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瑩
摘 要:我國內河航運潛力巨大,但開發利用不足。我國內河航道里程12.3萬公里,僅占河流總長的29%。其中內河千噸級以上航道的里程僅占總航道里程的7%,而美國達到61%,德國為70%。因此,我國內河航道開發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建設任務十分繁重。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有利于構建現代綜合運輸體系,有利于調整優化沿江沿河地區產業布局,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利于促進節能減排。對優化交通運輸結構,降低社會綜合物流成本,增強國防交通功能,構建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部署等均具有重大意義。基于此提出了提升長江干線宜賓至重慶河段的航道等級的研究。
關鍵詞:航道等級;黃金水道;內河航運
中國是一個多河流的國家,內河航道通航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內河航運是國家戰略性基礎產業,具有占地少、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輕、運能大、效益高等六大優勢,是綜合運輸體系中發展的重點,是典型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產業體系。李克強總理指出:“沿海、沿江先行開發,再向內陸地區梯度推進,這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規律。依托長江這條橫貫東西的黃金水道,帶動中上游腹地發展,促進中西部地區有序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打造中國經濟的新支撐帶。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發揮內河航運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為黃金水道。長江上游地區蘊藏著投資與開發的巨大潛力,是西部開發的重點區域。長江上游地區是我國有色金屬礦產品種最多、儲量最大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天然氣、煤礦基地。長江上游與中下游的區域優勢形成互補性。充分發揮長江上游的開發潛力,是實現中央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培育長江流域經濟新的增長極的迫切需要。
1主要研究內容
1.1航運現狀分析
系統分析敘渝段目前航道概況、航標及維護現狀、運營船舶現狀、港口現狀等,對敘渝河段航運發展現狀進行綜合評價。
1.2航運發展需求分析
分析腹地經濟發展現狀及特點、資源分布及開發利用情況,預測航道貨運量,并從適應腹地經濟社會發展、水運增長需求、改善航道條件等方面綜合分析航道等級提升的意義。
1.3航道條件核查
通過調研灘險現場、查看灘險水流條件,咨詢航運公司船舶駕駛人員、航道維護人員,了解各灘整治歷史和整治效果,并對灘險進行河床演變分析的基礎上,掌握灘險演變規律,從航道尺度、水流條件、河床演變趨勢等方面對敘渝段44個水道進行航道條件核查。
1.4外部建設條件分析
調查敘渝河段環境保護現狀、跨臨河等涉水設施現狀、河段樞紐建設與規劃情況等,分析航道等級提升與其相關關系。并分析預期灘險整治可能遇到的主要外部環境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1.5航道建設方案研究
從外部條件、技術可行性、經濟效益等方面論證研究河段提升航道等級總體思路;針對各個灘險的主要礙航特征及河床演變特點,提出航道治理方案;并通過二維數學模型研究敘渝段典型灘險(銅鼓灘、風簸磧、神背嘴、東溪口等)航道治理工程實施后航道條件的變化情況,包括不同來流條件下以及最低通航水位時的水深、河寬、比降及流速等參數的變化,分析開挖航道的穩定性。
2主要研究成果
宜賓至重慶河段全長363公里,屬典型山區河流,航道急、彎、淺、險并存,航行條件較差。通過多年整治,目前已達到Ⅲ級,其航道尺度為2.7m×50m×560m,枯水期(5個月)通航1000噸級船舶及組成的船隊,中洪水期(7個月)航道維護水深提升至3.2m~3.7m,可通航2000噸級及以上的船舶。
基于敘渝河段自然條件、整治技術、經濟效益及外部建設條件等方面的綜合分析,通過整治建設Ⅱ級航道條件成熟,且能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而目前通過整治提高至Ⅰ級難度較大。故提出長江敘渝段提升航道等級總體思路是:近期不考慮河段內樞紐建設和上游樞紐補水,通過航道整治提升至Ⅱ級航道,通航2000噸級船舶,其中5~11月可通航3000噸級船舶;遠期航道尺度可進一步提升,全年可望通航3000噸級船舶,達到Ⅰ級航道標準。
3結語
通過敘渝段航道現狀、運營船舶現狀及港口現狀等分析,敘渝段航道等級偏低,航道條件差,港口發展迅速,航道建設相對滯后。為響應國家實施水運發展戰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貫徹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西部資源富集區;提高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體系服務能力;打造長江上游航運物流中心,激活區域發展潛力;適應長江上游地區船舶大型化、標準化、專業化發展趨勢,提高敘渝段航道等級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