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翼鵬
摘 要:為了適應新時期社會的發展,推動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我國在高校教育中不斷的進行思政內容教學,不斷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發展的水平和質量。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于廣大高校思政工作者來說,如何認識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使命和新任務,如何建立起全面育人的思政工作大格局,是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點,高校發展思政教育一定要從學生的心理因素出發,尊重學生心理的想法,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高校思政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一定要在教學活動中把思政教育納入到教學重點上,通過心理引導開展思政教育,才能充分發揮出思政教育發展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發展;心理引導因素
現在我國的教育體系在逐步完善,傳統的注重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以逐步轉變為了注重學生能力與道德素質并重的教學理念,在這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基礎上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從學生的心理引導因素進行分析,能夠保障高校思政教育更加有針對性的開展,保障高校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指導高校思政教育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經認識到了心理引導因素對高校思政教育發展的作用,不斷加強了對學生心理引導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一、高校思政教育發展中心理引導因素的內容
(一)全面的把控住學生的心理狀態
高校開展思政教育,最為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全面的把控住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的幫助學生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為學生的心理進行有效的引導,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大學生能夠健康積極的發展,成長為新時期社會需要的綜合性人才。現在高校思政教育發展中心理引導的開展一定要拉近和同學的關系,保護學生的因素,在和學生交流溝通中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信任教師,由學生主動的向教師闡述自己心理的想法,教師作為一定傾聽者,疏解學生的壓力,教師及時的把握住學生的心理狀態,給與有效的幫助和指導,從而有效的落實好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二)開展有特色的思政教育
一般高校開展思政教育采取心理引導都是通過語言的形式進行的,通過語言進行心理引導方式能夠讓學生直觀的了解思政教育,而且語言形式的思政教育比較富有藝術魅力和教育特色,有很強的感染力與號召力。現在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采取心理引導的方式,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一定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做到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的抗壓能力和承受能力,以平緩、和藹的語氣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還要在思政教育中做到差異化教學,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興趣愛好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引導,構建高效特色的思政教育模式。
二、高校思政教育發展中心理引導因素需要注意的因素
(一)對思政教育任務有了新的要求
在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標有了改變,對于思政教育的質任務有了新的要求。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內容比較寬泛,容易與實際脫節,導致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和厭煩心理,思政教學的效果也得不到體現。在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明確了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更加注重從學生的心理層面開展思政教育。現在高校學生手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有很多的心理問題,實踐能力和交際能力比較差,心理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這對新時期我國思政教育任務有了新的要求。
(二)心理引導因素研究要與時俱進
現在高校開展思政教育更多的從學生的心理方向進行,通過對學生心理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改變學生的認識,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所以心理引導因素的分析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對心理引導因素分析的過程中,要做到與時俱進,正視目前我國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問題,重新認識新時期思政教育工作的內容,創新思政教育的方式,不斷推動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
三、高校思政教育發展中心理引導因素的作用
(一)深化素質教育中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在高校素質教育發發展中,心理引導因素的分析可以深化素質教育中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心理作為切入點,加強了思政教育的深刻性,讓學生卸下對教學活動的防備,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自主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心態,磨練自己的意志。高校的思政教育要充分的落實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給與學生生活和學習上正確的幫助和指導,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差異性,把握住學生心理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比如大一的學生思政教育內容就是教會他們怎么融入新的環境,適應新的環境,而對大四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就是要他們怎么融入社會,怎么樹立就業觀念。
(二)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層次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通過對學生心理進行引導,能夠有效的掌握住學生的心理狀態,以此為根據對思政教育的內容進行擴展,保障思政教育的質量。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之后,強化對學生的心理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學會自主調節心態,不斷肯定自己,挖掘自身的潛能,讓學生能夠主動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且解決問題,通過正確的眼光看到自己與周圍環境的關系,深化高校思政教育的層次。
(三)創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
心理引導是高校思政教育最為基礎的方式,也是最為重要的方式,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思政教育及時的調整教學模式,讓思政教育不再成為教學工作,而是教師對于學生的引導和幫助,扮演學生成長路上的啟蒙者和指路人,深入到學生心理中去,不斷推動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多元化發展,更好的發揮出思政教育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發展思政教育一定要從學生的心理因素出發,尊重學生心理的想法,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從學生的心理引導因素進行分析,能夠保障高校思政教育更加有針對性的開展,保障高校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指導高校思政教育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楊.論高校思政教育發展中心理引導因素的作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1):129-132.
[2]許群.淺談高校思政教育發展中心理引導因素的作用[J].長江叢刊,2017,(23):205.
[3]羅文江.高校思政教育發展中心理引導因素的作用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3(8):63.
[4]蘭洋洋.高校思政教育發展中心理引導因素的作用探究[J].長江叢刊,2017,(36):218.
(作者單位: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