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萍
摘 要:目的對患有糖尿病病人進行合適的有效的糖尿病知識健康指導,減少此類病人疾病的發展,從而降低并發癥。方法對象選擇在我社區中心于2013年3月~2014年12月建檔72例糖尿病病人的管理資料,對其進行健康指導,比較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異常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差異。同時采用調查問卷(量表)對患者健康指導前后進行調查,分析指導前后患者得分情況及變化情況。結果健康指導后,空腹血糖正常61(84.7%)人,異常11(15.3%)人,發生并發癥8(11.1%)人,與健康指導前相比較,空腹血糖異常率和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下降(P<0.05),其效果顯著。健康指導后患者對該疾病的相關知識得分≥60分人數比率較指導前明顯提高(P<0.05)。結論通過對我社區管理的糖尿病病人進行不同形式的健康宣教,使其掌握了糖尿病的知識和技能,對引起糖尿病發生的各種因素加以防治,從而降低了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病率。
關鍵詞:糖尿病病人隨訪健康宣教
我國糖尿病發病率也在以迅猛的速度上升,農村低于城市,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近年來發病越來越年輕化。因此,糖尿病的防治及其管理是城市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面臨的重要任務,防治和管理中健康宣教是必要的手段。我社區2013年~2014年建檔管理72例糖尿病病人,通過進行健康宣教等干預措施,獲得明顯效果。現報告如下:
1 病例資料
選擇我社區2013年3月~2014年12月糖尿病建檔病人72例,年齡40~88歲,平均年齡(65.4±1)歲,60歲以上患者53人,男41例女31例。1型糖尿病14人,2型糖尿病58人,72例病人病程均在2~20年。
2 具體的健康指導
2.1指導方法:
2.1.1首先要從意識上高度重視,設法創造條件播放有關糖尿病的示教電影、電視等,讓糖尿病病人能收看到。
2.1.2社區制定有關糖尿病知識板報宣傳欄:(如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75g葡萄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11.1mmol/L或隨機血糖≥11.1mmol/L(200mg/dl)并有糖尿病典型癥狀,即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消瘦等)。
2.1.3發放人們易懂易帶的宣傳報、漫畫冊,宣傳預防糖尿病具體措施及患病后的治療及護理等有關知識。
2.1.4定期在我社區中心開展有關糖尿病知識方面講座,講座后讓大家互相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另外深入社區、家庭走訪宣傳等,使我社區建檔的糖尿病患者及其親屬、都能掌握糖尿病有關知識,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體力活動不足、酗酒、熱量攝入過多等。
2.1.5通過社區、家庭走訪或電話等方式了解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對健康宣教重視程度及具體實施的態度(20分);生活方式干預后能不能改變及改變程度(30分);能否正確掌握如何控制血糖的有關知識(30分)以及能力的程度(20分)等[1]。
2.2指導內容:
2.2.1飲食指導:
飲食要求需要每日控制總熱量,均衡營養,碳水化合物(55~65%)、蛋白質(12%~20%)和脂肪(20%~25%,不超過30%)的分配。每日要定時定量或者少量多餐,這樣有利于控制血糖。清淡飲食,避免高脂、高糖、高鹽飲食,最好選擇涼拌、蒸、煮、燒、燉等方式,每餐最好增加適當的膳食纖維,這樣有利于降低血脂、控制體重。多飲水,補充由于“多尿”引起的水的丟失,限制飲酒,必須戒煙。根據個人差異和個人飲食習慣,合理選擇食物種類及各種食物的合理搭配,千萬不能暴飲暴食,關于主食一般按1/5、2/5、2/5或1/3、1/3、1/3分配至三餐,還要注意粗細搭配。同類食物一般可以按照份量相互交換,不同類食物之間一般不能互換。蔬菜多吃含纖維素多的,如空心菜、芹菜、韭菜等,不吃高膽固醇食物。
2.2.2運動指導:
運動對糖尿病病人來說是另一項治療的基礎措施。運動消耗熱量,能減肥控制體重,降低血脂,預防心腦血管并發癥。糖尿病病人運動治療以經常、適量、個體化為主,運動應在進餐后30~60分鐘后進行強度適中及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等;老年糖尿病病人選擇氣功、散步、保健操、太極拳等低強度的運動。一般每周3~5次運動,每次運動30~60分鐘。
2.2.3心理指導: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相對正常人來說生活質量有所下降,病人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因此,對糖尿病病人做好心理護理是非常必要的。通過與病人溝通交談,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及家庭、社會方面等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疾病的健康教育,鼓勵病人家屬和同事給予病人精神安慰。
2.2.4用藥指導:
糖尿病藥物治療有二種,一是口服降糖藥物治療,二是胰島素治療。臨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藥有:磺脲類、雙瓜類、ɑ-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格列奈類,根據病人所服藥物的特點,掌握其正確的服藥方法,是餐前、餐中還是餐后很重要,熟悉藥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積極采取措施。這些都要詳細告知病人及家屬。
2.2.5預防并發癥指導:
糖尿病病人必須學會自我監測病情,及時了解自己血糖控制情況,有助于早期發現是否并發急、慢性并發癥,早期治療減少因并發癥而導致的嚴重后果[4]。家庭備用便攜式血糖儀進行自我監測,工作人員教會其使用方法,最好每月去醫院進行血糖、尿糖監測一次,每季做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的監測,每半年或一年全
3 體會
我們社區醫護人員針對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及并發癥,對72例糖尿病病人實行以上的指導方法及內容,其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的有61人,并發高血壓只有8人,其他并發癥均無,其效果指導后較指導前明顯,說明我們的指導措施恰當、有力。由此看來,關于此病的發生、發展及并發癥的預防,首先要讓該類病人掌握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所以健康宣教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關向東,楊錫儀,于芳等.家屬參與的團體治療對乙型糖尿病患者飲食習慣改變及臨床效果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3):443-443.
[2]陳志英.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7):958-959.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望江中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