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琦
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了德國工業4.0的基本內涵,重點分析了該計劃對我國鋼鐵產業的具體影響。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和鋼鐵產業發展現狀,指出了目前鋼鐵產業的短板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工業4.0;鋼鐵;智能化
為提高國家競爭力,德國政府于2011年將“工業4.0”納入《高科技戰略2020行動計劃》的重要構成部分,并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我國工業尤其是鋼鐵產業起步晚、起點低,在通往現代化進程中要想后來居上,勢必阻力重重。因此,深入了解德國工業4.0的內涵,對我國鋼鐵企業的發展將產生重要的啟發性作用。
一、德國工業4.0基本內涵
如圖1所示,德國把工業生產劃分為四個階段,即機械化(1.0)、電氣化(2.0)、信息化(3.0)和智能化(4.0)。目前,前三個階段均已實現,近年來,隨著物聯網和服務網在制造業中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一種嶄新的、高度智能化的工業模式已初現雛形。
德國工業4.0計劃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1)高度智能化水平。智能終端和物聯網將的應用將實現實時信息交換和反饋,從而達到對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控制和個性化管理;(2)大數據的使用。大數據將成為工業4.0時代的重要生產要素,大數據經過挖掘和分析之后形成形成智能數據,并用于可視化和交互處理;(3)雙領先戰略。即對外實施“領先供應商戰略”,通過創新商業模式,發揮德國在先進制造技術解決方案和IT解決方案方面的優勢,保持德國在全球范圍內制造技術供應商的領先地位,對內實施“領先市場戰略”,利用本土市場促使國際化大企業和區域性中小企業共同接入全新的價值鏈從而實現德國在全球范圍內制造業市場的領先地位。
二、對我國的影響
德國工業4.0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014年,我國與德國簽署了《中德合作行動剛要》,這對我國工業化進程的發展無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此外,美國也及時頒布了工業制造復興計劃,我國也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即決心在2025年前實現工業設計、生產、運營和管理的全面智能化。雖然有人認為該計劃是德國工業4.0的中國版本,但我們應該認識到,雖然二者在目的上存在共同之處,但由于國情不同,實現途徑依然存在諸多不同點。首先,我國工業化進程起步晚、起點低,這也意味著我國在邁向智能化的同時有更長更艱難的路要走,這是德國作為老牌工業強國所沒有的困境。此外,我國制造業存在多種所有制,而德國則以中小企業和家族企業居多,因此我國的產業升級與轉型存在更為宏觀、長遠和復雜的過程[1]。
三、對我國鋼鐵產業的啟示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發布的數據來看,我國2016年鋼鐵產量高居世界榜首,前十名中占比達到59%(圖2)。但是眾所周知,我國鋼鐵行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如生產專業化程度低、鋼鐵生產結構性過剩、技術裝備水平低下以及結構性失衡等。如何正視這些問題,并采取合適的措施,使我國鋼鐵產業達到甚至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是政府和從業者一直重視的問題。2012年,工信部選定了218家企業作為國家級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其中寶鋼、濟鋼等鋼鐵企業成功入選。經過數年發展,鋼鐵企業信息化覆蓋率成功躍居中國工業領域首位,并通過自主創新、消化引進再創新等方式,使得近年來在基礎自動化、過程自動化和企業經營管理系統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我們距離世界先進水平依然存在較大差距,作者認為,在鋼鐵產業邁向智能化的進程中,如下問題需要進一步重視。
(1)觀念的轉變。多年來,我國鋼鐵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對于信息化和智能化重視程度不夠,很多早已實現智能控制的生產環節依然依靠人力,從而導致鋼鐵質量和生產效率得不到應有的提升。事實上,隨著近年來科技的更新換代加快,諸多新技術可以引進鋼鐵企業,而這就要求鋼鐵企業的管理者要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主動接受新科技,不僅實現設備的升級,更要實現模式的升級。
(2)服務化轉型。一直以來,我國鋼鐵企業的生產模式都是以生產為中心,這也是目前我國鋼鐵產能過剩的原因之一。鋼鐵企業的服務化轉型要求管理者甚至決策者要把“以生產為中心”的觀念轉變為“以服務為中心”的觀念上來,從而實現鋼鐵企業服務化轉型。當然,這一過程目前尚存在一些體制和政策的障礙,國家的支持、法律的保障、政策的引導和政府的推動將發揮著重要作用[2]。
(3)綠色發展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我國的基本戰略之一,而鋼鐵企業在這一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長期以來,我國鋼鐵企業的生產、運營和管理都處于粗放模式,加上自身能源消化大的特點,造成了重大的環境污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提升鋼鐵產業的環保能力勢在必行。作為政府,可以通過政策扶持和嚴格執法等方面進行推進。作為企業,更要注重技術和管理模式的創新,構建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的產業鏈,走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
此外,產能集中、資源控制、效率提升和供應鏈成本管理等對提升鋼鐵企業競爭力,打造智能化鋼鐵企業發揮重要作用。
四、結論
德國工業4.0計劃的提出在全球范圍內引起廣泛關注,并對我國工業,尤其是鋼鐵產業的轉型產生了一定的指導性和啟發性的作用。近年來,我國鋼鐵產業在邁向智能化的進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在觀念轉變、服務化轉型和綠色發展戰略方面依然值得進一步思考。
參考文獻
[1]王旭.關于“德國工業4.0”的分析概述[J].航空制造技術,2015.
[2]韓珍堂.中國鋼鐵工業井真理提升戰略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2014.
(作者單位:內蒙古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