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枝
摘 要:樁基礎由基樁和連接于樁頂的承臺共同組成,分為低承臺樁基和高承臺樁基兩種。樁基是一種古老的基礎型式,歷經幾千年的技術發展,樁基材料、樁的類型以及樁基的施工機械和施工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在現代化的基礎工程體系下,采用樁基可以大量減少施工現場的工作量及材料的消耗。因此,近年來,樁基礎在公路橋梁建設中應用非常廣泛。本文對公路橋梁的樁基施工質量控制措施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公路橋梁;樁基;質量控制;措施
1 樁基的類型
1.1 根據持力情況分為端承樁和摩擦樁
端承樁主要是一種穿過軟土層而到達深層堅實土層的樁基礎結構形式,上部載荷主要是底部的樁尖來承載,施工中多以貫入度為主,樁尖進入到持力層的深度和高度是固定的。摩擦樁只是打入到軟土層一定的深度而將軟土層逐漸擠壓密實,這樣可以提升承載能力,上部結構的承載主要是由樁尖阻力與樁身側面的摩擦力來共同承載,施工的過程中主要用來控制樁尖的高度,貫入度作為參考數據。
1.2 根據施工方法分為預制樁和灌注樁
預制樁按照樁體沉入土中的方法可以分成打入樁、靜力壓樁、振動沉樁以及水沖樁等幾種方式。灌入樁是先進行鉆孔成型,然后將鋼筋骨架放入到孔內,緊接著是混凝土的灌注成樁,這種樁結構形式強度比較高。
2 公路橋梁樁基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
2.1 孔壁坍塌
在公路橋梁樁基施工現場中,孔壁坍塌現象較為常見,很容易影響公路橋梁整體的施工進度。從具體的公路橋梁樁基施工過程來看,造成孔壁坍塌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護筒埋藏的深淺、孔內水位高低和水漿的配比等,上述因素皆有可能引發孔壁坍塌。因此,技術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在孔壁施工過程中,應該對鉆土的速度和深度進行嚴格把控。另外,需要對護筒的深淺、水漿比例等進行有效把握,將孔壁坍塌現象有效避免。
2.2 沉渣厚度
在公路橋梁樁基施工過程中,對沉渣厚度的把握經常出現問題,主要問題體現在沉渣過厚上。從實際施工來看,引起沉渣過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鋼筋籠方面,包括鋼筋下發速度、鋼筋籠是否與孔壁接觸等。第二,原材料存在質量問題,例如,沙土質量不滿足施工要求,沙子的配比度過高,從而導致沉渣過厚。一般來說,沉渣過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應對措施:首先,在泥漿配置過程中,需要對配比度進行嚴格把控,提升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泥漿質量。其次,施工人員應采取有效措施來控制鋼筋籠的下方速度,避免鋼筋籠與孔壁產生大范圍接觸,從而造成孔壁坍塌。另外,在鋼筋籠下放過程中,如果發現孔內沉渣不符合施工標準,應該及時進行處理,避免沉渣過厚問題的出現。
2.3 樁基孔塌陷
在對樁基孔中的沉渣進行清理時,很容易出現樁基孔塌陷問題。如果在清理過程中,工作人員的操作不夠熟練,容易對樁基孔造成一定破壞。一般來說,引發樁基孔塌陷的主要原因是泥漿密度存在問題,首先是密度不達標,其次是泥漿的相對密度發生了變化。如果在實際樁基孔清理過程中出現樁基孔坍塌,工作人員需要及時對現場進行勘察,并保證勘察工作的仔細,根據實際塌陷程度和塌陷狀況,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3 施工中的質量控制
3.1 施工過程中的控制
鉆機就位前,有必要檢查鉆孔準備情況。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設計信息繪制相應的圖紙,并選擇合理的鉆機和泥漿。安裝完鉆機后,確保基座和底部的穩定。在鉆井過程中,盡量避免出現位移或是沉陷的情況。在施工中如果出現問題,及時進行解決。鉆井工作要分班進行,同時需要填寫相應的施工記錄,在交接時,通知交接人員需要注意的事項。鉆孔泥漿要進行測試和試驗,如果有任何的違規現象,應及時糾正。同時,要注意地層的變化,在地層變化中要取出渣樣,同時要和相關圖紙進行核對。
