒體平臺,都需要在創新研發中突破現有的瓶頸,從而謀求更高層次的發展。其中傳統媒體在微博微信平臺中傳播信息時,為收到良好的反響效果,則需要專業人員負責信息編輯、資源發布以及平臺維護等工作。由此可知,人才是發展的關鍵,媒體平臺需要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并且改良現有的機制,如此才能逐步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
四、結語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二者的交融可以顯著推進我國媒體事業的發展。然而目前仍然存在著諸多的限制因素,如傳統媒體的資源匱乏,時效性低等這些均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需要傳統媒體行業積極引進并培養專業型的人才,且致力于新技術的開發,以消除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中存在的障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研究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我國的媒體行業定能夠再創新輝煌。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傳統媒體微信公眾號編輯與運營策略分析[J].編輯之友,2015(2):85-88.
[2]黃楚欣,王丹.微信公眾號的現狀、類型及發展趨勢[J].新聞與寫作,20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