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雪蓮
摘 要:素質教育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因此,轉化后進生的工作顯然也就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怎樣做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我們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和認真研究的問題,也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要面對的問題。如果我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就可以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到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關鍵詞:素質教育;心理;教學
一、運用“心理暗示法”,疏導學生心理,消除其心理障礙
后進生因學習或品德上暫時存在問題而會受到一些不公正對待,受到的批評較多,有時即使做了好事也不容易得到他人的肯定。久而久之,多疑與戒備的情緒使他們極易產生逆反心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不愿意以一個接受者的角色去接受教育者的“有意施教”。因此,在轉化后進生時,我們可通過“心理暗示法”,用實際行動告訴學生老師是愛他們的,對待每一個同學都會公正公平、一視同仁,并為他們創造一個團結和諧、平等互助的班級環境,努力實現“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二、傾注師愛,關注這些遲開的“花朵”
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班主任要用愛心去教育學生,不論是優生還是后進生,我們都要滿腔熱情去教育他們。特別是后進生,更要“偏愛”他們,因為他們更需要愛的陽光雨露,更需要班主任用愛心去滋潤他們健康成長。
三、真誠“偏愛”,引起共鳴
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首要的任務就是要真誠“偏愛”后進生,消除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實現師生之間的心理相容,使后進生樂意接受老師的教誨。這就要求教師克服偏見,在關愛全班學生的基礎上,把更多的愛心傾注在后進生身上,處處給他們體貼和溫暖,去感化他們“冷漠”的心。同時,“偏愛”后進生要真誠,要與他們交心,以平等的態度同他們交朋友,尊重他們的人格和權利、意愿和情感,讓他們體驗到教師的真誠之心。只要我們真誠“偏愛”后進生,“投之以桃”,必然得到“報之以李”的效果。
四、激發興趣,關心這些遲開的“花朵”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錯,當我們想學新的東西,如果對于這種東西沒有感興趣,就不會學到很好的技能,反之如果對這種新的東西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事半功倍,在很短的時間內學到的技能就很好。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后進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兼顧后進生,誘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把他們旺盛的精力吸引到學習上來,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沒有被排斥在教學活動之外。并抓住每一次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表揚,并利用課余時間為他們補課,指導學習方法,一點一滴地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同時要設計相宜的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要注意知識的重點性、系統性,問題的針對性和后進生的學習個性,成功地鞏固所學知識。這樣一來,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樹立能夠學好的信心,以后加倍努力學習,把成績搞上去。此外還要經常與后進生交談,融洽師生間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勵,并制定可行的目標,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集體力量,引領這些遲開的“花朵”
后進生自身的缺點和不良習慣,特別是自我約束力和自控力的欠缺正是導致其后進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進生的轉化過程中,僅僅依靠老師單方面的鼓勵與學生的自我約束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發揮班集體在轉化工作的作用。由于小學生年齡、智力和心理發展決定了他們的自我意識還處于萌芽和模糊的狀態,致使他們對于班集體的同學的依賴較高。一個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的班級體,是后進生矯正不良道德品質的熔爐,又是他們實現轉化和走向進步的搖籃。
因此,班主任和科任老師要著力樹立一個趕超比學的良好班風,通過發揚正氣抑制歪風,使后進生身處在一個團結互助、和睦相處的環境和氛圍之中。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使后進生感受到班集體大家庭的溫暖,逐漸消除了自卑感,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樹立起同班集體一起進步的自信心。與此同時,還要相應地建立起班集體的監督制度,時刻注意后進生在轉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加強對后進生的指導和要求,促使他們融入班集體中,同班集體一起進步。
總之,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世界,要想成為每一個學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個學生的信任,使他們健康成長,就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對于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不能一蹴而就。我們要以一顆愛心和頑強的毅力,耐心細致地工作,相信成效就在我們的努力中。只要我們把握后進生的心理,加強學習,潛心研究,不斷探索科學的教育轉化策略,并付出真情和汗水,就一定會使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