3.2 防止坍塌控制措施
護筒的埋設深度應穿透柔軟的土層,為了防止塌陷,要嚴格的控制護筒底部的密封工作。在施工現場中的鉆孔人員要仔細檢測泥漿的粘度,不同的地層需要根據相應的要求進行調整。鋼筋籠在安裝時,必須垂直于鉆孔中心,嚴格控制鋼筋孔的安裝垂直度,不允許碰觸孔壁。緊密連接各個工序,縮短施工周期。在鋼筋籠定位后,必須在6h內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工作,這樣可以防止塌孔出現。如果出現溶洞的情況,要仔細檢查鉆孔的大小、規模及填充物,對溶洞進行有效處理之后,進行鉆孔,從而避免出現質量方面的問題。
3.3 清孔控制措施
鉆孔的深度達到相應的標準后,要檢查孔徑及孔的深度,要根據設計的要求進行清孔工作,同時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確定,如果地層含有豐富的粉砂類土,這會給清孔的工作帶來不利影響。為了減少孔底出現沉淤的情況,主要采用以下幾點措施:利用上泥漿泵提供泥漿,增加泵量,提升泥漿的循環,更好的輸送泥漿;采用優質的膨潤土和化學劑,提升泥漿的粘度,降低泥沙的流速;嚴格控制鉆桿接頭的密封情況,保證泥漿能從孔底返回;針對一些廢棄的泥漿,及時清理,將沉淀物打撈出來,然后不斷補充高質量的泥漿;鉆進砂層時,及時啟動泥漿的分離器,降低砂子的承載力;加速鉆孔灌注樁,將成孔到成樁的施工時間進行縮短;二次清空之后,要及時的澆筑混凝土,有效的避免泥渣出現二次沉淀。
3.4 鉆進中的質量控制
在鉆井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泥漿的重量,然后采用合理的方法將其清出。如果橋梁路線是路基段,則需要填滿邊坡,適當提升鉆井平臺的高度,鋼護筒加長的施工計劃,避免鉆孔出現不穩定的現象。在平臺開挖之前,應將注漿樁的保護應用于電纜位置和兩側,承臺施工完成之后要及時的進行回填。同時,在施工中,要對施工設備及材料的安放位置進行嚴格的檢查。利用沖擊鉆孔技術,在鉆井過程中,我們應該避免鉆孔出現塌孔的現象。孔樁清空之后,應及時使用汽車吊放鋼筋籠。
3.5 鋼筋籠的安裝控制
在鋼筋籠進行安裝之前,嚴格的檢查鋼筋的質量、型號及性能,同時要合理的采用對焊的方式,這樣做不會出現變形現象,不僅確保了施工質量,還防止倒灌出現卡頓的現象。制作完鋼筋籠之后,在搬運和吊裝時要避免出現變形。同時,為了防止出現塌方及孔內沉渣,在安裝前需要對孔內的情況進行檢查,安放時要對準孔位,盡量緩慢順直的下放,避免鋼筋籠出現扭曲。在放置鋼筋籠時,要防止鋼筋籠下沉或是受到混凝土浮力而出現上浮的情況,這樣很容易出現錯位。要采用水泥砂漿塊制作鋼筋籠的保護層,在沒有護壁的情況下保護層的厚度要達到70mm,混凝土護壁的厚度要達到35mm。如果沒有混凝土護壁,禁止使用粘土磚或是較短的鋼筋頭來代替,有效的避免鋼筋籠出現質量下降的情況。與此同時,每一塊的墊磚厚度要在1.5m~2.0m左右,每組3塊,且呈梅花形布置,保護層允許的誤差是±10mm。
4 結束語
公路橋梁樁基礎施工是一項相當嚴密的工作,尤其是水下樁基部位,因為水下灌注樁的施工過程無法直接觀測。因此,要保證樁基礎的質量達到要求,需要技術人員事先制定嚴謹的施工方案,充分掌握現場實際情況。在施工過程中如遇問題及時解決處理,以保證工程質量,減少損失,保證施工人員安全。
參考文獻:
[1] 劉港.公路橋梁的樁基施工質量控制措施[J].工程技術研究,2017(11):166~167.
[2] 鄭流強.淺析橋梁樁基施工質量控制措施[J].福建交通科技,2015(1):74~76.
[3] 馬馳,陳要新.公路橋梁樁基施工質量問題及控制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1):176.
[4] 魏長奎.公路橋梁樁基施工質量控制策略探討[J].山西建筑,2013(33):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